2002年10月10日 遲到的"…
這大半年,我的生活真是浪漫到極點,別的不說,光是朋友送的花籃、花束,不計其數,住院的時候,從病房一直擺到走廊,出院後有一陣,我家裏仍像"
鮮花盛開的村莊"
。每天生活在花天花地里,我心裏只有感激,還有隱隱的不安,接受了太多的關懷和友情,將來用什麼回報?!所以,建君來電話說:"
沒來看你,是怕累着你,但心裏一直想着要送你一束花的。"
我趕緊勸阻:"
什麼也別送,我心領了。"
建君笑了:"
我的花,你肯定要收的,我的花,肯定和別人的不一樣。"
我很欣賞建君說話時那種肯定的語氣,而且,他的肯定往往別出心裁。我能想像,建君所謂的"
花"
,肯定有"
花招"
。不出所料,建君告訴我,他已經和鮑淡如商定,這個周末他們一起陪我上九華山,開一輛麵包車:"
九華山那邊都安排了,我們打個來回,你就多住幾天,想去哪兒有專人導遊,保證你收穫大大的。我早就想好了,我遲送的花,肯定要送得有意思。"
建君的這束"
花"
確實很特別,也正是我心裏嚮往的。手術后,太原的叔叔嬸嬸來電話邀請我去他們那裏休養一段,我的堂弟可以開車帶我去五台山一游。很遺憾,五台山、九華山、武夷山等名山大川,我都沒到過。而一旦身體出現問題,我心裏似乎更有一種急切感和緊迫感,投胎做人,一生一世,最重要的無非是經歷和閱歷--"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多走走、多看看、多聽聽,多學學,多長長見識,多明白點事理。但過去的我,忙於養兒、忙於事務,好像也走了些地方,卻走得不夠用心。可對人、對事,用心或不用心,大有差別。不用心,浮光掠影,淺嘗則止,看到的只是最表面的東西。現在想着該"
用心"
地走馬觀花了,卻心有餘而力不足,讓我獨自上路去太原,顧慮頗多。但建君的安排,畢竟還有鮑淡如等一幫朋友保駕護航,別說九華山,就是上九霄雲天,我都可以放心大膽地出行。算起來,認得鮑淡如已有三十多年了,早在"
文革"
大串聯的時候,雖然我們不同校,卻同道去過洛陽,在洛陽拖拉機廠"
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
。兩年後,我割破指頭寫血書,終於加入了第一批去北大荒"
建設邊疆、反修防修"
的革命行列。三天三夜的火車,到了黑龍江鐵力縣"
我的第二故鄉"
,這才知道,鮑淡如和他們比樂中學的一些同學也來了鐵力。我們向明中學分在五連,比樂中學的都在八連。下連隊不久,我和鮑淡如都先後從連隊調到團部宣傳股搞報道,天天"
混"
在一個辦公室里"
耍筆杆子"
。我們報道組的辦公室,儘管是團部機關最破、最亂的一間辦公室,卻最有吸引力。我們幾個雖不敢自稱"
才子佳人"
,可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有幸坐辦公室,有幸以寫文章為己任,這讓多少在連隊當農工的知青羨慕不已啊。就這樣,我的生活之路從一開始彷彿就註定了要和鮑淡如這個人發生聯繫。在這個偌大的世界上,在星星一樣繁密的人群里,用一個"
緣"
字解釋人和人必然的聯繫,這一言以譬之,是歸根結底、是言簡意賅還是對說不清的"
微妙"
和"
奇巧"
的託辭?建君曾是鮑淡如的同事,當然,我認識建君,鮑淡如是橋樑。那是兩年前,我的創作需要補充些素材,打電話給鮑淡如,他轉手把"
皮球"
踢給建君:"
我推薦一個人,他能給你說上幾天幾夜。"
建君之聰明、之活絡、之健談,遠遠超出我的估計,而我的問題恰恰是他的興趣所在,何況,我又是個誠懇、好奇的聽眾。於是,建君的滔滔不絕,就像江河決堤,勢不可當。一個能講,一個願聽,那些天的交談豐富、酣暢。期間,建君也談到了他與九華山的故事。但回想起來,那些天的交談,實在精彩,也實在辛苦。交朋友就像滾雪球。有了那些"
酣暢淋漓"
又"
辛苦交加"
的交談,我和建君也成了朋友。所以,有建君的精心安排,九華山之行對我會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儘管,在這之前,我曾和一位精通氣功的朋友有過這樣的對話,我問他:"
你看,我這次得病抗得過去嗎?"
他回答乾脆:"
你要信佛。"
我卻無言以對了。我對佛教、佛學知之甚少,我總覺得,我不能有求於佛才去信佛,這未免太功利了。不過,既然在我養病期間有機會去九華山一游,我是否可以理解為,這在冥冥中好像也是與佛的緣分?!臨行前,我沒想太多,也沒心思多想,這些日子,我主要的精力是修改長篇。修改已過大半,可我已筋疲力竭,無法一氣呵成,也想到應該稍稍停一停、歇一歇,充充氣,接接力。因此,建君的送"
花"
,不是遲到,而是太及時了,正中下懷。想到暫時擱筆,要去香火繚繞的九華山小歇,我的心頓時飄飄的,如一縷輕風。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