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我的數碼化記憶

自序:我的數碼化記憶

我們處在一個被娛樂化了的時代。每天習慣了在報紙、電視和網站上看娛樂新聞來放鬆神經;各類商品上都有一個明星廣告,引導大眾盡情消費;流行音樂、熱門電影、偶像電視劇無處不在;我們隨意談論成龍李連杰張曼玉劉德華,好象在說自家隔壁的鄰居。當我們被娛樂文化所包圍的時候,卻完全沒有意識到,那其實是和自己的生活非常不同的另外一個圈子。那麼——“娛樂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圈子?100個人100種答案。站在外面看熱鬧的人很難說清楚,而真正了解情況的圈內人卻往往懶得說。幸虧這兩者之間有“娛記”的存在。記者是一個神奇的職業,就好象是連接兩個聽筒之間的一段導線,即使有人在說,也有人想聽,卻必須有一段質地優良、工作敬業的導線來傳遞信息。做“娛記”前後有7年,我曾經是一段勤奮而努力的導線,向大眾傳遞着各種各樣的娛樂新聞。但是我發現,並非所有我親身經歷和看到的事情都可以被人們所知——那些在新聞背後出現的人和事轉瞬即逝,沒有機會被記錄和發表,但是卻比新聞本身更具有價值和令人回味。這時候,大家所能看到的娛樂明星和事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表象。在一個“娛記”的眼睛裏,明星並不會因為名聲響亮而格外可愛,同時,在娛樂圈邊緣奮鬥的小人物也不會因為身份低微而喪失自我。大明星的小故事、小人物的大夢想,這是娛樂圈耐人尋味的細節和生生不息的原因。大家已經習慣了用“娛樂”心態去看待娛樂圈中的一切。其實娛樂圈本身並不輕鬆,這裏更是一個需要努力工作和把握機會的地方,放任自己的結果是被人遺忘。做為一個記錄和觀察者,我有幸經歷了娛樂圈中一些風光無限的場景,也目睹了一些潮起潮落的轉折,從而增加了很多對娛樂圈切身的觀察心得。而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娛樂圈還是我自己,同樣在經歷成長和變化。現在,這些沒有能夠成為新聞的人和事都清晰地停留在我的記憶中。我願意把它如實講述給每一個對娛樂圈、娛樂明星或是娛樂文化感興趣的人——這並不是關於娛樂圈“黑幕”或“**”的揭發,這只是一個“娛記”7年之中真實的發現和沉澱。我這段關於娛樂圈的記憶和數字有關。1996年6月25日,我還是1個大學在校生的時候,就開始了作為1名娛樂記者的生活。我的第1個採訪對象曾經是我12歲時的偶像,他的名字叫費翔。為了這次採訪順利進行,我3番5次地查閱資料,精心準備了10個問題。2天之後的晚上6點30分,當我準時到達貴賓樓飯店0811房間門口的時候,我的心跳差不多有每分鐘120下,2隻手心也在出汗。輕輕敲了3下房門,不到5秒鐘,那張熟悉的臉就帶着笑容出現在眼前。2002年9月30日,我離開了工作4年多的雜誌社,也告別了我的“娛記”生涯。在這前後7年零3個月的時間裏,作為投身在5光10色的娛樂圈中的1份子,我經歷了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1段日子。在這2600多天裏,我的工作環境從報社到雜誌社,先後採訪過372個人,其中有3/4部分是娛樂圈的從業人員。他們中既有1線明星也有3流導演,既有光芒4射的4大天王也有為1日3餐發愁的臨時演員,台前幕後3教9流、千姿百態。這段經歷讓我了解到——娛樂圈之所以豐富多彩,是因為它包含了太多的層次。7年的時間不算短,但是也並不漫長,我從沒想過要為自己的這段經歷做點什麼——在我這個年齡就寫“回憶錄”是可笑的,而且我不是名人,自己寫出來的東西也許沒人捧場。但是,做為一個曾經的“娛記”,我可以把自己這段關於娛樂圈的數碼化記憶與大家分享,它本身起伏跌宕、新鮮龐雜、引人入勝,因為真實所以動人。希望我們都可以從這段記憶里得到一些啟發。感謝這7年。感謝在做“娛記”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每一個難忘的日子。感謝讓我成長的一切:這個永遠充滿活力的娛樂圈,和那些摘掉了光環的明星們。感謝和我分享這段記憶的你們每一個人。此書獻給我遠在美國的72歲的母親和76歲的父親,以及其他所有可愛的家人。同時謝謝出版社及我的策劃人王子居女士、特約編輯曾少立先生,和所有關心我的朋友們。於蕾2003年11月18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動了娛樂圈――一個娛記親歷的娛樂事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我動了娛樂圈――一個娛記親歷的娛樂事件
上一章下一章

自序:我的數碼化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