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蹄的小羊(1)
我們的主人公仍然是個孩子,他是一個只有九歲的小男孩。毫無疑問,他和其他孩子並沒有什麼區別,甚至他更漂亮,更聰明一些。但他自己並不知道這一點,這一切只因為一個不幸:他左手的小手指比別人少了半截,那是他很小時候一次意外的結果。事實上,從小到大,並沒有人嘲笑他的不幸。他的父母時時關愛着他,每當他到一個新集體中,他們總是預先通知老師他們孩子那與眾不同的一點地方,並請求老師的關照,務必使他們的孩子不要因為這點而受到傷害。從小到大,他周圍的老師和同學以及朋友都做得非常好。比方說,體育課的時候,高大健壯的體育老師會嚴厲地命令每個孩子必須在單杠上做至少五個引體向上,當孩子們弱小的胳膊在顫抖時,他會大聲地鼓勵,甚至恐嚇:“不做完就別下來!”而當這個孩子上來時,體育老師的聲音會柔和很多,當他做了兩個,臉漲得通紅,胳膊上的小肌肉開始有點發抖時候,老師會及時地大喝一聲:“好了!”然後,這個孩子會順從地下來,老師一邊大聲地表揚他,一邊訓斥其他孩子:“你們瞧瞧人家!”這種關愛還被推而廣之,他可以比別的孩子更輕易地得到原諒,他也更容易得到言不由衷的表揚。這個孩子,他早就能夠分辨出這種表揚背後的含義了。在家裏,父母總是對他表示出分外地憐愛,或許是因為愧疚,或許是出於習慣,他們精心呵護着自己的小寶貝。然而,他們在呵護自己孩子成長的同時,也在呵護着另外一樣東西在他們孩子心中成長,那就是懦弱與自卑。這樣的結果是:他害怕嘗試,即使他天性好奇,渴望冒險;他害怕與陌生人交流,因為他擔心得不到一貫有的特殊待遇,雖然他非常羨慕那些有着很多朋友的同學;他愛哭,易臉紅,當他覺得眾人在注視他時,他走路的姿式都會變得非常彆扭,因為他害怕別人的審視。還有十天就是他十歲的生日了,這個男孩會永遠記住這一天。老師帶着這一班孩子去郊遊,在往山上去的途中,他又落在了後面,在接近頂峰的時候,有一段特別陡的山路,老師關照他就坐在旁邊的石頭上等着,他默默地順從了,坐在石頭上,看着他身邊的同學氣喘吁吁地往上爬。很快周邊只剩下他一個人了,他看着遠處山路上小心翼翼爬山的同學,不時從他們中間傳來一聲興奮的尖叫。正百無聊賴時,一個山民趕着幾隻羊從這邊經過,這個一天難得見幾個人的老山民熱情地和這個孩子打招呼,滿是皺紋的臉上堆着笑容。他勉強回答着老山民的問題,眼睛卻看着那幾隻吃草的羊,他很少下鄉,所以這幾隻羊對他來說還算是新鮮玩意兒。老山民帶着羊慢慢走過去了,而他的眼睛卻亮晶晶地停留在一隻小羊羔身上,它很小很弱,落在後面,更重要的是,它的前蹄比其他三隻蹄子要短一點。男孩定睛細看,原來小羊羔的前蹄被截掉了。“老爺爺,那隻小羊怎麼了?”他忍不住問。老山民被他那句老爺爺叫得笑眯眯的,回頭說:“這隻小羊啊,有一次,它的蹄子卡在一個石縫裏了,我當時沒看見,直到第二天才發現少了一隻羊,趕快回頭找,還好它還在,只是前蹄全壞死了,我用刀把它那截壞蹄子割下來了,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有人對我說,在我們這座山裡,羊沒有了蹄子,根本沒法走山路找草吃,會餓死的,勸我把它殺了。“我說做個試驗吧,如果它通過了,就讓它活下來。於是我把這隻小羊放在一條小溝邊,溝的另外一邊放着一堆草,餓了一天的小羊想吃草,但它害怕躍過那條窄窄的溝,因為它一隻前蹄使不上勁,就是不敢跳過去。最後,我大吼了一聲,‘你邁一步試試看呀!’結果,它真的就邁過去了。你看,我還是對的,它現在活得不挺好嘛,一天天長大了。”小男孩目不轉睛地看着那隻小羊,它蹣跚地走着,雖然不穩,但很敏捷,嘴裏咀嚼着幾根嫩草,它似乎很快樂,時不時撒一下歡,往前猛竄幾步,“咩咩”地歡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