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熱”反思三

“池莉熱”反思三

在池莉成名前,中國文學的主要潮流有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文化尋根派文學和現代派文學。前三種潮流帶有一些政治印痕,繼承“五四”啟蒙主義人道主義文學傳統,面向社會人生的大問題。但對於年輕的女作者池莉來說,如此宏大的社會主題是無力把握的。后兩種文學潮流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極為繁盛,它是文學回到文學自身的一個積極結果。文化尋根派要從當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中尋找到傳統文化的根由,要求作者有強烈的歷史感,有對中國國民性的深入把握。這對池莉來說,也是非常吃力的。比照一下韓少功、王安憶、阿城、賈平凹等人當時的代表性作品,就不難感受到他們的力度是池莉遠遠不能達到的。這從她的《你是一條河》、《預謀殺人》、《青奴》等相近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現代派文學要求作者具有現代人的現代品格,具有對非理性、下意識、反常態、反道德、重自我這樣一些價值觀念的認知能力。這也不是池莉的強項。她無法染指人的非理性世界,所以她無法去玩“先鋒”的東西。就其藝術和生活準備而言,池莉是一個既無“傳統”之根又無“現代”之境只會感知“當下”的作家。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中國社會撥亂反正的工作早已完成,以物質現代化為特徵的“四個現代化”到了城市和政治的層面遇到了很多阻力,人們心目中的現代化夢想開始被更具體的個人生活瑣事衝散。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的物質困難,更加分明地出現在社會生活中。尤其在改革開放的窗口開得越來越大對外面的精彩世界了解得越來越多的時候,現實的困境動搖了“宏大敘事”的根基。“一地雞毛”的現實強烈地出現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煩惱人生》等作品由於對當下個體生存的環境的細膩表現,贏得了普遍的讚譽。池莉等作家掀起的新寫實主義小說浪潮,最大的價值不在於它開拓了一個似乎多麼重要的題材領域,而在於它動搖了此前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我認為,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新寫實主義”與此前的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指稱的“現實主義”有明顯差異。那個“現實主義”有一個很詭奇的理論,即所謂“本質論”或者說是“主流論”。而這個“主流”和“本質”是一元論的。作家如果沒有表現規定的本質或者主流就被斥之為自然主義或者是反現實主義的,因此它也會排斥日常事務、家庭瑣事在文學描寫中的作用。新寫實小說摧毀了這種“偽現實主義”,給了作家自由表現生活現實的更大空間。但新寫實小說有一個根本的弊病,它只表現了“真實的生活”而沒有表現“真正的生活”。只有寫實而沒有價值支撐,尤其是中外優秀現實主義文學所開創的批判精神在這個文學潮流中尤其是在池莉的小說中更為缺乏。文學不只是對生活的平面展示,更不只是對生活細節的無休止描繪。一個作家的小說,哪怕他把生活的流程描寫得十分細緻,如果沒有價值判斷,如果沒有審美精神的提升,其文學價值就必然是有限的。池莉的“人生三部曲”在當時的走紅,不過是迎合了當時的一種社會化普泛化生存狀態。人們接受她的這些作品只是從認識論的意義上,而不是或者說主要不是從美學意義上來接受的。今天我們重讀這些小說,連認識意義也在減弱了。它不能喚起我們對人性的深層體驗,它不能給我們一種超越性的美的享受。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池莉又給我們奉獻了一些都市傳奇,比如《來來往往》、《小姐你早》、《口紅》、《驚世之作》,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不再是為生存奔波的芸芸眾生,而是在商場搏擊的新式英雄、金錢英雄。在她的筆下,大起大落的故事、暴富赤貧的人物、奢侈的享樂場面、正常的反常的男女感情故事,應有盡有。為了設置懸念,為了表現在金錢面前人的新變化,池莉作品中很多人物都經歷了由窮到富和由富到窮或窮富反覆無常變化的過程,各種各樣的都市傳奇:搶劫銀行、高樓爆破、商品傳銷、電腦犯罪、竊取他人的存單、開各種各樣的公司、突然的繼承遺產……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池莉由市井生活的仿真寫實過渡到都市生活的金錢傳奇,朝通俗文學的方向又邁了一大步。她的這個變化,也是時代社會心理的反應。轉型期以來的中國社會更加商業化,個人**極度膨脹,金錢成了社會的主宰,當下文壇也在很大程度上市場化、消閑化、市民化了。市民審美趣味已佔據了當下文壇的廣闊領域,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報刊和出版業走問。池莉的作品充分滿足了當下部分讀者尤其是市民讀者在飛速變化的時代急於握住現實,甚至獵奇獵艷的心理。她越是走紅,越說明她的敘事策略的“媚俗化傾向”,也說明了當代讀者審美品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我看來,池莉如此走紅,既是正常的也是不正常的。說正常,是從現實的客觀的實情出發;說不正常,是從理性價值判斷出發。在一個普遍媚俗的時代里,本來就媚俗的大眾“媚”上了特會媚俗的作家,是自然而然的;但文學不應媚俗,理性不會媚俗。理性要對媚俗說“不”!理性從來不會庸俗地套用黑格爾“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句名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與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與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書
上一章下一章

“池莉熱”反思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