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的桃花”
我們曾在前言中寫到,周璇是中國演唱流行歌曲領域的先驅者,這是指她運用傳統的民族聲樂發聲方法、並藉助於話筒,創造出的一種自然真切、獨特的演唱風格。
曾與周璇多次在電影裏合作過的、著名的電影演員舒適是這樣說的:“把這種會話式的自然發聲的方法搬上舞台,同時把嘴唇緊緊地靠近話筒演唱的方法,是從周璇開始的。”
後來,又被台灣歌星鄧麗君傳承併發揚光廣大,當代所有把話筒貼在嘴邊搖頭晃腦哼哼的大大小小的歌星,都是周璇的徒子徒孫。
多少年後,在海外華人的報刊上,還仍把周璇獨創的這種演唱方法讚歎為:
“……後無來者的一代歌后。”
1935年,周璇演唱的上海民歌《龍華的桃花》灌制唱片,在電台播放。
這是她演唱生涯中又一個代表作:
上海沒有花
大家到龍華
龍華的桃花也漲了價
你也買桃花
他也買桃花
龍華的桃花都搬了家
路不平風又大
命薄的桃花
斷送在車輪下
古瓷瓶紅木架
幸運的桃花
都藏在闊人家
上海沒有花
大家到龍華
龍華的桃花都回不了家
…………
我們現在已無法知道,當年這首上海民歌《龍華的桃花》究竟有多大影響。但是我們可以聽一聽一個老上海的回憶。
旅美台灣作家白先勇在他的《上海童年》一文中是這樣記錄的:
“那時上海灘上到處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月圓花好’,戶戶‘鳳凰于飛’小時候聽的歌,有些歌辭永遠不會忘記:上海沒有花\大家到龍華\龍華的桃花回不了家……大概是受了周璇這首《龍華的桃花》影響,一直以為龍華盛產桃花,1987年重返上海,游龍華時,特別注意了一下,周璇時代的桃花早就無影無蹤了。”
可是,這位懷舊“專家”,這位“最後的貴族”,在相隔半個多世紀后,內心裏依然蕩漾着“金嗓子”周璇當年的旋律、當年的情調。他在後面繼續寫道: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華燈起\車聲響\歌舞昇平……這首周璇最有名的《夜上海》大概也相當真實地反映了戰後上海的情調吧,當時霞飛路上的霓虹燈的確通宵不滅,上海城開不夜。”
時過景遷,人事皆非,寫到這裏的白先勇,大概已經在心裏大哭一場了吧。
這就是經久不散的周璇的魅力。
那時的龍華,一定綻放着無數的桃花,那時的上海,一定到處傳播着《龍華的桃花》,而那時周璇的這朵絢爛無比的藝術之花卻才吐露出一頭小小的蓓蕾,在“五月的風”中,她迎風怒放的日子還在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