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記(2)
總之,只有將童話中的象徵逐一解密,才能真正了解童話的奧秘。有關童話,許多學者做過各種專門的學術性研究,本書着重從人格的角度、情結的角度解析童話,為的是從中觸動人們對內心情結的認識和對自我人格的發現。倘若這本書能對讀者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認識生活有所幫助,作者無疑會感到欣慰。希望本書的解析沒有牽強附會之處,也希望讀者對本書闡述的道理做出驗證。這種驗證也許並不需要太多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只要靜下心來深入自己潛意識的聯想與體驗。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有很大差別,人與人又本質相通。各種各樣的人格、情結與心理現象,都會作為片斷潛藏在心中。活在世界上,每個人都會體驗到優越,也會體驗到自卑,會體驗到各種心理情結。“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這句格言在這裏同樣是真理。只不過,每一種心理、每一種情結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比重。善人也並非無一絲惡,惡人也並非無一絲善;灰姑娘的童年並非都是自卑,思嘉麗的一生也並非都充滿嫉妒。作為一個人,我們也可能近似孫悟空,也可能近似托爾斯泰,也可能近似小獅子王辛巴,也可能近似賈寶玉,也可能近似白雪公主,也可能近似灰姑娘,也可能近似海的女兒,也可能近似思嘉麗;於是乎,我們就確認自己為其中某一種類型。然而,我們又可能在自己身上同時找到許多角色的成分:孫悟空、辛巴、賈寶玉、托爾斯泰的情結或多或少都有,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兒、醜小鴨、思嘉麗的情結也或多或少都有;這樣,我們就更好地認識了一個人的特性,也更好地認識了整個人類的共性。希望這本書能帶給你一點明白之後的快樂。柯雲路2003年10月北京作者E-mail:keyun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