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作品
“您看看這張,作品的名字叫《高與低》。”小孫似乎看出我的反應並沒那麼好,就又調出一張照片。這張照片很奇怪,整體色調呈黑灰色,粗粗拉拉的看不出是什麼,畫面中還有個向下的弧形物體,顏色也是黑灰,說是人的眉毛,可誰的臉這麼黑這麼粗糙。
我問:“這是什麼?”小孫和陳女士互相看看,都笑起來。
陳女士笑道:“是一隻鞋的鞋底!”我張大嘴說不出話,小孫講解說準確地講是一隻解放牌膠鞋的鞋底局部放大圖,用微距鏡頭拍的。我問這有什麼寓意,小孫讓我說說看,我想了想,最後搖搖頭說看不出來。
小孫說:“您真的完全看不出我所要表達的東西?這不可能啊,您在東南亞做生意那麼多年,長年接觸寺廟、佛教和僧侶法師,您的洞察力和悟性應該比別人更高才對!”我只好笑着說我真沒看出來,你說說看吧。
“這是一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膠鞋,對吧?”小孫問。我點點頭。
“而且還是鞋底,全是泥和土,那就更加不起眼了,對吧?”小孫問。我點點頭。
“它長年被人踩在腳下,而且還是穿在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廉價勞動者腳上的,對吧?”小孫問。我點點頭。
“而且我還把這骯髒東西的局部放得很大,按理說就更沒道理了,對吧?”小孫問。我點點頭。
“為什麼?”小孫問。
這話把我給問愣了,是啊,為什麼,你問誰呢?這不是我的問題嗎?小耿當然沒指望我回答,這是他的反問,陳女士在旁邊笑得更開心,好像一個懂藝術的人在笑文盲的表情。小孫也不再賣關子,告訴我,他要表現的就是把世界上最底層、最卑微、最不起眼、最低賤的東西放大給人看,就是要告訴人們,正是這些最底層、最卑微、最不起眼、最低賤的,其實才是最高貴、最高尚和最偉大的。要不是沒有它,我們就沒有享受的一切。
不得不說,小孫這套理論還真讓我有所觸動,只不過他的表現形式也太另類了。但藝術就是藝術,如果就是簡單的說教,那還叫什麼藝術?我豎起大拇指表示讚賞,陳女士說:“他還有很多呢,你給田老闆看看。”
小孫笑着點點頭,又調出一張照片來,告訴我說名字叫《見不得光的》。畫面似乎是幅很抽象的畫,又像漂流又像梯田,又像岩漿又像水溝,有些彎彎曲曲的線條,有黑有白有灰有黃,反正什麼也看不出來。我問他這又是什麼,陳女士在旁邊喝着紅酒,並沒搭腔。小孫告訴我,這是一口痰的放大百倍照片,是用特殊放大鏡頭拍攝的。我頓時有些反胃,怪不得陳女士沒插嘴,我下意識咽了口唾沫,覺得更噁心了。
“怎麼?”小孫問我。我搖搖頭,說這我可欣賞不了。
小孫回答:“您不要反感,這正是我要表達的。您知道嗎?人其實有很多見不得光的東西,比如這口濃痰。平時躲都躲不及,看都不看,但我卻偏偏把它拍下來,而且還放大數倍,這就是要把人類那些見不得光的東西、骯髒的東西拿出來擺給你看,讓你正視自己製造的這些骯髒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去反思,才有可能製造出更多見得光的、聖潔的東西,對不對?”經他這麼一解釋,我甚至覺得還有些幾分道理,但還是對這玩意很反感,可小孫偏偏把相機的彩色屏幕在我眼前晃來晃去,我又不好意思說什麼,只得把眼神移開不看。平時也就算了,現在我們正在吃飯,我面前這份牛排還吃不吃了?小孫似乎也看出我的反感,只好笑笑,這笑容中充滿了對我的失望,隨後又調出一張照片。
說實話,我已經不太敢去看這些東西了,但出於禮貌,只得掃了一眼。這回屏幕的畫面正常了,不是什麼放大的那些東西,而是個大概只有四五歲的小男孩,全身*站在陽台上,瘦得肋骨都能看到,身上還有青一塊紫一塊的傷痕。這是陽台外面的鐵柵欄護網,底下不是平板,而是一道道的鐵筋,間隔大概有七八公分,比小男孩的腳掌還寬。這小男孩沒辦法正常踩踏,只好把腳斜過來,才不至於讓自己踩空。為了減輕腳下的負擔,他只得雙臂上舉,緊緊地勉強抓住頭頂的柵欄網。臉上全是眼淚,表情很痛苦。
“這是什麼意思?”我來了興趣。
陳女士又笑了,對我說:“這是小孫最得意的作品,還得過獎呢!”我問小孫這是什麼,小孫說此幅作品名叫《懸》,是他在湖南旅遊的時候,旅館對面樓發生的一幕,於是就拍下來。那戶人家只有父子倆,孩子的母親早就跟丈夫離婚,父親脾氣不太好,離婚後經常喝酒,一生氣就打兒子,還要體罰他。
小孫說:“這男人把兒子當成保姆,不讓去幼兒園,以後也沒打算送孩子上學,就在家裏給他洗衣服。有時候怕孩子哭鬧讓鄰居聽到,還把他關進衛生間,用鎖自行車的那種鐵鎖把他鎖在廁所的水管上。什麼時候他回家,什麼時候才把兒子放出來。”
“有這種事?”我很驚訝。小孫說是啊,那次不知道那男人怎麼了,好像是兒子沒把衣服洗乾淨,打了一頓不說,還罰他在陽台站着,總共站了整整兩個小時,直到兒子凍僵摔在陽台里,他怕凍死才給弄進屋。
我問:“凍僵?那時候溫度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