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結局
大宋皇宮
“兄長,還是讓小弟去吧。”狄雷攔住執意要進宮與趙諶見上最後一面的張寶苦勸道。只是張寶卻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搖頭拒絕道:“兄弟,好意心領了,只是他指名要見的是為兄,為兄若是不去,豈不顯得怕了他?”
“可困獸猶鬥,萬一他心存歹念……”焦挺也在一旁勸道。
“呵呵……老焦,我料他沒那個膽子。”張寶笑着伸手拍了拍焦挺的肩膀,邁步向前吩咐道:“一會你等聽我吩咐行事,不可擅自行動。”
眾將見張寶去意已決,也知再勸無用,乾脆便各行其是,其中箭法最是出眾的韓世忠取下弓箭,混入人群隨同張寶一同進了大殿,只要趙諶有任何輕舉妄動,韓世忠就會放箭阻止。而焦挺、狄雷則分別跟在張寶左右,隨時做好替張寶擋災的準備。
“堂堂相國大人來見朕這亡國之君也真是夠小心翼翼的啊。”看到張寶率眾進入大殿,趙諶不由開口譏諷道。
“官家過獎了,我能有今日,多是依仗諸多兄弟幫襯,今天這個大喜的日子,我自是不能忘記他們。”張寶微笑着對趙諶道。
論鬥嘴的功夫,趙諶自然不可能是張寶的對手。而且以當前的情況,張寶即便什麼也不說,只需要保持一個勝利者的微笑,就足以完敗趙諶。嘴再尖,牙再利,也改變不了趙諶階下囚的現實,亦改變不了大宋亡於今日的命運。
趙諶似乎也想到了這一點,索性不再徒呈逞口舌之利,冷笑着說道:“看來朕今日倒是要恭喜相國大人終於得償所願了。”
“不敢有勞官家。還是那句話,我能有今日,多虧了兄弟們的幫扶,若沒有他們鼎力相助,我也不會有今日。只是官家,你若是只為恭喜我便將我請來,這是不是有點兒戲了?”
“哼,朕召你前來,自不是為了恭喜你。只是想要記住你此時的樣子,好在待他日陰曹地府見你落魄時好嘲笑你一番。”趙諶冷笑着說道。
“呵呵……這算是官家臨死前的詛咒嗎?”張寶聞言不由一笑,問道。
“哼!”
“既然官家已經見過我了,那官家怎麼還不上路?”張寶繼續道,“我看着殿內堆積了不少引火之物,看來官家是打算引火自焚,只是為何還不見官家動手?莫非是忘記準備火石了?”
“你……”
“來呀,去取一支火把來。”不等趙諶開口,張寶隨即又吩咐道。
不多時,一支點燃的火把送到了張寶的手裏,張寶手持火把上前,而趙諶看着張寶走近,臉色不由變得煞白,顫聲道:“你,你想做什麼?不要過來!”
“官家莫怕,好歹你我君臣一場,眼看官家想要自焚卻忘記準備火石,我這不是好心給官家提供一下幫助嘛。”張寶說著便向趙諶又走近了幾步,不料趙諶卻嚇得起身躲到了龍椅的後面,口中喝道:“站住!不要過來!朕不用你幫忙。”
“那怎麼可以,焦挺,狄雷,去把官家請過來。”張寶吩咐一聲,焦挺、狄雷當即高聲領命,將躲在龍椅後面的趙諶給揪了下來,扯到張寶的面前,一左一右挾持着讓趙諶動憚不得。
“不要!不要!”趙諶眼見張寶的火把沖自己逼過來,不禁高聲尖叫着罵道:“逆賊!你敢弒君!”
“官家這可是冤枉人了。我只是看官家想死又不敢死,所以打算幫官家一把而已。也罷,既然官家不想在烈火中永生,那就換個死法好了。只要官家提出來,我一定盡量滿足。”
“你,你……”
“官家怎麼不說話了?若是官家沒有準主意,那不如讓我給官家提供幾個參考如何?”張寶絲毫不理會趙諶的態度,自顧自的說道:“要說這大宋的刑罰遠不如過去那樣花樣繁多,大宋對待要死之人,無非就是剮、斬、縊三類。這實在是太少了。一點都補刺激,就算是剮,也不過就是用一張漁網罩住人犯后勒緊,然後用小刀將肉一片片割下來。聽說剮的刀數還不一樣,罪大惡極的人犯要被剮三千六百刀,要是沒剮夠數就死了,只能說明劊子手的手藝沒練到家。”
張寶一副興緻勃勃的模樣為趙諶詳細講解着各類酷刑,剮刑只是開胃菜,五馬分屍、腰斬等等由於太過殘酷而被停用的刑法由張寶的嘴裏說出來,聽得趙諶雙腿發軟,小臉煞白,整個人完全就是被焦挺、狄雷托着才沒有攤在地上。
似趙諶這種金枝玉葉,何曾知道這世上還有這等酷刑。尤其是經過張寶那張巧嘴的渲染,趙諶就不由自主的想像當張寶所說的那種種刑法落在自己身上時的痛苦。
五馬分屍,以繩索分別套住人的頭以及四肢,隨後系在五匹健馬的身後,一聲令下后五匹健馬奔五個方向飛奔,將人的身體生生扯成六份……
而腰斬相比起五馬分屍更加殘酷,以巨斧將人攔腰斬斷,由於人的主要器官位於上半身,所以當人被腰斬以後,並不會馬上死亡,通常多會要經過多半日才會慢慢死亡,那種痛苦,非常人所能想像……
而除了五馬分屍以及腰斬外,還有張寶根據道聽途說加工整理出來的酷刑,比如披麻草、猿猴帶冠、請君入甕等等。披麻草,即先將人犯後背打的皮開肉綻,隨後披上一層麻袋,人犯若是不招,便將身後麻袋整個扯下來……而猿猴帶冠,則是用一鐵箍箍住人的腦袋,左右各有一個機關,只要人犯不招,便收緊鐵箍,若是一直不招,最後能把人的腦袋給擠爆……
別說趙諶這個連只雞都沒殺過的人,就連狄雷、焦挺等人,此時聽着張寶的古今酷刑知識普及講座都是聽得不寒而慄。
“二哥,別說了,這小子嚇暈過去了。”終於在狄雷的一聲提醒后,張寶閉上了那張早就叫人恨不得伸手堵住的嘴。
“嘁!就這點膽子還想學人玩以身殉國?帶下去,好生看着,別讓他死了。”張寶意猶未盡的看了耷拉着腦袋,昏死過去的趙諶,不屑的吩咐道。
……
“我這是在哪?我已經死了嗎?”趙諶悠悠醒來,意識還有些不清醒,自言自語的說道。不想耳邊立刻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你還在人世間,當然你若是還想要去陰曹地府找閻王報到,這個忙我一定幫你。”
“你,你……”趙諶這時忽然有點害怕見到張寶。
“別你你了,我好歹也是你姑父,連點規矩禮儀都不懂了?”張寶伸手將趙諶指着自己的手指打落,沒好氣的說道。
“姑父?這世上有哪家長輩會搶自家後輩江山的?”趙諶冷笑着問道。
“有啊,比如隋文帝。”張寶隨口一答,噎得趙諶半死。還別說,隋文帝楊堅的確是搶了他外孫子的江山。趙諶武藝不行,但有關文學方面的事情還是知道不多。隋文帝是隋朝開國皇帝,有關他的事迹趙諶自不陌生。
“不過我跟楊堅還是有點不同,至少我不會對老趙家斬草除根。”張寶接着又說了一句,讓趙諶寬心不少。可緊跟着張寶一句話又讓趙諶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當然我要善待的是那些識時務的趙家人,至於你嘛,你不是一直想要以身殉國嘛,我作為你的姑父,自然也不好阻攔你。你好好想想,到底想要怎麼死?五馬分屍?魚鱗碎剮?還是腰斬?好好想想,總有一款適合你。”
“我,我……”
“趕緊想,我的時間不多,你要是真決定不下來,那就由我來替你決定了。”
“別,別……”趙諶一聽趕忙阻止道,又猶豫了半天後,才小聲問道:“我能不能……能不能不死啊?”
“怎麼?想通了?又不想死了?”
“……想,想通了。”
“呵呵呵……真想通了?”
“真想通了……姑父,念在侄兒年少不懂事,您老人家就饒了侄兒這一回吧。”趙諶厚着臉皮向張寶求饒道。
“你這孩子,真是胡鬧。要死的是你,想活的還是你,那你到底是想死還是想活啊?”
“想活,侄兒想活。”趙諶趕忙道。
“那你之前的所作所為……”
“侄兒一時糊塗,給姑父添麻煩了。”
“就只是給我添了麻煩嗎?你知不知道,因為你的胡作非為,讓多少汴梁百姓受苦,有多少家庭因為你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妻離子散。”
“侄兒,侄兒知錯了。”
“……好吧,既然你已經知錯,那就要做好接受懲罰的心理準備。”
“姑父,侄兒不想死。”
“閉嘴!聽我把話說完。死罪可免,活罪難饒,你要親自去向因你死難的汴梁百姓墓前磕頭認罪。”
“……姑父,侄兒好歹也曾是一國之君,讓我去向那些賤民……”
“唔?”
“侄兒知道了,一定去向那些百姓認罪。”
“很好。等做完了這事以後,我會安排人護送你去和你父親團聚。”
“啊?”趙諶聞言一驚,連忙問道:“姑父,你要將我流放去耽羅島那種窮荒之地?”
“什麼叫窮荒之地?那裏可是姑父的起家之地之一,經過這麼多年的建設,島上居民超過三十萬,平時沒事的時候吹吹海風,看看海景,吃吃燒烤,那小日子不要太愜意。怎麼?你不想去?”
“……侄兒不太想去。”
“既然你不想去,那就只能讓你去守你趙家陵園了,一輩子都不許走出陵園一步。”
“啊?守皇陵?侄兒不去。”
“混賬!你當老子是在跟你商量嗎?左一個不去,右一個不去的,搞清楚自己當前的處境,由不得你不去。要麼耽羅島,要麼趙氏陵園,只能二選一。”
“呃……姑父,難道就不能讓侄兒留在汴梁?”
“留在這裏?你要不怕死也可以。我可提醒你,汴梁百姓因你而受到連累的人不下十萬,我在汴梁時自然無人敢動你,可我要是不在這了,到時你要是死於他人之手,可別埋怨姑父見死不救。”
“呃……那侄兒能不能去偏遠之地……”
“不能,少跟姑父我玩心眼,姑父我是造反起家,你那點小心思,少在我面前賣弄。就這樣吧,看在你姑姑的面上,送你去耽羅島,你就在島上安度餘生吧。”
趙諶想要反對,可繼承自父親的懦弱卻讓他不敢反對張寶做出的決定,只能低頭選擇順從。原本他是想要以身殉國,皇宮正殿他都讓人準備好了引火之物。只是臨事方知一死難,沒死之前他是不怕,可等真要死了的時候,他又鼓不起勇氣來親自動手了。他本想借張寶的手一死了之,卻不想早被張寶看穿了懦弱的本質。
從大軍攻入城中到趙諶使人傳話,這中間有着三四個時辰的間隔,趙諶要是想要動手,早就動手了,為何遲遲沒有動手?哪怕是張寶下令攻入皇宮,那時候趙諶也有機會動手,可他還是沒有動手。
趙諶怕死!試問這世上又有幾人能夠做到慷慨赴死?張寶看出了趙諶怕死的本質,這才胸有成竹的赴約與趙諶一見。而事實也正如張寶所料的那樣,別看趙諶之前叫囂的厲害,實際上也只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
……
大宋建炎四年夏,相國張寶滅金還朝,於汴梁東北陳橋發動兵變,以明代宋,定年號天啟。自此,由宋太祖趙匡胤於陳橋兵變所建大宋宣告滅亡。
天啟五年,草原諸部反,大明以征北將軍蕭家穗為帥,率領岳飛、高寵、孫安、史文恭等四十餘員戰將,出兵二十萬北伐,以討不臣。經過一年多的時間,草原諸部主力被擊潰,殘部一路向西,投奔正陷入內外交困中的西遼,而大明的疆域,也由此擴展到了北海,即貝爾加湖一帶……
天啟八年,大明出兵倭國,藉助海軍幫助,突襲倭國平安京,生擒倭國崇德天皇本人及皇族成員,回京獻俘……
天啟十年,大理、真臘迫於內外壓力,舉國歸附大明,明太祖欣然允之……
……
天啟十五年,明太祖宣佈退讓,太子張昊繼位,即明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