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督師祠堂(1)
放下線人的電話,我激動良久!我對中國歷史,尤其是明末清初那段歷史甚為熟諳。線人說的事情,就與那段內憂外患的歷史有關,是和明末著名抗金英雄袁崇煥有關的事情。當年袁崇煥中反間計被處極刑,死後,帳下佘姓義士冒死從廣渠門外旗杆上偷下袁崇煥首級,埋在自家後院,並終生為袁崇煥守墓。佘義士後人,現已是第十七代,這三百多年來風風雨雨,他們依舊為袁崇煥忠實地守墓,袁崇煥祠堂就在廣渠門內花市斜街五十九中學校內。這次由於北京市政改造,新建廣渠門大街將橫跨袁崇煥祠堂,北京市政府斥資五百萬元,準備將袁崇煥祠堂整體搬遷,並重新修建,線人建議我如果有空去作一次採訪。最後他在電話中重重嘆了口氣,道:“袁崇煥是一個岳飛、文天祥一樣的民族英雄,然而這幾百年來卻沒得到任何重視,為他做一做宣傳,也是應該的。”聽完這一番話,我也不由深深嘆了口氣。放下電話,我沉默了很長時間。趙穎見我放下電話,良久沒有說話,向我詢問。我把線人說的事情講與她聽,又將袁崇煥的事迹約略向她講述了一遍。趙穎聽罷,點了點頭,道:“應該去看一看,袁崇煥確是一個幾乎被遺忘的英雄,記得中學歷史老師講到這一段時,曾感慨道:‘若不是當年崇禎中了皇太極反間計錯殺袁崇煥,歷史一定會改寫!’”聽到趙穎又提到皇太極,我猛然一怔,馬上想起來,對!記得當時我們懷疑到皇太極並非正常死亡,腦中第一反應就是誰是皇太極最大的敵人,才會有試圖謀殺的動機,而當時能夠想到的人,就是多爾袞與袁崇煥兩人。我將心中的想法告訴了趙穎。趙穎聽我又一次提到那件事情,不置可否地笑了一笑,道:“或許有一定道理,不過經過了這麼多年,不一定能夠查到什麼了。”我也知道趙穎的意思,於是點了點頭,不再提這件事情。第二天忙完一天工作,傍晚時分,我獨自來到廣渠門花市斜街尋找袁崇煥祠堂。五十九中學就在花市斜街一條衚衕裏面,但並不好找,衚衕七彎八拐,問了數次才找到。學校門口沒有任何關於祠堂的標識,我問過校傳達室看門的老大爺,確認袁崇煥祠堂就在校內,老人聽我是來拜訪袁祠的,嘆了口氣,給我開了門。老人告訴我,來拜訪袁祠的人並不多,袁崇煥名氣不大,而且很多人並不知道袁祠就在這裏,這些年若不是佘老師一家拚死保護,祠堂恐怕早被拆好幾次了。聽了老人的話,我默默嘆了口氣,沒再說什麼,走進了校園。按照老人指點,繞過傳達室,走過兩排校舍,再穿過操場,遠遠是一堵斷牆。跨過斷牆,後面一片斷壁殘垣,甚為荒涼,角落裏幾個孩子在一塊斷碑旁跳上跳下,正在玩耍。我走過去,小孩子見我過來,遠遠跑了開去。我在石碑旁蹲下,雖然是斷碑,但不知被誰擦拭得異常潔凈,這是石碑上半部分,上書兩個大字“有明”,我抬頭在院落里尋找,果然另外一邊牆根之處,又有一塊斷碑,我走過去,只見上面寫着“袁大將軍之墓”。不錯,這兩塊斷碑,就應該是袁將軍的墓碑了,上面書寫的應該是“有明袁大將軍之墓”。我唏噓良久,站起身來,繞過這個院落,後面是一片不大的空場,兩座小小墳冢就在空場中央,一位年過花甲的老太太拿着一把掃帚,正在費力打掃。我走向前去,老人並沒有抬頭,依舊默默掃着。我走到中間那座稍大的墳冢前,墳前一張粗陋的木製供桌,上面供一塊牌位,上書“有明袁大將軍靈位”,旁邊一塊靈牌稍小,寫着:“佘家列祖列宗之位”。我站在墳前,不由得又一次想起袁崇煥的故事,一時間感慨萬千。既感慨佘家忠義,又感嘆袁崇煥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呆立良久,才在墳前跪下,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響頭。起身的時候,發現一直掃地的老太太突然停住,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暗暗點了點頭,嘴邊露出一絲嘉許的微笑。我想起此行的目的,或許這位掃地的老太太就知道佘家後人的下落。我向老人詢問,老人點了點頭,臉上露出慈祥的微笑,答道:“我姓佘,就是袁將軍第十七代守墓人。”我一時愣住,萬沒想到在我心中異常高大,英雄一般的人物,竟是如此普通。老人看來已過花甲之年,滿面滄桑,一身普普通通洗得發白的舊工作服,頸間掛了一張月票,一串鑰匙,手持一把巨大的掃帚。我愣了許久,才將此行的目的講與老人。老人又笑了笑,道:“來吧小夥子,到家裏坐坐,坐下再聊。”我跟着老人轉過身來,向老人住家走去。轉身的時候我看見老人留着一條長長的髮辮,直垂腰間,不覺甚為詫異。老人看見我的表情,笑道:“這條辮子是二十多年前開始留的了,我曾發過誓,如果不能重修袁將軍祠堂,不剪去此辮。”我點點頭,心中一陣感嘆。跟隨老人繞過幾堵圍牆,前面是幾間破舊的平房,老人打開房門讓我進去。我在屋中坐下,不由得暗自打量屋中陳設,只見房中四白落地,收拾得甚為乾淨整潔,只是屋中傢具已是那種早已過時的破舊傢具,房中電器也是少得可憐,看來佘老師一家生活甚為清苦。寒暄了幾句,我問起這次搬遷袁祠的事情。從佘老師的敘述我才知道,原來解放后政府曾一度對袁祠非常重視,但“文革”開始,祠堂被紅衛兵破壞,隨即又搬進數十戶人家成了大雜院。“文革”結束,佘老師夫婦前後奔忙二十多年時間,其中歷盡艱辛、受盡白眼,才終於引起社會各界和市政府的重視。借這次擴建廣渠門大街,由於新街將橫跨現在祠堂,政府特意撥款五百萬元,再加上先前社會各界捐款,準備將袁祠整體拆遷至離原地二里左右事先預留好的一塊空地上。搬遷后,會對袁祠重新修葺,對外開放,並被市政府列為北京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