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女兒(1)
看!他講得繪聲繪色,孩子呢,哈哈,她根本就沒給他聽,心裏話,你講你的,我玩我的,誰也別影響誰......現在年輕的爸爸、媽媽們都有這樣的經歷:一天到晚孩子纏着你:"爸爸、媽媽、給你講個新故事吧。"你絞盡腦汁地想起了姥姥小時候給你說過的什麼《狼外婆》的故事,剛講完,孩子又跟上一句:"再講一個!"於是,你講吧,實在沒有;不講吧,又不願意辜負孩子那期待的目光。你處在一個進在兩難的局面,你要是好脾氣的,好言相勸哄哄孩子,或是瞎編一個連你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麼的一個故事;壞脾氣的瞪起眼睛:"去!去!別老纏着大人!"可明白的時候也為自己轟走孩子的原因而感到懊喪。這時候,你一定會想,咱們也不是沒有故事,講段兒"瓦爾特"吹上一段"威虎山",實在不行來段"福爾摩斯"......可這些孩子們不懂呀。哎呀,四、五歲那時候聽的故事怎麼一點沒記出來呢?是啊,關鍵是給這些孩子講什麼。您還得有點耐心,拿着本小人書,一本正經也不管孩子聽不聽。新生命的來臨,無形中給年輕的父母肩上又增加了砝碼。在李靜民產假期間,姜昆買菜、做飯、洗尿布,忙得不亦樂乎。有一次,孩子渴了,姜昆去弄水,忙亂中竟把精鹽當成了白糖,放進奶瓶里,孩子喝過之後,仍舊哭鬧不止,小兩口怎麼哄、怎麼逗也無濟於事。最後李靜民一嘗奶瓶里的水,才知道孩子哭鬧的原因。姜昆搖頭苦笑,對孩子道:"對不起,寶貝,我這個當爸爸的太不稱職了。"我爸爸真傻,有點東西就能讓他看半天。1980年,是姜昆最忙的一年,他連演出帶深入生活,先後到瀋陽、青島、保定、江蘇一些地方,歷時近十一個月。平時小兩口忙得不可開交的活,姜昆一走,全都在了李靜民一個人身上。她白天上班,晚上帶孩子,星期天還要料理家務,那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她有沒有怨言呢?有;有沒有委屈呢?有!可,這位聰明、賢慧、最能理解和體貼丈夫的女人,從來沒有把怨言和委屈掛在嘴上,寫在臉上。姜昆回家的時候,她不說自己如何總是說:"你一個人總在外邊跑,長此下去,女兒可快不認識你這個爸爸了。這句話妻子是笑着說的,可姜昆聽了,心裏委不是個滋味。想想自己,確實忙得一塌糊塗,家不是家,回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賓、旅店。但他無論走到哪裏,都沒有忘記身後有個溫暖的家;他沒有忘記在家裏有日夜企盼他歸來的嬌妻愛女。放在衣兜里的女兒和妻子的照片,哪天他都要看上幾遍。對此,妻子能夠理解,而微歲的孩子,只知道讓大人疼她,她怎麼能理解大人的甘苦啊!幾次從外地回到家裏,女兒都噘着小嘴不滿意的說:"你這個姜老昆,出去就不回來,把我和媽媽都給忘了。對孩子的教育姜昆沒有繼承父輩的模式,他順其自然,讓孩子在社會環境中耳濡目染,他本人以身作則,這種身教勝於言教的方法,非常適用,小姜姍就在這平等、互愛、幸福、溫馨的氛圍中健康的成長起來了。也許是父母的遺傳,姜姍從小就喜歡音樂、細心的父母發現了孩子身上獨有的天性,讓女兒學習鋼琴,至於將來能否從事那個專業,無關大體、起碼起個淘冶情操的作用。小姜姍也真不負父母之望,學琴時非常投入,她的聰明、她的悟性、她的接受能力,使教她的老師非常吃驚。一個剛剛四歲的孩子,連話還說不全、竟是能熟練彈奏成人彈奏的鋼琴曲子。她不僅能彈、還能唱,家裏邊所有名家的唱帶,她都反來複去,不厭其煩的聽過。她天生一副好嗓子,又有超人的記憶力和模仿力,無論難度多大的歌,她只要聽過幾遍,就能連一個音符也不差,原滋原味的唱出來。聽過她唱歌的人,都說她的唱法非常時尚,有台灣歌星鄧麗君的柔韌切婉,有國內著名歌星程琳的脆亮清甜,有李娜的透徹奔放,有毛阿敏的渾厚深沉。如果光聽其唱,不見其人,你絕對不相信唱歌的是個十三歲的孩子。姜昆一度對女兒唱歌,持反對態度。他怕影響她的功課,可幾次去開家長會,孩子都品學兼優。1990年,姜姍背着父親去參加了北京中學生藝術節,她唱的通俗歌曲,換來了全場暴風驟雨般的掌聲,所有的評委都被她的歌聲征服了,一個個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似的,瞪大了驚異的眼睛,看着他們的面前的這個僅僅十三歲的,出類拔萃的小歌星。然後不約而同的給這位小歌星亮出了最高的,也是最公正的分數。結果她獲得了通俗歌曲比賽的第一名。當時在場的所有評委,沒有一個知道她是姜昆的女兒,小傢伙完全靠的是自己的本領。姜昆看到女兒取得的成就,即高興又內疚,一下子改變了原來的態度,變反對為支持了。實際上,集吹打、彈、拉、唱於一身的姜昆,最初不是搞曲藝,而是搞音樂的。他曾經專心致志地學過作曲,在編排阿拉伯數字上,下過一定的功夫。文革前他報考的第一志願就是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他當時考的非常理想,若不是受了"史無前例"的衝擊,他可能百分之百分進入那想往以久的的音樂殿堂了。後來在兵團七八年、他也是手風琴不離手,笛子不離口;成名之後,又經常接觸音樂界的佼佼者、像著名詞作家鄭曉光、著名歌唱家彭麗媛、那英、杭天琪等;都是他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