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方和議
何白問及公孫瓚在魏郡的戰果。袁紹大軍有繹幕聯軍的牽制,魏郡守兵又沒了麹義的主持抵擋。袁春卿領諸軍四處圍剿,然袁春卿乃無用的世家子弟,顏良、文丑雖勇,但軍略又差了公孫瓚不少,根本阻止不了公孫瓚在魏郡的肆虐。
公孫瓚的一萬騎軍橫行魏郡近月,連破梁期、武安、黎陽、元城、館陶五城,燒毀魏郡萬石糧倉二、三十座,使得魏郡三分之一的地盤大亂。破擋截兵馬六支,殺敵近萬人,令魏郡數萬兵馬亂如無頭蒼蠅。眼見形勢大好,再有一月就可令袁紹失敗。不料此時卻傳來後路問題,着實可惜。
公孫瓚既退,何白就不能繼續進攻袁紹了。如果袁紹與袁術和睦是實,那麼袁紹豫州的兵馬就將全部解脫,而兗州劉岱一向支持袁紹,袁紹至少有二十萬左右的兵馬可以一用。縱然袁軍不精,戰力減半,就是十萬大軍也是個不小的壓力。
現在是輪到青州進行防禦戰了。不過何白早有準備,倒也不怕。
接下來就是公孫瓚決定拋棄哪些地盤了。渤海、河間兩郡國地近幽州將全部佔下,中山屬何白,也全部佔據。巨鹿郡距離魏郡太近,只能保有靠近中山、常山的兩三座城。
安平國背靠渤海、河間可以佔據一半,以下博、武邑、觀津一線防禦袁紹。清河國將全部放棄,但是繹幕、鄃兩縣,何白想保留下來,做為防禦袁軍的左右橋頭堡壘。但是兩縣的百姓,何白就全部遷回青州地界,並不留給袁紹一人。
二人剛剛議定,就忽聞營外有天使從長安前來。
何白與公孫瓚相視一眼,漢室雖衰,各有野心,但表面的面子還有要給的,於是各領文武出營迎接。來者居然是太尉馬日磾與太僕趙岐。
馬日磾乃馬融的族子,自身也是大名士,還是朝中重臣。何白在京時,他就是太尉了。可說是天下武官的真正長官。而趙岐不說他的身份與名望,只說他的年紀,此時已有八十三、四歲,無論如何都不能怠慢了。
二人慌忙將馬日磾、趙岐迎入營中,準備香案,恭身聽詔。
馬日磾看了眾人一眼后,展開聖旨讀道:“初平三年二月初三日,皇帝策書制詔曰,袁紹、公孫瓚因私事無故興兵,兩相攻伐。何白不勸兵止戈,反助公孫瓚,擴大戰事……特命休兵。爾其欽哉。”
公孫瓚本要休兵,又如何不應。而何白被董卓借聖旨以皇帝的名義大罵了一通,心中不爽之極,卻也無可奈何。馬日磾令公孫瓚遣使袁營,致書袁紹,互相講和。公孫瓚也不推辭,當及作書一封,令麾下安平人張吉前往。
原本天使是先至袁紹處宣旨的,要講和也是袁紹先講。但袁紹以常俗,誰先遣使誰就輸的觀念,坐等公孫瓚遣使。張吉一到,袁軍立時歡慶起來,直言已軍得勝。公孫瓚得報后大怒,若不是後路真的危險,必要袁紹好看。看看竟究是誰勝了。
何白與公孫瓚設宴況待天使,馬日磾借酒勁佯醉問道:“老夫於長安時,嘗聽聞關東有天明所作的異夢流傳,卻不知詳情。未知天明可否詳解?”
何白一怔,馬日磾動問,這可不好解釋啊。於是笑道:“既是異夢,必然怪異。子不語怪力亂神之事,太尉乃名士,學富五車,無需下問。”
馬日磾舉杯說道:“老夫乃朝庭三公,匡扶漢室是應有之責。如今偶聞異夢,涉及漢室的存亡,怎能不問。”
何白無奈,馬日磾早知異夢的之事,只想尋找正主詳問,瞞也無用。自已早已做好天下人共伐青州之役,卻也不怕。於是將自已所造異夢一一說明。
馬日磾眉頭深皺,撫須不語。拋開黃帝吐石一夢的真偽,何白的第二異夢之相,在關東大地已逐漸的相吻合。
從弘農郡起,至河南尹,過河內,達魏郡,一路之上人煙稀疏,百里不聞雞犬。相較三年前,戶籍何止減半。縱是號為天下第一的上州,冀州州治魏郡,餓殍也是遍地可見。聽聞豫州之地,更是千里不聞人聲,四處可見屍骸。
看來漢室真的到了崩亡之時了,自已身為三公之一,百官之首,上不能制董卓,下不能安黎庶,實在愧對漢室的厚恩。
感懷良久后,馬日磾問道:“傳國玉璽果真在建章殿南的井中?”
“正是。”
“此時玉璽何在?”
“我本已經奉還給東萊王。然而不想,近日東萊王被袁紹遣人從東萊國劫走,如今玉璽想來便在袁紹處吧。”
馬日磾眉頭更皺,之前在袁營時,袁紹居然沒有告知自已,可見其心必異。不是欲扶立東萊王分裂漢室,就是想要奉璽自已為帝。馬日磾長吐口氣,轉而笑問道:“玉璽失卻,天明不懼自已復成頑石乎?”
何白笑道:“人與石又豈會兩相轉遍,充其量是我大事不成,華夏苗裔難存罷。不過我已命人在青州大力打造海船,不數年就可載得吏民十萬人。若華夏無我何白的立足之地,我將揚帆出海,另尋大陸而居,以保存我華夏苗裔不滅。”
馬日磾深深的看了何白數眼,不進可退,何白行事倒也滴水不漏,不令自已深陷絕境。又問道:“不知天明異夢之中,可曾涉及到漢祚尚存幾許時間?”
何白說道:“昔日漢室有功於華夏,雖然失權,然漢祚不斷。百年之內無憂也。北方漢民不失,則漢祚不絕。”
“漢民不失,漢祚不絕……百年無憂……”馬日磾喃喃自語,最終長嘆道:“不說百年,二十年後,老夫只怕都成黃土一杯,也管不了那麼長遠。只要漢祚二十年內不絕,老夫就有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了。”
趙岐也嘆道:“正是,漢室將傾,早在十數年前就有傳言,非止今日。你我力不能及,唯有勉力維峙罷了。”
身為朝庭的三公,馬日磾無能為力,但看還是看的十分清楚。漢室的衰亡不是一日之事,而是眾人齊心掘墓的結果。想要匡扶,也不是任何一人可以匡扶得了的。如今天下人人思亂,想要讓天下諸侯重新順服於漢室,那是不可能的。反正憑現在董卓所掌控的朝庭就決不可能。
原本朝庭諸公是把希望放在袁紹的身上,但此時看來,袁紹外忠實奸,也是私心極重的人。等真的掌控朝庭后,以他的家世,必是下一個王莽。
如此看來,倒是一早表露心跡的何白更顯真誠可愛了。不管何白的異夢是真是假,但至少他表明了態度,對漢室絕對不會無禮太甚。漢室雖衰,但好歹也如周室一般,可以延續下來。至少可以保證百年無恙,身為漢臣,馬日磾很滿足了。日後漢室是否還有劉氏如光武一般復起,馬日磾可管不了那麼長遠。
第二日,馬日磾、趙岐準備返回長安復命,何白與公孫瓚率眾恭送。馬日磾突然神情一動,問道:“天明,你若處於我位,該如何去匡扶漢室?”
何白愕然的看着馬日磾,撓撓頭道:“先除董卓,收攏兵馬,整頓吏治,墾植屯糧。再效強秦之策,西伐羌叛,南服西蜀,待關東亂戰疲弊,揮師出關,以堂堂正正之勢重臨天下。”
馬日磾眉頭一展,笑道:“天明果真奇才也,然董卓凶厲,為人又多疑謹慎,當如何除之?”
何白笑道:“我聞董卓部將多在雒陽、弘農、河內、河東及武關諸地,長安兵馬多是皇甫義真的舊部,董卓只有數千嫡系。只要能收買得董卓一、兩員親將,尋機刺殺,西涼軍群龍無首,必會歸服朝庭。”
“好,好,好。”馬日磾大笑,撫住何白的手道:“天明雖然志向遠大,但終究不愧是我大漢的忠臣也。”
見馬日磾一行走遠,公孫瓚不解的問道:“天明為何教馬太尉如此?若漢室果真復興,我等……”
“我等重新為臣就是,只要不稱王稱帝,漢室復興,我等也不失萬戶侯之封。”何白笑道:“此策本是董卓預備所用的,教給馬太尉也無甚關係。只是我料朝庭無人可以主持矣。漢室終難復興……”
……
兩軍議定疆界時,袁紹十分不滿,他要的是整個冀州,如今被公孫瓚與何白佔了近半郡縣去,是何道理?
就在此時,袁紹突聞魏郡因為徵兵過激,有兵馬叛亂。又有長安所署的冀州牧壺壽,會合黑山賊於毒、於抵根、眭固、陶升等數部兵馬,響應亂兵。襲破袁春卿一軍,斬殺太守栗成,鄴城被攻破。賊人十餘部,共四、五萬人聚會鄴中,橫行無忌。
突聞魏郡兵反亂,鄴城被破的消息,袁軍上下諸文武官員有家小在鄴城的,皆憂愁震怖,面容失色。或起身啼泣,肯請袁紹回師平叛。
袁紹此時心中也是哀嘆不已,自已素來寵愛幼子袁尚。在起兵討董之時,就慌不急的從汝南將後妻劉氏與袁尚送至兗州處,希望妻兄劉岱能夠保護他們。
后袁紹與公孫瓚相交惡,那公孫瓚同樣與劉岱有親,想讓劉岱將二人送至幽州。幸好劉岱最終決定相助袁紹,並將劉氏與袁尚送至鄴城與袁紹團聚。不料二人才剛到鄴城不兩月,就又有亂軍與黑山賊來襲。
如今鄴城被破,二人恐將不幸於難矣。袁紹心中又痛又惜,然而此時正是兩軍議和之時,但恐被公孫瓚與何白知曉,不但議和不成,更有軍敗的惡果。
袁紹於是容貌不變,神色自若,反而善言寬慰諸人。並令人速與青幽聯軍達成休戰和議。何白不知正史中還有此事,所以對袁軍沒有懷疑,迅速的簽定了和議。
何白令陳魁領兵兩千守鄃縣,劉洵領兵兩千守繹幕、龍湊,文官加緊對兩縣十萬百姓的遷移工作,自領大軍先一步回返平原,準備接收移民工作。直到返回平原忙碌一陣后,方才得知魏郡之亂。
不過此時的袁軍在回師后已速破壺壽與黑山賊,並引軍進入朝歌鹿場山蒼岩谷圍剿於毒殘部。戰機已逝,不能奈何袁紹了。何白也只能嘆息一聲,清理此番青、幽、冀三州之戰的得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