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繁榮不能光蓋高樓

經濟繁榮不能光蓋高樓

中國還不是很富裕,但在人們的心目中,致富的最佳途徑似乎就是大興土木。在中國,黃色的起重機隨處可見,新建的造價超過10億元的磁懸浮列車使從上海市區到機場只需要7分鐘,結果吸引了很多家庭周末前去乘坐,這些觀光的人甚至比真正外出去機場的人還多。那麼,中國是否過於重視物質投資,而輕視了人力投資呢?那些高樓大廈是否可能威脅中國未來的繁榮呢?對此,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詹姆斯·赫克曼持肯定態度。幾年前,他去重慶參加一個關於資本市場的會議,並參觀了一些工廠。赫克曼說:“很多工廠購買了價格昂貴的設備,但不會操作。中國有很多技術工人,但需要技術工人的機器更多。”這件事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他在會議上沒有探討資本市場,而是討論了中國對於“人力資本”的短視政策。他的講話引起了廣泛共鳴。根據聯合國統計資料,1998—1999年間,中國的教育經費只佔GDP(國內生產總值)的,而實物資本的投資大約是這個數字的15倍。相比之下,土耳其的教育經費是其GDP的,印度是,俄羅斯是,菲律賓是,美國是5%。可喜的是,有跡象表明這一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大學的招生人數不斷增加。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稱,2004年將有250萬大學生畢業,而2001年只有120萬。但到城市打工的農民的孩子卻受到當地學校的冷遇。有數據顯示,在貧困的西部地區,一些地方的農民不得不把一半的收入用來支付孩子的學費。新世紀的科技進步令人眼花繚亂,美國興旺發達的秘密武器就是重視教育:美國改革了高中體制,使所有新到當地的孩子都能上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經濟學家布拉德·德龍還以1850年的英國曼徹斯特為例,說明了忽視教育的危害。他在文中寫道:“當時只有極少數曼徹斯特人發現,英國政府沒有為那些到新建工廠打工的民工的孩子興建學校。但目光銳利的觀察家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工業技術與科學的聯繫將日益緊密,而且越來越複雜。到19世紀末,英國特別缺少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者,而早些年大力投資辦學的德國,后蒸汽機時代的電力技術、冶金技術和化學技術等都紛紛發展起來。到了20世紀,英國在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已大大喪失。”中國經濟已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只有把財力從公共設施工程和高樓大廈轉移到學校教育上來,這種成就才能持久。教育帶來的好處雖然不會像興建辦公樓那樣立竿見影,但它更加持久。中國已放棄了平均主義,允許拉開收入差距,並提高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的工資,但貧富差距過大難免會導致社會動蕩,而教育正是一劑良藥,它能使那些貧困人口及其子女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環球時報》採風  往裏看 往外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環球時報》採風  往裏看 往外看
上一章下一章

經濟繁榮不能光蓋高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