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秋陵

初至秋陵

奉大公子命勘察秋陵的馮景修,參劾主理陵工的於定省,虛報公款,為工部正卿曹成典所駁,兩人口舌官司打得火熱,直鬧到御前。拖了數月,正好借邯翊東陵祭祖,命他順道往秋陵查看。臨行之前,白帝特意把邯翊找了去,告訴他說,陵工貪壑難填是實情,但積重難返,因為這樣的情形即便更換了主事,也無濟於事,徹底整頓此刻還不是時機。這一趟名為查看,其實是警告,工程上的那些人不是全然不識好歹,要他們收斂也就是了。邯翊與石長德談過好幾次,深知陵工的情形,在他看來非嚴譴不足以儆戒,朝廷一味退忍,那些小人不但不會收斂,反而越發肆無忌憚。但白帝求穩的態度很明白,因此心裏雖不以為然,口中卻唯唯地答應。退出來找石長德商議,言語中仍希望此行能夠有嚴厲的措施。石長德為人審慎,不肯輕易置可否,只是這樣說:“不可操之過急,大公子見機行事就是。”在邯翊,卻已經領會到了首輔的支持。“我有數了。”他又問:“石相還有沒有別的交代?”有的。石長德憂慮的是於定省這個人。他雖不過是御工司六司官之一,但在朝中的根基,卻超乎想像。但如果直言相告,要心高氣傲的大公子,提防小小一個工部司官,效果恐怕適得其反。所以思量一陣,這樣提醒:“於定省有他的長處,如今陵工正在用人,遇事宜寬。”“好。”邯翊應得很痛快,“我也知道他合用,只要他懂得收斂,自然不會嚴究。”石長德覺得這回答仍有隱憂,但仔細想一想,於定省為人很圓滑,很知道進退,應當不至於將事情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其實無可慮,因此也就不再多說。哪知事情出乎意料,於定省在大公子面前,態度雖然謙和,言語之間,卻沒有半點讓步的打算,只說陵工這裏那裏如何費錢,說到後來,單是朗柱山新開的一條棧道,尚欠銀六十萬兩。“怎麼呢?這是去年夏天開始議的事情,去年九月戶部撥了四十萬兩銀子,後來說不夠,今年正月、五月里,又各追補了十五萬兩。怎麼半年過去,又憑空添出六十萬兩來?”邯翊對這些已經十分稔熟,一口氣說下來,利落得很。於定省答得更利落:“大公子明鑒,這三筆款子,只有去年九月里那一項是實到了,正月的十五萬隻到了五萬,五月的一項則連影子都還沒見到。”邯翊眉角不易察覺地跳動了一下,回頭望一望隨行的戶部司官,見他微微點頭,便說:“即便如此,戶部也只欠了二十五萬,那三十五萬從何而來?”這一問等於承認的確欠了二十五萬工款,其實已經中了圈套。歷來戶部往下撥款,從沒有要多少給多少的,中間總有個折扣,七十萬兩到四十五萬,原本可以算是到齊了。所以在場戶部官員無不暗暗叫苦,但莫可奈何,只能暗恨於定省狡詐。於定省這邊還沒完:“朗柱山工程,後來改過道,比原先預計,多出四十七萬兩工費來,臣知道庫中維持得不容易,因此設法挪動了一下,但三十五萬兩,是怎麼也少不下來了。”言下之意,他還省了錢。邯翊知道其中水分極大,但苦於沒有證據,一時也無從反駁。氣往上撞,一句:“你撈得還不夠?”幾乎要脫口而出。忍了又忍,看着於定省冷笑連連。便有官員出來圓場:“大公子今日才到,車馬勞頓,不如先歇息,這些事情明天再議不遲。”邯翊盯了於定省一眼,面掛寒霜地站起來。在一片“恭送大公子”的呼聲中,於定省亦隨眾人跪送,然而有意無意地將臉略為一揚,顯出一副藐蔑的神情。晚間邯翊找來一直留在秋陵的馮景修,他如今的日子自然不大好過,見了邯翊大倒苦水。邯翊卻只是微微含笑地聽着,全無日間的怒意。忽然插問一句:“你覺得於定省這人,怎樣?”馮景修說:“他平常是個笑面虎,居然會這樣硬頂,倒是想不到。”邯翊意態悠然,答得漫不經心:“看出來了,戲演得過頭了一點,到底不是上得了檯面的人物。”馮景修聽出他話中有話,便即問道:“大公子的意思是?”邯翊彷彿有別的心事,眼睛望着窗外蒼茫的天色,獃獃地不知在想些什麼?馮景修見他不說話,只道他倦了,便要告辭。邯翊說:“也好,你晚間再來,我們詳談。”遲疑了一下,又問:“你知道這陵工上,有沒有一個叫楊誠的人?”馮景修回想了一會,才遲疑地說:“臣得去查一查。不知他是作甚麼的?”邯翊又不說話了,端起茶來慢慢呷着,好一會才回答:“不必了,不是什麼大事。”馮景修卻不敢怠慢,出來找了手下問,果然有這麼個人,卻是再不起眼也沒有的一個小工頭。馮景修滿腹狐疑,只怕他有什麼來歷,又去行館,告訴大公子。“是文烏托我的一點事。”邯翊笑着,“有勞你費心。”“那,要叫他來么?”邯翊似乎遲疑了一下,然後說:“六福,你跟着馮卿去,帶他來。”楊誠還在工地上,遣人去叫了來。見面一看,雖是尋常工匠模樣,倒很穩重的一個人。馮景修有心要問問他跟大公子的淵源,可是六福在旁不便,就吩咐他:“去洗個臉、換身乾淨衣裳,大公子要見你。”楊誠一聽說是大公子傳見,頓時有點着慌,結結巴巴地問:“真、真是大、大公子要見我?”六福催道:“那還能有假?趕緊吧。”楊誠一路磨磨蹭蹭,三步一頓、五步一停,弄得六福好不耐煩。到了行館門口,楊誠忽然站住,拉一拉六福的衣袖,小聲問:“大老爺,你老能不能告訴我,大公子到底為了什麼找我?”“這我可不知道。別問東問西啦,快進去吧。”楊誠長嘆了一聲,滿臉頹然,連人也彷彿縮了半圈。六福心中一動,冷不丁說了句:“反正,你做過些什麼,你自己清楚。”楊誠打了個哆嗦,臉色變得慘白,身子晃了好幾晃,然而瞬間又站穩,且挺直了腰板,彷彿很理直氣壯地說:“大老爺說笑么?小人是個老實工匠。”六福暗地裏冷笑,也不去說破他。領他進去時,便先將他留在廊下,自己進屋跟邯翊將路上情形說了。邯翊慢慢吸了一口氣。臨行之前,文烏悄悄地告訴他:“楊晉原是金王府的一個侍衛,當初很得信任。這麼多年了,是人是鬼也不知道。不過他有個堂兄叫楊誠,聽說在秋陵做工,找來問問就是。”“難道會有那麼巧的事?”他低聲自語。“什麼巧事啊?”邯翊笑容一斂,“不該你管的事,少問!”又吩咐:“叫人都出去。”六福噤住了,一聲不吭地出去查看、趕人,最後將窗子都關上了,才傳楊誠進來,自己躬着身出去,將房門帶好。楊誠此時顯得很鎮定,規規矩矩地報名叩頭,然後跪好,等着問話。看他這套一絲不差的禮數,邯翊最後的疑慮也一掃而空。剎那,心中竟變得慌亂無比,好像一個謎團到了揭開的瞬間,反而害怕起來,生怕底下是自己不想知道的事情。他無聲地透了口氣,“楊晉!”楊誠身子一顫,隨即伏地道:“回大公子的話,小人名叫楊誠,楊晉是小人的堂弟,死了十幾年了。”“死了?”邯翊獰笑,“借屍還魂了吧?”“大公子說笑,世上哪裏會真有借屍還魂的事情?”邯翊良久不語。楊誠忍不住,偷偷地抬眼看了看,正迎上一道如利刃般的目光。他嚇得一哆嗦,忙又低下頭。“說不說實話,隨你。”邯翊冷冷地說,“不過別以為你不說,就能活命。”楊誠依舊不說話。“我既然找到了你,你就躲不過去。如果你實話實說,那還有個商量,如果你不說——”邯翊冷笑,“你不怕死,你家裏人難道也不怕死么?”“不不!”楊誠猛地抬起頭,“別傷我家裏人。我老婆什麼也不知道,她……她是個老實人……大公子,我求求你,別傷他們……”“那就要看你了。”“我……我……”楊誠的胸口劇烈地起伏着,他已經全然忘記了禮數,直着眼睛,絕望地看着邯翊。突然,叫人粹不及防地,放聲痛哭!“為什麼呀?我東躲西藏這麼多年,什麼苦頭都吃過了,為什麼老天還不肯放過我?我到底做了什麼錯事?啊?嗬嗬嗬嗬……”邯翊看着他的手摳着磚縫,指甲里嵌瞞了泥,他的頭髮已經花白,面容憔悴而衰老。邯翊想起自己府中那些衣冠煊赫的侍衛,不由暗嘆了一聲。“這麼說,你果然就是楊晉。”楊晉收住哭聲,啜泣地說:“大公子明鑒,小人真的沒做過什麼啊!”“沒做過什麼,你為何要東躲西藏?”“那是因為……”楊晉咽了口唾沫,囁嚅地說:“因為二十年前,小人弄丟了我家王……金王爺的一封信。”“是封什麼信?”“寫了什麼,小人不知道,只知道是寫給青王爺的。”邯翊身子一探,卻像噤住似的,半天沒有出聲。良久,他緩緩地吁了口氣,彷彿不勝疲倦地闔起眼睛,然後問:“怎麼會丟的?”“小人混啊!”楊誠的手在地上狠狠地捶了一下,“只怪小人那時年輕氣盛,不該跟那兩個魯安郡府的衙役吵那幾句嘴……”他沒有說下去。然而彼時的情形,已經可以想得出來。那正是白帝遇刺之後,金王把持朝政,王府侍衛自然橫行無忌。到了地方上,不肯容讓,所以惹出事來。信落到了郡守嵇遠清的手上,後面的事也就都不必問了。“小人沒有了信,不敢回去,就在魯安東遊西逛了一陣。後來聽說青王爺和世子都死了,小人才知道大事不妙,想走卻已經走不了。”“還好——”楊誠苦笑了一下,“小人那時,頗有些好東西帶在身上,算是買回了一條命。“後來小人便去投了親,在堂兄家裏躲了幾年,又聽說金王爺也沒了,小人自然更不敢出頭。又過幾年,風平浪靜,小人才出來做點零工過活,好的時候,也置了點地,討了老婆。這幾年又不行了,孩子生了兩場病,地也賣了。小人聽說陵工上掙得多,便冒了死了的堂兄名,過來了。”他這樣敘說的時候,邯翊始終闔着眼睛,靠在椅背上的僵凝身形,一動不動,彷彿睡著了似的。楊晉有點不知所措地停了下來。靜默中,邯翊的呼吸聲低微,而略顯凌亂,彷彿平靜下壓抑着洶湧的暗潮,隨時都會爆發出來。楊晉慌亂不已,嘴唇翕動着,卻又說不出囫圇話來,忽然便伏地“嘣嘣”叩頭。聲響終於驚動了邯翊,睜開眼睛看看他,又頹然地靠了回去。“你走吧。”“噯?”“你長腳了吧?會不會走路?會走就走吧。”楊晉愣愣地看着他,彷彿難以置信。邯翊懶得再說,只揮了揮手。楊晉忽然清醒過來,胡亂磕兩個頭,便一躍而起,小跑着奔向門口。“等等。”楊晉猛一哆嗦,回過身,帶着哭腔哀告:“大公子,小人什麼也不會說的,小人知道自己幾個腦袋。大公子,你老放小人走吧,小人只想安生再活幾年……”邯翊彷彿充耳不聞,寒冰似的目光一瞬不瞬地盯在他臉上。良久,他忽然一笑,“也是。”楊晉陡然鬆了口氣,三步並作兩步地跑了。站在廊下的六福,狐疑地看看他,進屋來問:“大公子,那楊誠……”“算了。”邯翊淡淡地說,“由他去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續帝都京華煙云:天舞・瑤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再續帝都京華煙云:天舞・瑤英
上一章下一章

初至秋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