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1)(圖)

自然而然(1)(圖)

王魯上個世紀過去的100年,有兩個時期是人們不會忽視的,其一是世紀之初的20年代,其二是世紀後半期的70年代。20年代發生了結束帝制的辛亥革命,單一的事件使我們生活的形式發生了變化;70年代開始了針對社會體制的改革開放,組合的事件使我們生活的觀念發生了變化。這兩個時期註定會成為後人研究中國百年歷史的焦點,同時幫助我們認識這100年的特殊意義。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立於21世紀的時間點上,我們看到有兩個時期是人們不會忽視的,其一是公元前後的秦漢時期,其二是我們昨天生活於其中的20世紀。成於秦漢時期的集權**,集權力於一身,並觀念於一體,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式,影響了我們生活的觀念;始於20世紀的民主自由,權力於民,觀念於眾,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意識,影響了我們生活的環境。這兩個時期門註定會成為後人研究中國歷史的焦點,同時啟發我們生活與歷史的日常意義。辛亥革命之後,帝制的政權形式發生了變化,但是此時的人們沒有專意留神形式的意義,人們順延過去的生活觀念;70年代之始,統治的生活觀念發生了變化,但是此時人們並沒有專意留神觀念的意思,人們保守現有的生活形式。辛亥革命之後,集權**的遺風猶存,但是生活的心情已經不一樣了;70年代之始,單純質樸的遺民猶在,但是生活的心態已經不一樣了。辛亥革命之後,幾經波瀾,生活的本份已經異樣,70年代之始,幾經波折,生活的原貌已經易容。劉小地的攝影正是集中在20世紀社會體制改革開放時期的最初幾年,拍攝的時間跨度是1979-1981年,範圍於江南蘇北的鄉鎮之間。在他攝影里,看不到刻意的新風也看不到刻意的舊俗,既沒有慕新之創也沒有懷舊之作,既不敏感也不麻木,只是記錄和展現了這一時期某一生活區域的生活情景,與時與情多了一份貼切親合。貼切在於時下與歷史、圖片與攝影的關係,親合在於心與物、藝與術的聯繫。貼切親合決定了這些攝影“準確”地記下了70年代這一歷史過渡時期一段生活空間的相貌,這一時期的過渡之後傳統生活的原貌註定要被現代生活大大改變。無論是超前的幻想還是后跨的幻覺,這時期一段生活空間的相貌不再,心緒物具,移位不歸。貼切親合寓意着自然的表現,自然的表現寓意着自然的生活。但是,歷史記錄著人類走出自然生存的狀態,現代的生活已是極其的不自然,自然而然時時遭遇着然而的意轉,種種事情反映出人們的有心和無奈。許多優秀的攝影都是依靠自然而然的行事,同樣的貼切親合;然而,自然又不在一個點上。自然的定義就是真實的定義,真實的定義也就是自然的定義。收穫讓人們感激自然,成果讓人們領會真實。自然包括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真實包括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精神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相對標準以致物質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真相隱匿不出。真理是自然和真實的定義。然而有一種絕對的真理不是讓人們去認識,而是讓人們去信仰;有一種絕對的創造不是讓人們去實現,而是讓人們去承認。每個人並不都可以處於認識真理的途中,但是每個人都可以處於真理之中去認識;每個人並不都能夠處於實現創造的過程之中,但是每個人都可以處於創造之中去實現。真理的信仰和對創造的承認,人類從面前的自然過渡到心靈的自然,精神的和諧佑護客體的扭曲,走出既要自然而然又要擺脫自然生存的悖論,實現既要擺脫自然生存又要自然而然存在的真實。和諧不依附人類自然的意願,和諧依附創造的精神。如此,不同的意願,同樣的貼切親合,自然又會在一個點上。“認識你自己”只是泛泛而言,滿足人類的理性認知。絕對真理的信仰讓人類思考一個自我認識的生活機制,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去認識,觀念於眾,權力於民,否則平等無從談起,認識你自己也沒有任何意義,淪為宿命或命運的安慰。認識真理是理性的需求,真理之中去認識是平等的需求,“平等”展開每個人的理性。康德的客體也好,弗洛依德的潛意識也好……其背景在於創造的概念植入生活之中,道明和潛出精神生活的自然環境。信仰之下的概念不同,以致語意混亂,釐定概念是理性的任務。失去絕對的真理,人們知道,理性和精神都可以是危險的信號。處於絕對的真理和絕對的創造之中,精神生活的自然環境是主觀與客觀的貼切親合,每個人每一天的生活都可以是一次全新的認識,每個人每一天的活動都可以是一次創作的過程。物質生活就是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就是物質生活,所有的一切就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生活的機制就是形式,生活的觀念就是內容。別借創作、文化、藝術、觀念、形式……的旗號,淺出主張。過去與現在的不同點在於,易“朝代更替”的社會形態,為“權力移交”的社會形態。70年代之始,組合的事件使我們生活的觀念發生了變化,世界現代的格局給我們的警示在於專意留神形式的意義和觀念的意思,專意留神社會的機制和生活的環境,這也是今天藝術與文化,理性與建設……乃至社會學的內涵。平等敞開生活的層面,生活的平面寓示時間的綿延無隙。沒有什麼深入生活,高於生活,沒有什麼英雄的歷史,人民的歷史,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是歷史的生活,溶入時間的範疇。生活觀念的開放和技術運用的普及,人人機會均等,不是歷史成功的機會均等,是生活成就的機會均等——每個人每一天的活動都可以是一次創作的過程。歷史不重要,生活重要,別騙人民創造歷史,人們在創造中生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轉身:中國社會變遷的視覺記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世紀轉身:中國社會變遷的視覺記憶
上一章下一章

自然而然(1)(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