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 坐地分銀
龐萬春本想道破妹妹是女兒身的身份,可明明先前一直對鮑太平聲稱“兄弟”二人,此刻鮑太平要求留下一人,龐萬春反而猶豫該不該說破。
鮑太平也是送銀子送怕了,昔年落難的好漢,他都送銀子,只有武松一人曾經回還過,最終也不能為自己所用,留下一人也鮑太平無奈之舉,誰知道龐萬春回到吳郡,會不會因為其他原因而最終被方臘裹挾。
龐秋霞道:“哥哥當護送銀子回去撫恤百姓,我先留下!”
龐萬春還有諸多的不放心啊,一邊是家鄉的百姓,一邊是自己的親妹妹,龐萬春真的陷入兩難之中。
“好!”鮑太平卻搶先喝彩道:“這就着家丁帶上銀子,勞煩萬春兄替本官走上一遭,護送着三千兩銀子,日後這小兄弟獨吃獨住,自作為貼身的親隨,本官人會格外照顧,望萬春兄早日歸來。”
龐萬春依舊躊躇,龐秋霞卻推龐萬春道:“以我的手段,哥哥自可放心,必然保護大官人周全。”龐萬春無奈,只好跟隨家丁取銀子先回吳郡。
整間雅間,只剩下鮑太平與龐秋霞二人,鮑太平喜出望外,起身便去擁抱龐秋霞:“本官人得龐兄相助,簡直是如虎添翼啊!”
龐秋霞不等提防鮑太平來這一手,“呀!”的一聲,跳道一旁,大呼:“有蟑螂呀!”
鮑太平笑道:“龐兄一身好本事,卻如女兒一般,蟑螂有什麼好怕?哈哈哈!”卻心道:我也不撞破你的女兒身,看你能隱藏到幾時?
有龐萬春的妹妹在府上做抵押,料定小養由基龐萬春,這次應當能夠收到自己的麾下。
……
童貫府邸,鮑太平抱拳行禮,對在胡床斜躺着的童貫道:“聽聞童樞密自北國歸來,太平特來探望!”
童貫養尊處優,懶洋洋的坐起來,打着長長的哈欠道:“旅途艱辛,本官甚是乏累,坐吧!”
鮑太平去西鄉的太師椅上坐了,早有僕人遞上兩杯熱茶,算童貫對鮑太平還算客氣,鮑太平端起茶杯,試探道:“朝廷已經准了聯金滅遼之策,訪金使團不日就要出發,促成盟約收復燕雲十六州指日可待,童樞密居功至偉啊!”
“呵呵!”童貫享受這樣熨帖的馬屁,當著鮑太平的面,也不敢獨享功勞,笑道:“若非太平郎認的出馬植真心歸順,本官險些錯殺好人,聯金滅遼,協律郎當居首功啊!”
“不敢!不敢!實乃童樞密虎威所在,太平不敢貪功!”鮑太平逢迎一番,道出時情:“訪金使團,事關重大,當派老成穩重之跟隨為妥,太平年幼無知,恐怕難當重任!”
“吼吼!”童貫笑道:“鮑協律心性聰明,料事在先,一眼識破遼國派來的假金使,是的使團安然無恙,此番出訪金國,必然能再建奇功,你去輔佐趙良嗣,此事當無憂也!”
鮑太平真心不想參與與金國訂立盟約,日後得替金軍圍攻汴梁背鍋啊,童貫不知其中兇險,反而當做大功一件,宋徽宗一上位,昔年道君皇帝的寵臣,一個也跑不了。
童貫都是這般的態度,鮑太平還有什麼樣的理由推脫呢,只能採取迂迴的策略了:“童樞密啊,我們少遼國三十二萬歲幣,不知童樞密如何脫身回來?”
“嘿!”童貫眉飛色舞道:“當真天祝大宋,遼國不但遭遇金國攻打,而且遭遇內亂,金國攻破遼國上都大定府,遼國天祚皇帝逃往夾山,不問政事,遼國人擁立南京留守耶律淳繼位做了皇帝,遼國兩帝並存,內亂自顧不暇,是以本官順利脫身!”
“那南院大王蕭顯如何呢?”鮑太平問道。
“蕭顯?”童貫得意的笑道:“蕭顯忠於天祚皇帝,不肯迎立新皇帝,已經被耶律淳等人拿下詔獄,子女籍沒為奴了,遼國去此能臣,實乃去了大宋心腹大患啊。”
一切變化得太快了,讓鮑太平使料不及,昨日張三歸來,並未提及此事,不知道是張三等人未曾打探到上層的消息,又或者張三認為此事情不重要,反正張三沒有提及,如今聽聞蕭顯被問罪,由不得鮑太平不震驚,尤其是蕭顯的子女被籍沒為奴。
那蕭顯貌美如花的女兒,燕京第一美人,金嗓子蕭楚若,席間不停的唱祝酒歌,飛揚跋扈的刁蠻郡主,如今竟然淪落為奴。
鮑太平一直不確定,自己為何不願意參與聯金滅遼的事情,一直只當做自己不願意因為以後替別人背鍋,而不願意參與與金國的結盟,可做罪那是七八年以後的事情,鮑太平可以根據朝堂變化自行進退,有的是脫身的方法。
此刻鮑太平忽然覺得,去金國走一遭,看看金國人的模樣沒什麼不好,甚至想馬上動身。
人,有的時候會莫名的煩躁,卻推敲不出來煩躁的原因;有的時候,覺得自己為難,卻不知道自己為難的真正原因。
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關係,與遼國解除盟約並沒有什麼,鮑太平此刻他才認識到,國家大事之上,他摻雜了個人的感情,蕭顯跟鮑太平某種程度有一定的交情,他當初主動疏遠蕭楚若,又摻雜了國家的利益,怕日後跟隨童貫收復燕雲十六州時,不好與肖家父女見面。
此刻蕭顯入獄,再難復出,在國與國之間的利益面前,鮑太平排出了個人的情感,甚至想有一種即克攻破燕京,解救蕭顯一家的衝動。
童貫見鮑太平良久沒有言語,驚訝道:“太平郎何故如此啊?”
“無事無事!”鮑太平道:“下官這就回去準備,跟隨趙良嗣一同出訪金國,必然結盟金國,早日收復燕雲十六州。”
“且慢!”童貫抬手道:“本官忽然想起來一事,因昨日朝堂之上,本官與蔡太師因聯金滅遼之事發生爭吵,與太平郎請功的摺子恐怕要被壓上一壓,太平郎無須煩惱,待你自金國歸來時,必然聽到陞官的好消息,本官這裏有兩萬兩銀子,太平郎拿去,日後莫要再提遼國歲幣之事。”
童貫好大的手筆啊,出手便是兩萬兩,莫非?從遼國省下來的三十二萬歲幣,就這麼私下裏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