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膽識(2)
1947年11月,就是在這裏,二野召集了一個總直屬隊軍人大會,許多當地的百姓也被邀請來參加。在這次大會上,二野警衛團的一個副連長因為從一家店鋪里拿走了一捆花布和一捆粉條,被判處死刑並立即執行。部隊進入大別山後,由於國民黨的反動宣傳,加上對解放軍能不能站住腳跟的懷疑,許多群眾不敢和解放軍接觸,部隊的群眾紀律又出現了鬆弛的現象。正在這個當口,這個副連長從群眾家裏搶了一捆花布和一捆粉條。事情暴露后,劉伯承、鄧小平一致決定,必須執行進山前規定的搶掠民財者槍斃的紀律。有的同志認為,這個副連長有戰功,犯的事情也不算大,能不能從輕發落?鄧小平並不這樣看,他說:部隊紀律鬆弛,實際上是政治危機的開始,決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嚴格執行紀律。這件事很快傳遍了大別山區,群眾紛紛議論:這是當年真正的紅軍回來了。贏得了民心,部隊很快就在國民黨統治的後方紮下了根。二野的另一位戰將,後來擔任過國防部長的秦基偉,也領教過鄧政委的嚴厲。鄭州解放,秦基偉出任鄭州警備司令。有一天晚上,他到劇院去聽豫劇,沒想到鄧小平正好打電話找他,當然就沒找到。戰爭時期離開崗位去聽戲,又沒有向上級報告,結果,被全野戰軍通報批評。若干年後,秦司令寫下了這個回憶。戰爭年代是這樣,建設時期同樣如此。1950年春天,解放了的大西南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土匪橫行,經濟蕭條,民心浮動。而要解決60萬解放軍、90萬國民黨起義投誠部隊和50萬舊行政企業單位職員的吃飯問題,征糧工作就成了重中之重。到這年2月,川南行署的征糧任務只完成了十分之一。在西南局召開的剿匪征糧工作會議上,川南行署的領導卻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鄧小平發了脾氣,在全體大會上點名批評道:“川南的糧食沒有徵上來,你李大章、彭濤、杜義德、郭影秋要負責。再完不成征糧任務,我要跟你們算賬,算歷史賬,新賬老賬一起算,算總賬!”這樣嚴厲的批評,使川南的領導感到震驚和難以接受。當晚,鄧小平又把他們叫到家裏,一面吃飯,一面詳細分析了形勢,講明了只有拿到糧食才能站住腳跟的道理,使川南領導的思想疙瘩得到了解脫。同時又考慮到川南土匪嚴重的現實,派了十五軍前去協助剿匪和征糧。在川南黨委和行署的努力下,到了8月份就全部完成了征糧任務。在戰爭年代出現的“不握手會議”,在和平年代也曾出現過一次。那是1975年3月的全國工業會議。許多地方主管工業的書記聽說鄧小平要來,都非常激動。多年不見,又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風風雨雨,他們有太多的話要向老首長傾訴。鄧小平進來了,幾個書記走上前去,想和老領導握手敘舊,沒想到,鄧小平卻擺了擺手,嚴肅地說:“今天就不拉手了,因為工業形勢不好。”這個獨特的見面禮節讓在場的人都面面相覷。接着,鄧小平表情嚴肅地談到了工業方面特別是鐵路方面存在的問題。鄧小平的話,在聽慣了形勢大好、越來越好之類的“文革”語言的書記們聽來,真如醍糊灌頂。【鄧小平在全國工業書記會上的同期聲】對於當前存在的問題,要有明確的政策。要從大局出發,解決問題不能拖。拖到哪一年呢?搞社會主義怎麼能等呢?正是這個講話,拉開了一場震撼全國的工業整頓的序幕。熟悉鄧小平的人知道,他吃飯很快,走路很快,說話也很快。這都是長期軍旅生涯打下的烙印。戰士自有戰士的性格。艱苦卓絕的鬥爭,血與火的考驗,使鄧小平始終懷抱執着的信念和永遠向前的堅定品格。這也成為他在古稀之年開創一個嶄新時代的最強大的精神支撐。回首一生,鄧小平曾說:“如果從1922年算起,我在**的旗幟下已經工作了60多年。”的確,從在法國確立畢生的信念后,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挫折,他都沒有過絲毫的動搖。1957年春天,鄧小平到清華大學作了一場形勢報告。當時,一些青年人正在討論“社會主義制度到底有沒有優越性”的問題。鄧小平對他們說:“我們的事業是很年輕的,馬克思到現在才百歲出頭,俄國革命才40年,也就是才40歲,我國才7歲,年輕得很嘛!正因為年輕,經驗不足,我們的制度還不是完善的。我們要堅持那些對的,糾正那些錯的,補充那些不夠的。”“在**運動中不出一點亂子是不可能的。但是不管出多少亂子,我們的事業總會向前發展!”在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80年代中期,鄧小平依然不忘提醒全黨——【鄧小平同期聲】現在我還想提出一個新的要求,就是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鬥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信念。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時代和任務不同了,要學習的新知識確實很多,這就更要求我們努力針對新的實際,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運用它的基本原則基本方法,來積極探索解決新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基本問題的本領,既把我們的事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推向前進。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