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魯(春秋 魯定公十三年)(1)

第一章 魯(春秋 魯定公十三年)(1)

孔子端坐堂上,像一座小土山似的,巍然不動,目光直視前方,面色凝重,神情悠遠。堂下,弟子們在等候。門外的車馬備好了,只待一聲吩咐,馬上可以啟程。堂內寂然無聲,氣氛悲涼。幾十位弟子,滿滿站了一屋子,一色的儒生打扮:高冠,深衣,束帶,佩玉,系劍。眾人神情緊張,一齊望着堂上端坐不動的孔子,目光中流露出焦慮、困惑和不安。站在最前面的是顏淵,個子不高,看上去單薄瘦弱,正側身而立,手拿刀板,像平時一樣,做好着同聲記錄夫子言語的準備。他旁邊站着子路,堂堂七尺大漢,臉紅髯黑,鼻隆嘴闊,左手握劍,右手攥拳,氣勢豪邁,表情激憤,正焦躁萬分,幾番欲言又止。子路身邊是子貢,身材頎長,臉色白凈,像是富家公子,一身絲綢新衣,鮮亮光閃,昂着頭,不時望望屋頂,神態有些超然。後面一排,站着一些年長資深的弟子。有顏路,是顏淵的老父,夫子門下最早的弟子;有曾點,他和兒子曾參同在孔門;還有公冶長,年紀不大,但老成持重,是夫子的入門女婿。再後面則是一些年輕弟子,有樊遲、子夏、子張、子游,還有曾參、公西華、顏刻。最後一排,站着司馬牛、高柴、公伯寮……躲在角落裏的是宰予,悄悄打着呵欠,一副睡不醒的樣子,正偷空眯着。府外,十多乘馬車沿街排開,車車載滿了物品。有的堆着谷糧米面,有的捆着衣服被褥,有的塞滿了日用雜品,後面的幾車裏,摞着整箱整箱的竹簡,都是知識和學問,格外沉重,壓得那幾匹駕轅的馬,不時鳴嘶幾聲,像是對生活不公的抱怨。已是正午時分了。大家處於這樣整裝待發的狀態,有一兩個時辰了。“夫子,上路吧!”說話的是子路。弟子中間,他最勇武,也最魯莽,“我們還等什麼呀?”“噢。等等。”孔子說,驚醒了似的,“再等等。”夫子在等什麼呢?下面的弟子中,幾乎無人知道。他在等祭肉,在等魯君送祭肉來。祭肉就是鹹肉,但不是普通的鹹肉,而是祭祀時獻給神靈祖先們享用的鹹肉。這種鹹肉,選料要精,刀功要細,腌制的時間要特別長。他真是在等鹹肉嗎?不,他是在等魯君的幡然悔悟。今天是郊祭的日子,魯君要去城南郊外,參加祭天大典。祭祀結束,按照慣例,那些獻給上蒼的熟肉食品,虛應一下故事後,會分賜給大夫們享用。如果魯君參加了郊祭,祭肉就會送來;如果祭肉送來了,說明魯君心裏還記着他;如果魯君心裏還記着他,說明魯國的事還有可為。“祭肉送來,不管多少,哪怕一小塊兒也好。”孔子喃喃地說,像是自言自語,也像是在告訴下面的弟子們。他望着前方,目光似乎越過了堂屋、庭門和院牆,投向了極遠的地方。恍惚之間,他彷彿又置身於那個祭祀盛典之中。這是一個不斷出現在自己夢中的場面——百官們盛裝飾容,表情肅穆,排成長長的隊伍,整齊而又寂然無聲地走着,沿着長長的石階,緩步而上。走在最前面的司儀,是一個身材敦厚、面容周正的男子,凜然威儀,邁着沉穩的步子,正領着眾人,三步一揖,五步一拜。一隊人高低起伏,進退頓挫,規律而壯觀。石階通向山頂,那裏矗立着一個高大的殿堂。雲霧飄浮之中,可以望見殿門敞開着,裏面是巨大的樑柱。樑柱之間,是一個高高的祭台。祭台前,擺放着各種青銅祭器,祭器上刻着饕餮之像。香霧繚繞,鼓樂低,饕餮之獸,隱隱躍動……祭台上,被祭奠者端然坐在那裏,臉部隱在陰影中,叫人無法看清面容。陽光燦爛而寂靜,自天傾灑直瀉,又像是輕紗濾過一般,明媚而無暖意。遠處,是四方的田野,筆直的河流,規整的城池,安居樂業的百姓……眼前的景象,是如此的熟悉和親切。這是周朝,他心裏一片透徹。前生前世,自己一定曾在這裏生活過。他常常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夢回周朝。自己一生的抱負,就是要讓這周之盛世重現於中原大地。今天是他主政的百日,也可能是最後的一天。他沒有穿綉着彩色黼黻圖案的玄色朝服,也沒有戴四花分瓣的司寇之冠,而是換上了布衣儒衫,寬袖博帶,方巾束髮。三個月前,他受魯君之命,以大司寇之職,代行相事,參與國事,執掌魯國朝政。多年來,他一直修身齊家,從無治國平天下的機會,到了五十六歲,才終於等到了這一時刻。受命之日,他春風滿面,喜氣洋溢,掩飾不住心中的高興,進門時,連門人也看出了他滿臉洋溢出的幸福,開玩笑地說:“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夫子怎麼會喜形於色啊?”一向不苟言笑的他,這次忍不住和下人打起趣來:“話是不錯。我滿面笑容,也許只是平易近人吧?”執政第一天,他頒佈了幾項重**令,一是有關市場經濟,上市的豬、羊,一律實價買賣,禁討價還價;二是有關以德治國,街上的男女,一律分道而行,禁攜手同行;還有一項涉及到外交政策,凡各國賓客來訪,無論是邀請還是自來的,一律由當地官府接待,好吃好喝,有接有送。法令一出,國人都笑了,說他治國,是農貿市場的水平,街道居委會的眼光,旅行團導遊的本事,管着豬羊,盯着男女,還要哄着外國人高興。這些怪話,最早是從一個叫少正卯的人那裏傳出來的。這少正卯也是一個讀書人,只是心達而險,言偽而辯,設壇講學,教壞了不少青年。他叫人把少正卯抓了起來。手下的人來問:“殺不殺?”他說:“為政,焉用殺?教育為主。”他一向認為,不教而殺,乃虐殺,實為惡政之首。可惜,這少正卯不肯接受再教育,在獄中,觸牆身亡。後來,社會上謠傳,說是他殺了少正卯,他相信謠言自破,沒有辯白,不想後人將此事載入史冊,刪也刪不掉了。好在少正卯一死,怪話沒了,國人也不敢笑了。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故事新說“解悶主義”再說孔子一生――聖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故事新說“解悶主義”再說孔子一生――聖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魯(春秋 魯定公十三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