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智者(編年:孔子28歲)(1)

第12章 智者(編年:孔子28歲)(1)

周王的圖書守藏室里靜寂無聲。一排排架子無精打采地立着,一部部竹簡百無聊賴地碼放在上面。午後的陽光,淡淡投射進來,在地上映出斑斑樹影,樹影又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挪移着。老子坐在排排的高架後面,正聚精會神地看着一片甲骨,因為眼神不好,臉湊得極近,像是快要貼上去了。他在這裏像這樣一動不動地坐了六十多年了。作為守藏史,沒有人記得他原來的姓名,也沒有人記得他是什麼時候來的。為了尊老,也為了方便,大家叫他老子,並且知道他會終老於此。老子長發披散,須髯雜亂,像一個荒野土著,只因愛沐浴,還算保留了一點文明的習慣。他剛剛洗好澡,換上乾淨衣裳,因為有客人要來。他每天守着滿屋子長長短短的竹簡和煙熏火燎過的甲骨,思考一些玄妙而沒有現實意義的問題,除了助手庚桑楚,一般不見活人,更不要說見外客了。今天,他要破例了。來訪的客人是魯國大夫孟僖子的兩位公子,他們奉魯君之命,開了介紹信,專程來周京雒邑,考察禮儀。世上之人,最喜這些虛禮浮事,君王尤甚,真是沒有辦法的事。孟僖子是老友了,生前有過書信往還,子侄來見,推辭不掉。聽說,同行的還有一個叫孔丘的年輕人。守藏室的那頭,“咚咚”地響起了腳步聲,他嗅到了塵土味。這室內多年不掃,無為而治,四處落滿灰塵,自然而均勻。平時沒人來,倒也不覺得,現在客人一踏,就塵土飛揚了。助手庚桑楚將三位遠客領到了面前。他想站起身來,但腿腳使不上勁,沒有成功。長年坐着讀簡,他腿上的肌肉,完全萎縮了,支撐不起沉重的肉身和碩大的頭顱。他只好在座位上欠了欠身,然後,抬起眼睛,仔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這幾位年輕人。兩個華服錦衣的,應當是孟家公子了,都長得眉清目秀、聰慧靈動,看上去像是良家子弟;後面那個高個子後生,一身布衣,高冠寬袖,顯得奇朴古異,想來該是那個孔丘了。他又多看了孔丘一眼,見他立在那裏,有些木訥,但渾身隱隱透出一股淡紫色的英氣。怪不得,一早起來,就覺得紫氣東來,當時還以為是春分過後,日照中紫外線加強了的緣故。“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蓬累而行。看三位公子輕車駿馬、意氣風發的樣子,一定都是得意的君子了?”老子大聲說道,熱情而友好。他河南口音很重,咬字雖然不準,聲調卻是抑揚頓挫。三個年輕人笑了,有些靦腆。哥哥仲孫何忌先說:“奉魯君之命,來京師雒邑觀禮,有幸拜見大師,許多不明之事,想當面請教。”老子說:“我本不是講禮之人,只是讀些古書,略知一二。諸位公子,既然不遠千里而來,就請問吧。”仲孫何忌問:“天子崩,國君薨,群廟之主,移位於祖廟,葬禮之後,何時返廟複位?”老子說:“卒哭之後。”弟弟仲孫閱問:“送葬之賓,路遇日蝕,應當如何處置?”老子說:“停柩靠右,止哭待變,日出而後行。”哥哥仲孫何忌又問:“諸侯見天子,幾種情況下不得終禮而天子不怪呢?”老子說:“四種情況。一是廟火;二是日食;三是后之喪;四是大雨濕衣。”…………兩位公子不停地問,老子一一作答,一旁的仲尼在緊張地記錄。問答完畢,室內靜默下來,氣氛肅穆。這時,老子突然說:“天下有道,何必問禮呢?禮者,亂之首也。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講禮之時,就是失道之日,天下一定是亂得一塌糊塗了。”幾個年輕人,正沉浸在周禮的博大精深之中,聽了這話,頓時面面相覷。一直沒有說話的仲尼,這時開口了:“敢問何為天下之道?”“老夫何敢言道?敢言道者,只有當今之博士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之為物,恍惚之間,先天地生,不可名狀。強為之名,字之曰道……”仲尼抓住間歇,繼續追問:“天下大道,循而行之。大道不明,何去何從?”老子微笑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統天下,楚漢相爭,三國演義……仔細體會。仔細體會。”兩位公子此時早就蒙了,不知老子在說些什麼。仲尼也聽得似懂非懂,皺着眉頭,正用力思考,想領會其中深意。想了一會兒,仲尼換了一個角度,又問:“天下失道已久,諸侯征戰,邦國無秩,君臣自謀,人心散亂,不知該從何處收拾起?丘讀遍《詩》《書》《禮》《樂》,就是找不到答案。”老子微微頷首,指了指一室滿架的竹簡,緩緩說道:“子之所言,實乃書生之見。書者,陳言遺迹也。言為人之思也,其人骨已朽,其言也就陳舊了;跡為履之所出,其履底已爛,其跡又何處留痕呢?書中道理,只在書中是道理,世間如何行得通呢?”“敢請大師指點。”“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補有餘。歸依天道,天下自然太平。”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故事新說“解悶主義”再說孔子一生――聖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故事新說“解悶主義”再說孔子一生――聖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章 智者(編年:孔子28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