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名著能否打造經管新概念
特約撰稿人文卓
《水煮三國》呈現三種不同類型的企業拓展市場疆域
《麻辣水滸》把108位好漢變形成職場博弈的特定人群
《孫悟空是個好員工》分析了西遊團隊中的性格組合
《諸葛亮日記》揭示“第一職業經理人”的成功之路
流行風:以經管理念解構名著
繼前段時日《水煮三國》大行於市后,成君憶的第二本新書《孫悟空是個好員工》將於下周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據稱該書“從全新角度解讀《西遊記》”,文中“細緻分析了《西遊記》中的四種性格特徵,並講述了在一個團隊中,這四種類型的人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以彌補自身不足”。
在此之前,《三國演義》在成君憶看來,講的就是管理和管理的績效。他將“三國”看作市場競爭中的三類公司:一類是實力雄厚、產品佔據市場半壁江山的大公司,如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一類是依據特色、固守一塊市場、伺機擴張的中小型公司,如東吳的孫權;還有一類是白手起家、迅速崛起的新興企業,如蜀國的劉備——三國鼎立的故事,一下子就成了三種不同類型企業的管理者各顯神通、以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策略搏擊商海的故事。
不久前市場上流行的《麻辣水滸》一書,則把108位好漢變成了企業發展和職場博弈的特定人群,有不同時期的CEO晁蓋、宋江,有身為智囊的吳用、公孫勝,有職業經理人林沖、武松、魯智深……作者把當代職場事件放進水泊梁山的大歷史環境中,演繹出現代版的水滸故事。《諸葛亮日記》則以第一人稱解讀諸葛亮的各項決策謀略,揭示這位“中國第一職業經理人”的成功之路。一時間,圖書市場上還出現了《麻辣三國》、《水煮三十六計》、《魚香歷史人物》等20多種跟風書。有消息說,成君憶還要將《水滸》、《紅樓夢》相繼“煮”過。
新嘗試:激發對傳統文化再認識
一直從事管理諮詢工作的成君憶在武漢接受筆者電話採訪時說,寫這本書的想法,始於以前看到管理學書籍深感生硬和枯燥之時。“我很早以前就有一個想法,能不能用一種讀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學習管理學。後來一家雜誌讓我作一個專欄叫‘大話管理’,於是我才嘗試這種寫作。”
為什麼選擇《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給人們的感覺,與管理、謀略更靠近一些。而且三國故事提供了一組比較完整的歷史案例。它每個故事都有因有果,有始有終。對於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採取不同的決策,不同的決策會產生不同的狀況,不同的狀況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我覺得從《三國演義》入手闡述一些管理學原理,是非常有意義的。”成君憶說在寫作的過程中,他自己對中國文化歷史有了新的認識。
讓成君憶印象特別深的一件事是,他有一次在火車上與一個學經濟學的小夥子的對話。“我問他,你看了一些英文版的書,但你是否能看懂中文文言文版的書?他啞口無言。很顯然,目前,對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無知,是現代人包括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產生偏見的原因。”他認為,當人們重新解構歷史文化、文學名著的時候,毫無疑問會激起大家對傳統歷史文化的再認識。
多角度:不同時代對名著有不同理解
從《水煮三國》到《孫悟空是個好員工》,從《麻辣水滸》到《閑看水滸》、《諸葛亮日記》,一系列解構名著的書籍風行市場。接下來,會不會有作者對《紅樓夢》、《封神演義》、《聊齋志異》等古典名著進行“亂燉”、“清蒸”、“干煸”?究竟這些作品是構建了經管理新理念?還是在歪曲名著的原有價值?
《麻辣水滸》的作者老何說他之所以解構《水滸》,是想用一種中國人易接受、易消化的方式闡釋經管理念。“不同的時代對名著有不同的理解。王小波對中國唐傳奇也做了解構的思考。”老何覺得這不是壞事,可以讓大家多維度、多角度地發散思考。
成君憶說他也有這種擔心。“我承認,‘烹飪名著’毫無疑問會對名著的原有價值產生負面影響。”但是,他更覺得在當今信息發達的商業社會中,年輕人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蝕,與解構名著比起來,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的傷害。“我想,我在一定程度上試圖通過這種形式,挽留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