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井岡山之旅:途訪炎帝陵

湘月--井岡山之旅:途訪炎帝陵

□echome炎帝陵地處湖南東南邊境,井岡山西麓,古屬荊地,秦以後屬長沙郡,史稱長沙茶鄉之尾。我們從郴州出發,循洣水河而行。蜿蜒而行數小時,但見青山峨峨,綠水悠悠,古木蔥蔥,赫然眼前的紅牆飛檐的建築群,導遊轉過身告知我們,前面就是始祖炎帝陵了。炎帝陵在今炎陵縣,洣水河畔。我不知道洣水到底有多長,事實上,過了東江水庫以後車就臨水而行,穿過了湖南,走進了江西。平坦的山路旁,水流緩慢,輕敲慢擊;山高谷深的時候,河水奔騰,澗里飛花。我們曾經停留在一不知名的跨越山谷的大橋邊,橋兩邊山勢險峻,峽谷幽深。憑欄望去,遠處樹木蔥蘢,綠意盎然,是那種會讓人融化的綠,豐富,層次分明,是用盡油彩也無法塗抹的,讓人心醉的鬼斧天工。還有那水,那流淌而去陪伴炎帝的洣水,是深綠的水潭,從高處望去,你簡直感覺不到她的流動,那是一種安靜的鑲嵌,像一塊溫潤的翡翠,被形態各異的鵝卵石環繞,顏色的深淺在告訴你,她是深藏還是淺露。最迷戀那山谷,因為它不貧瘠,豐潤的水源悄然而出。山石,不再乾枯,即使是在烈日下。清冽的山水滲出了,石壁濕漉漉水淋淋的。最攝人的是摩崖飛花,高峭的岩壁上水珠飛濺,像搖曳的仙女的漫天飛花。在強烈的陽光的映照下,天空中飄舞着繽紛的五彩。同伴們驚訝,欣喜,紛紛仰起頭,展開身心,任水珠灑落在臉上,身上,張開雙唇,迎接上天的雨露。如果可以,我願意在水霧中飛翔,即使是墜落,我想,我也會毫不猶豫。在某些時刻,一瞬勝過一生,一瞬就是永恆,只要值得。洣水一直陪伴着炎帝陵,不管他是顯赫的,像今天有着精心塗抹的屋宇墓碑;還是樸實的,像過去的幾千年,既不封土,也不植樹,流動不止的水始終在這裏,從早到晚,從冬到夏。炎帝本來就是大地的兒子,像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來源於塵土,復歸於塵土,人生本來就是一次短暫的行程,但炎帝卻留下了那麼多,為後來的人們。後人稱頌着他功德,史書上這樣記載的:糧食之得,耒耜之利,冶陶之功,交易之惠,遍嘗百草,八八重卦,削桐為琴,蜡祭儺舞,赫赫功績真是數不勝數。即使如此,我們的始祖炎帝依然是樸實的,他與泥土為伴,與自然為伍,所以沒有人用錢來祭奉他,祭祀桌上擺放的是五穀,是生命賴以生存的糧食;炎帝也不是高居聖壇的神靈,而是保佑所有子嗣後代的庇蔭,他的塑像慈祥而溫和,像我們熟悉的,曾經牽過我們稚嫩小手的老人,留下的是溫暖,親切,祥和的心境……炎帝陵陵殿為四進格局,一進為午門,走進午門是**題寫的漢白玉石碑,上書炎帝陵幾個字。石碑兩邊分立着神鷹和神鹿,傳說神鹿曾為炎帝餵奶,神鷹曾為炎帝遮蔭。那是一個具有浪漫色彩的傳說。郴州的蘇仙嶺也有一個類似的傳說,而且那裏還有一幅很傳神的壁畫,畫上一個赤身的男孩子跪在地上,吸吮着母鹿的**,母鹿臉上洋溢着雌性動物所特有的溫柔和祥和,旁邊是一隻白鶴,她揮動着羽翅,為孩子遮蔭庇寒,非常生動的畫面,讓人感動。人類與自然曾經是那麼的親密,那麼的相親相愛,相生相伴。二進為行禮亭,有周培源手書的“中華始祖,光照人間”。三進為主殿,炎帝神農氏的金身祀像放在殿中,大殿門額高懸陳雲題詞匾額,“炎黃子孫,不忘始祖”。兩邊為木刻楹聯:“制耒耜,奠農工基礎”“嘗百草,開醫藥先河。”炎帝像非常生動平實,額蓄滄桑,面蘊睿智,右手捧着稻穗,左手拿着靈芝,赤足之間的竹筐里滿放着藥草,彷彿還散發出清香。像剛從田野山間歸來,在這裏稍事憩息。我想人們更接受這樣一個樸實如老農一樣的先祖,像給我們生活的土地一樣,親切,淳樸,永恆。炎帝陵四進為墓碑亭,有墓冢墓碑,古樸凝重,古樹參天,仰頭望,樹梢間有鳥巢,有不知名的鳥兒拍翅而過,微風中,鳥聲陣陣,意趣悠然。旁邊的御碑園有歷代御祭文碑50多塊,而在記事文碑里有一塊非常有特色的碑叫“為人民多做好事碑”,據說是根據胡耀邦講話而題的,他曾徒步謁陵,感慨之餘發表了那樣的講話。世事滄桑,留與後人評說,面對泱泱始祖,我們能許諾的也只有不愧此生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色相集之私人行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色相集之私人行走
上一章下一章

湘月--井岡山之旅:途訪炎帝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