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暫的編輯生活(2)

●1短暫的編輯生活(2)

我保留了幾篇自己寫下的簡評,作為那一時期的紀念物。下面是我原封不動摘抄下來的一部分內容:《高高的大葉藻》,作者:埃德蒙尼亞·克勞斯·比爾斯迪克。小說。新澤西州南部種滿小紅莓的沙丘上充斥着愛情與死亡。年輕的主人公威拉德·斯特勞薩威繼承了一大筆財產——一大片即將收穫的小紅莓。他剛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瘋狂地愛上了伊拉·布萊恩的女兒雷蒙娜。伊拉是左翼分子,也是小紅莓收穫季節的一個罷工領導人。這次罷工策劃周密,但最終因布蘭登——威拉德的闊爸爸而敗露。一天早晨,有人在小紅莓收割機里找到了伊拉麵目全非、支離破碎的屍體。威拉德與雷蒙娜的關係因此長期緊張不和,最後幾乎同歸於盡。威拉德是一個像貓一般靈敏,並長着一顆普林斯頓式的聰慧大腦的年輕人。雷蒙娜則是一個“身段優雅苗條,卻掩飾不住心底淫蕩”的風流女子。就在我寫下以上文字時,我仍然感到噁心。我敢說,這是婦道人家,或者說是低級動物“創作”的最糟糕的小說。建議馬上退稿。噢,聰明、自負的年輕人!當我把這毫無用處、沒有絲毫價值的文學垃圾扔掉時,仍壓抑不住幸災樂禍的心情。我覺得我在麥克格雷的肋骨上輕輕捅了一下,因為它是那麼熱衷於出版這樣的“消遣”類書籍。這類書只適合《讀者文摘》之類的刊物。我並不為自己的行為而擔憂,雖然這可能會直接導致我被解僱。《水暖工的老婆》,作者:奧德麗·韋恩萊特·斯密勒。非小說。只看如此粗俗低級的書名,就知道它不適合登上麥克格雷的大雅之堂。正如書名所示,作者是一位已婚婦女。她嫁給一個水暖工,住在馬薩諸塞州伍斯特市郊。作者急切地想向所有人炫耀她與一位腦外科大夫的婚外情。她費盡吃奶的力氣想要營造一些羅曼蒂克的喜劇效果,結果卻寫得蹩腳乏味。她寫道,水暖工的生活跟醫生一樣,沒日沒夜地被呼來喚去;工作的性質也跟醫生差不多,總是與細菌打交道,帶着難聞的味道回家。文章一開頭便竭盡“幽默”,但因功力太差簡直就是一堆臭狗屎。看看這些小標題吧:“咚、咚、咚,馬桶里的金髮女郎”、“排污神經導管”、“沖刷歲月”、“棕色書房”等等。這部手稿寄到時半干半濕,皺皺巴巴。按照作者信中所說,它已在哈柏、西蒙斯凱斯特、諾弗、蘭登書屋、默洛、霍爾特、梅斯納、威廉斯隆、萊因哈特,以及另外七八家出版社做了一次“環球旅行”。作者還在這封信里表露出破釜沉舟之心。她說這份手稿是她一生心血的結晶,並且(我決不是在開玩笑)還隱約透露出自殺傾向。我非常討厭與誰的死牽扯到一起,但這本書仍然是絕對不能出版的。退稿!(我為什麼非得讀這些臭狗屎一般的東西?)我的上司是這樣一種人,他讀我所有的評述文章,與我們的老闆共同分享我的覺醒,以及這個龐大帝國里令人窒息的一切。要不是因為他,我不會寫上面這些評述文章的。他叫范內爾,愛爾蘭人,總是睡眼惺忪,但頭腦睿智,屢遭挫折卻還能自得其樂。他在麥克格雷已工作多年,在諸如《泡沫》、《橡皮》周刊、《修復術世界》、《殺蟲劑》,以及《美國礦工》之類的刊物當過編輯,直到55歲時,才被安排到這個不太重要的、“工業化程度”不那麼高的部門來。他在這兒可以優哉游哉地坐在辦公室里,嘴上叼着煙斗,讀些葉芝和傑拉德·曼利·霍普金斯。我常常想,他肯定是一邊寬容地瞄幾眼我那些刻薄的文字,一邊在心裏盤算着早點退休回老家去。我對麥克格雷的譏笑和評述的格調常常能逗樂他而不會惹惱他。范內爾早已習慣了死氣沉沉的麥克格雷。他與公司所有的員工一樣,就像被裹在一隻巨大的蜂巢里,即使最有活力的人也早被叮得麻木不仁了。他知道,要我找到一本可以發表的手稿的可能性不到萬分之一。我想,他會覺得我開的玩笑是無傷大雅的。我曾寫過一篇較長的自己特別滿意的評述文章(或許不是最長的),我想,它可能是我為數極少的裏面含有憐憫之類感**彩的簡評文章。《哈洛德·哈法戈傳奇》,作者:岡德·費金。詩歌。岡德·費金有點像杜撰過許多劣質作品的作家取的那種怪筆名,但現在你會了解這的確是作者的真名。這有什麼意義嗎?因為這份手稿不是通過郵局,也不是通過代理商,而是直接由作者本人交到我手上的。一星期前,費金帶着一包手稿和兩個手提箱來到我的辦公室,邁耶小姐說他想見編輯。他有60歲左右,背有點駝,但很硬朗,中等個兒,因長年呆在戶外而變得粗糙的臉上長着濃濃的灰色鬍鬚,嘴唇線條很柔和,有一雙我所見過的最憂鬱惆悵的眼睛。他頭戴一頂黑色皮帽,是帽檐前卷剛好扣住耳朵的那種,豎起的羊毛衣領很厚實可以擋住風寒。他的手非常大,關節又粗又紅。他有點流鼻涕,顯得十分疲憊。他對我說,他想留下一部手稿。我問他從哪裏來,他說是從北達科那一個叫龜湖的地方,他剛坐了三天四夜的汽車來到紐約。我問他是不是為了送手稿,他說是的。於是他主動說了起來。他說,麥克格雷是他拜訪的第一家出版公司。我問他是怎麼找到這兒來的,他回答說純屬巧合,麥克格雷並不是他想要造訪的第一家出版公司。這讓我有些吃驚,居然連費金這樣孤陋寡聞的作者也沒有把它列為首選公司。他告訴我說,長途汽車在明尼阿波利斯停留了幾小時,於是他到電話公司去轉了轉,在那兒了解到曼哈頓的所有電話都刊登在一本黃冊中。為了不盲目行事,他用鉛筆把紐約所有的出版公司的名稱地址都抄了下來。我想,他一定是按字母順序開始抄的,從阿普爾頓公司一直到齊夫戴維斯公司。但是,就在到紐約的那天早上,站在波特汽車站惟一的出站口,他抬頭一看,祖母綠色的麥克格雷大廈聳立在半空中,上面是巨大的標誌,於是他就上來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二十世紀百部最佳英語小說之一:《蘇菲的選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二十世紀百部最佳英語小說之一:《蘇菲的選擇》
上一章下一章

●1短暫的編輯生活(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