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2002年的第一場雪
比以往時候來的更晚了一些
……
不知道前生這首歌是不是2002年寫出來的,更加盛大的世紀首次年會在海市開完,春節前,在松城舉辦首屆民營經濟改革會議,由未來集團承辦,上頭主辦的一屆大會。
主題很簡單,就是以蒙牛、蒙羊為例,要學學習怎麼推動國民企混改的事情。可以說,在二十年後才推開的混合所有制現在已經因為韓楓的提前應用而讓國家看到了更大的可行性,特別是未來集團幾個重量級的企業,國家也跟着沒少得利。
而在這裏開這個會,目標是先解決那些中小企業,特別是傳統的食品、鋼鐵生產等等這些方面的努力方向是什麼?第三鋼鐵廠也要做回報的,現在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混資之後,個人或者投資機構巧取豪奪了國資……這也是要在這個會上拿出證據的。
所以最有說服力的一個是蒙羊,從百餘萬起步的中小企業成長為跨國大的專一羊肉為主的全產鏈市值已經達到近1000億人民幣的超大型公司,另一個就是第三鋼鐵廠。
這個會上,兩個企業的負責人做了詳細的彙報,讓那些質疑的人都閉上了嘴巴,從當初的全民和集體所有制的全資,可是沒有分紅,到現在的混資,國家每年能分得近千萬的分紅不說,連工人群體也能分得上千萬的紅包,而這還不包括平時的工資要高於同行業一倍以上。
所以,近一半參加會議的工人代表完全站在了工廠和公司這一邊,在他們看來,不管主權是誰的,能得到更大的實囊就是最好的。
這件事,韓楓給出了一個總結,那就是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才是人民最希望的改革,混改並不代表投資方能把工人的血汗榨乾,事實上如果不發展,也許工人想要人血汗榨乾也沒有機會。
幾天後,另一個和高科技有關的論壇,是全球精英參與的一個未來論壇,在未來基地新建成的科學城市標地式建築群的一個展示中心開式。
經過五六年的建設,未來基地這個大灣區終於初具矽谷的規模,三百多學校在三年內已經開啟了招學、科研的規劃,而李開復也正式成為這個未來基地的掌門人,相比於讓他得到更多的錢,他更喜歡的是為人師,而打遷這個屬於未來與米國有一爭的新矽谷的工作,正是他一生所向。
反正這輩子有那麼多的股權,錢早就夠花了。
把韓楓從機場接來,在車迅速的向他彙報,這已經是李開復最習慣的方式,自家這位大老闆似乎從不把錢放在心上,後來連建設和管理這裏的權力也不要了,全部放手先後投資達到500億美元規模的這個未來前途不可限量的地方。就這番氣魄,他知道這個世界上也不會再有第二個和韓楓一樣的富豪了。
在2001年,在互聯網總體不景氣的情況下,韓首富的財富沒升沒降就已經是十分了不起的數字,第二富的比爾一下子縮水了三分之一,距離第一的韓楓差了400億美元,主要是因為韓楓的東南亞這邊的資產升值了起來,而未來微軟他持的股權幾乎少的很,虧最多的是投資比佔了65%的蘋果。一度很多人勸韓楓賣掉過,可是韓楓連考慮都沒有,反而是把當年的利潤拿出來給股東進行了分紅,給員工發了福利,以至於很多蘋果員工在下面鼓動喬布斯把公司搬到中國去,變成和那邊一樣的模式,進行贖回,然後員工持股——
這當然不可能。
在這個面上,蘋果與未來軟件成了兩個極端,各種的認為韓楓投資蘋果後期不變現離開就是一個投資錯誤,終於這位投資界絕世高手也有失誤的時候了!
可是也有人為認,韓楓怎麼可能失誤,一定還會有他們無法預料的地方,也許互聯網以後會好起來?
這個,誰也說不清楚,每多互聯網公司都進行了交流發展,包括在米國發展壯大已經和雅乎分庭抗禮的谷歌。
不得不說,谷歌最牛逼的地就是乾淨和準確的搜索,而這方面就算雅乎有所準備也力有不及,怎麼也對抗不了他們。谷歌說,這個災難就是資產的泡沫,擠一擠就好了,過不了兩年一定會大幅發展,請業界不要灰心,該投得投。
納德拉也做了發言,喬布斯也做了發言,兩人一個從軟件上提出了平台化和雲計算,另一個則就高尖端的開發提出了看法,反正這些說不說的大夥都知道,就看是怎麼選擇——你是想大而全,還是精而專。
會中,還參觀了未來基地這三年來的科研成果,最引人矚目的是機械人技術,日本人的幾個公司都搬到了這裏做主研基地,在他們那裏各種限制有點兒多,在這裏要地有地有人有人,所以在他們這些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是無稽之談的年輕人來說,沒有什麼比實現理想更重要。還有新型線攬、新特種鋼,甚至連新樂器都有。
第三天,大會總結髮言之前,韓楓發表講話。
越來越低調的韓楓幾乎已經隱身,不過這個場會是上面上他來報告的,那就一邊報告一邊說自己的想法。
未來是屬於移動端的,PC終將要成為過去!
雖然現在智能機還沒有開發出來,可是韓楓十分清楚的知道,再過10年這些設備就會被更新的天翻地滅。
比爾也提出了發言。
在他看來,韓楓幾近完美,有兩次都是自己沒有聽他的建議,結果400億成了泡影。不然他一定會取消的。
韓楓的話引起了全場人的沉思。未來的網到底會是什麼樣,當不用再撥號的時候,真的會有那張無形的大網嗎?
馬運和馬花騰都在,只是他們只能聽,坐在華衛任正飛的身邊,儼然的說在他們的心裏,其實早就把自己當成了局裏人。
特別是馬運,折騰了好久,這才把這件事做的完善,不然他的那個阿里巴巴真的會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