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米店 今日台塑(1)

昔日米店 今日台塑(1)

1932年,16歲的王永慶在台灣嘉義開了一家米店,從此踏上了艱難的創業之旅。當時,小小的嘉義共有米店26家,競爭非常激烈。王永慶不知深淺,貿然投身此行,景很不樂觀。他的全部資金只有父親為他東挪西借來的200元錢,他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裏承租一個小小的鋪面。由於米店規模小,地處偏僻,又缺乏知名度,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怎麼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想起父親常說的一句古訓:“不惜錢者有人愛,不惜力者有人敬。”他沒錢,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時間和力氣。那時候,稻穀加工非常粗糙,大米里有不少糠谷、沙粒。這種現象非常普遍,買家賣家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王永慶卻從這裏找到了突破口。他和來米店幫工的兩個弟弟一齊動手,將夾雜在大米里的糠谷、沙粒統統清理乾淨。這一來,他店裏的米質比其他米店要高一個檔次。在服務方面,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王永慶卻增加了這一服務項目。無論天晴下雨,無論路程遠近,只要顧客叫一聲,他立馬送到,而且免收服務費。一天晚上,天下着傾盆大雨,王永慶忙完店裏的活計,已是深夜。他上床躺下,迷迷糊糊剛睡着,就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了。開門一看,原來是嘉義火車站對面一家客棧的廚師。廚師說客棧來了幾位客人,還沒吃飯,剛巧廚房沒米了,請王永慶幫忙送一斗米過去。當時,賣米的利潤極其微薄,一斗米只能賺一分錢。從心情上來說,王永慶不願冒着這麼大的雨賺這一分錢,但為了維持平日的信用,他二話沒說,量了一斗米,披上一條麻袋當雨具,將米送到客棧。回來時,全身都濕透了。王永慶給顧客送米,並非送到就算,還要幫人家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米缸里還有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將米缸刷乾淨,然後將新米倒進去,將舊米放在上層。這樣,米就不至於因陳放過久而變質。他這個小小的舉動令不少顧客深受感動,鐵了心專買他的米。每次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都要打聽這家有多少人吃飯,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這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米送過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商道精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商道精英
上一章下一章

昔日米店 今日台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