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中的澳門回歸(一)
如果說香港回歸祖國的歷程,是“風高浪急,波濤暗涌”,那麼,澳門的回歸,就可以用“風平浪靜,波瀾不興”來形容了。中國和葡萄牙兩國就解決澳門回歸問題的談判過程相當順利,合作良好。究其原因,這要追溯到葡萄牙在上世紀70年代發生的一場革命。1974年4月25日,統治了葡萄牙近半個世紀的獨裁政權被年輕軍官組成的“共和國救國委員會”推翻。這場政變被人們稱為“4·25”革命。革命后,新政府放棄了殖民主義政策,對葡屬殖民地實行“非殖民化”。先是讓在非洲的殖民地走向了獨立。然後,於1975年底開始從澳門撤出軍隊,並在後來頒佈的《澳門組織章程》中,承認澳門是中國領土,由葡萄牙管理。1979年中葡兩國建立外交關係時,葡方又正式向中方承認,澳門是中國領土。20世紀80年代,當中葡開始談判解決澳門問題時,領土主權的歸屬問題已經解決。這不像香港問題那樣,領土主權歸屬是首先面臨的大難題。因此,雙方談判有了良好的基礎;在起草聯合聲明時,很快就領土主權的表述達成一致意見。在協議文本中,由雙方共同聲明,澳門地區是中國領土,中方將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相比之下,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中,因英方不願說香港是中國領土,雙方無法達成共同的表述方式,只能由兩國政府各自做出聲明:收回香港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方決定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英方將交還香港。主權歸屬這個原則問題解決了,中葡談判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中方收回澳門的具體時間了。當時,葡方希望盡量晚一點兒,最好推遲到21世紀。中方從統一大業的全局考慮,認為必須在20世紀結束之前收回,但可以和香港回歸的時間錯開一點兒。中葡雙方在這個問題上花了較多時間和精力,最後商定,在20世紀結束前十天,即1999年12月20日,完成澳門回歸的政權交接。由於兩國關係一直友好,又充分考慮到澳門的一些特點和實際情況,中方根據“一國兩制”方針,在制定對澳門的具體政策時,對葡方提出的合理意見和要求都盡量予以照顧。澳門有一批葡裔居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那裏,即所謂“土生葡人”,他們有較特殊的社會地位,也有一些自己的特殊利益。中方在聯合聲明中承諾,要依法保護這批居民的利益,並尊重其習慣和文化傳統。又如,葡方十分看重葡萄牙在澳門的文化遺產和影響的延續,中方覺得有些要求是合理的,便同意在協議中特別寫入“依法保護在澳門的文物”,並同意葡萄牙語除作為正式語文外,仍可作為教學語言的內容,將文化、教育、語文方面的條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有關澳門回歸時政權交接的安排上,中方考慮到葡萄牙早已從澳門撤軍,我解放軍進駐澳門時,便沒有像香港那樣的軍事交接問題。因此,解放軍沒有在政權交接的午夜零時開進,而是在回歸日的白天,在燦爛的陽光下,威武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