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拉贊助(2)
就是這樣,楊少鋒並沒有因為第一次的失敗而泄氣,而是迅速地走出了失敗的陰影。他告訴自己,愛迪生失敗了幾千次才發現了最適合做燈絲的鎢,我才失敗一次算什麼,就算再失敗10次,總有一天我會成功的。雖然之後路過那家超市的時候,心裏總會一陣的彆扭,但楊少鋒卻把它當作了對自己最好的激勵。確實,每個人在其漫長的一生中,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失敗。很多人失敗以後,輸掉的不是別的,而是自信。失敗是成功之母,從沒有誰能夠永遠一帆風順。“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浮亂其所為,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成就一方事業,必先承受諸多磨難。失敗的經驗和教訓,你去分析了總結了,就成為了成功的條件。強者與弱者的區別,只在於強者能從失敗中站起了,他看到下次成功的希望;而弱者從失敗中倒下了,他看到的是無窮的黑暗。那些出類拔萃的偉人,之所以會取得成功,正因為他們能正確對待失敗,從失敗中獲取教益,從而踢開失敗這塊絆腳石,踏上成功的大道。失敗的痛苦是暫時的,楊少鋒在陣痛之後收穫的經驗成為了下一次行動的最好導師,就是這樣,每一次的挫折非但沒有磨滅楊少鋒的鬥志,反而使他更加強大。在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楊少鋒的一段話成為被福州大學學生們久久傳誦的“名言”——“即使有一天,厄運將我打入18層地獄,我照樣可以一層一層爬起,直到最後再登上天堂!”哪怕你跌倒九十九次,只要最後一次你還站着,你就是勝利者!正是這種不服輸、不怕輸的態度,讓楊少鋒有了今天的成就。第一次拉贊助失利后不久,就到了第一學期的期末了。系裏準備讓幾個學生找個地方進行短期的社會調研活動。楊少鋒知道了這個事情后,儘管只是大一的學生,他也想儘早參與此類的社會實踐活動,於是主動要求參加。在討論調研地點的時候,有人提出了去福安,因為當時的福安市市長徐桂春是貿易系畢業的福大校友,有了這層關係,事情會簡單許多。定下來后,學生會的同學就給福安市市長徐桂春寫信,說了這個事情。沒想到徐桂春非常熱情,親筆回信,熱情邀請貿易系的師弟師妹到福安實踐,表示市政府將全力支持。收到信后,系學生會幹部受寵若驚,因為貿易系以前的社會實踐活動,還沒有哪一次得到當地政府的如此重視!系裏決定派人先下去聯繫調研的具體地點。楊少鋒是福安人,又由於他哥哥楊少穎在福安市曉陽鎮林業站工作。他就向系裏建議,去曉陽鎮,因為曉陽鎮是福安的一個貧困地區,在當地的農村中具有代表性。寒假一到,楊少鋒就與當時的系團委副書記、比他高兩屆的王勇、學習部的部長陳漢鑫以及管理學院一位經濟學教授在內的貿易系實踐隊一行7人,一起來到了福安。實踐隊得到市政府的熱烈歡迎,徐市長親自出面接待,並對他們介紹了有關的情況,還要求市屬各有關單位配合學生的實踐活動。徐市長的風度、隨和及其對經濟建設的獨到見解,給貿易系的師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楊少鋒更是感觸頗深,他沒有想到自己所在縣城的父母官就是自己的師兄,他發誓自己要向這些成功的師兄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後來徐桂春和楊少鋒成為了莫逆之交,在徐桂春從福安市長到福建省糧食廳副廳長的任職中,一直和楊少鋒等小師弟保持着密切聯繫)。第二天,實踐隊出發往福安曉陽鎮進行為期一周的調研活動。在調研過程中,徐桂春市長交待團市委的學校部部長一路全程陪同,因為來者當中有一位經濟學教授,當地政府也十分重視,鎮長親自接待。在調研過程中,他們深入到農民家中,與農民一家同吃同住。他們了解到,當地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有成片的竹林、高山上種植的特別可口的土豆、茶葉等,還有一個因建設水電站而形成的一個很大的人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