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定不要放過每一個“偶然”,(1)
在前邊張銳已經提到了“明德”獎學金的有關情形,而我成為“明德核心小組”的成員也和參加學生會一樣,非常偶然——看來,一定不要放過你生活中的每一個“偶然”,尤其是那些你認為重要的人帶給你的“偶然”,它往往會造成後來的一連串事件。一天張銳突然來敲我們屋的門,並且告訴我,明天晚上7點鐘在臨湖軒有一個活動,你一定抽空去參加。我對臨湖軒這個地方是很感興趣的,多年以前燕京大學的校務長司徒雷登曾把它當作官邸,而現在已經成為學校接待貴賓的地方,到北大以後我還沒機會進去,所以正好去看看。到了時間我就騎着車去了,可是轉來轉去我都沒發現門在哪裏。正準備回去的時候碰見一個保安,他才指給我看,原來門很小而且虛掩着——和我一樣接到活動通知的好幾個同學,就因為沒找到門而失去了機會,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在放棄之前請一定再多堅持一分鐘。進去以後,張銳坐在會客廳里,另外幾個師兄師姐也在,他們看見我就說,今晚請你來隨便談談,你覺得“明德”可以在哪些方面給你幫助。當時我正好在修改一篇小論文,準備投給四川一個大學的學報,但是人家要求交幾百塊錢的版面費,我當然就沒有興趣了。我跟他們幾個說了這件事,表示希望“明德”能夠資助一些同學做科研,尤其是鼓勵不同學科的同學聯合起來完成一個項目。和我一起去的還有生物系的魏迪明,他說希望申請到一筆錢,然後在大講堂門口養一些廣場鴿。過了幾天,教育基金會的黃生老師打電話給我,要我去開會。我這才知道原來那天晚上是在面試。之後我們這二十幾個“核心”成員有了定期的聯繫,一起組織了給96級“明德”獎學金獲得者的歡送會。而到暑假的時候,我們一起到南方的上海、浙江、江蘇、廣東和海南進行了考察。在半個月的時間裏,我們一起生活、學習,一起代表北大和外界接觸,這樣形成了深厚的友誼,而“明德”也從此成了一個非常有凝聚力的團隊。其實,學生可能多少都有一點傲氣,獨來獨往的時候比較多,而在考察活動中要強調紀律和協作,這就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形式的課堂。而且,我們這些人當慣了乖孩子、好學生,在待人接物、處理一些社會上的事情時未必能幹,遇到比較複雜的情況往往會顯得很幼稚,所以出門一趟,都真的很受鍛煉。除了看到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和經濟發展狀況之外,給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還是那些成功長者的教誨。比如,獎學金的捐助者陳國鉅先生專門趕到深圳來看我們,在餐桌上他回憶起自己年輕時候創業的故事,實在讓人感慨。在華人世界裏,有很多人就靠自己的聰明和勤奮,在短短几十年間創造出了奇迹,而今天的中國大陸也正處在經濟起飛的時期,儘管有的大學畢業生可能連找工作都很難,但對那些有眼光而且肯用心的青年來說,滿世界都是機會。我們生逢其時,怎麼敢不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