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分析
布拉姆·史托克寫的小說面世一百年以來,已有無數電影電視版本,但極少忠於原著,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決定要還他本來面目。1922年,德國表現主義大師茂惱拍出第一部吸血鬼電影(名為《Nosferatu,eineSymphoniedesGrauens》),故事雖然取材於英國作家BramStoker的作品《Dracula》,但角色都被改了名字。五十年代華納荷索執導的作品《NosferatuPhantomderNacht》則保留了同樣的形象,拖着佝僂身軀的伯爵充滿恐怖感。TodBrowing1931年在荷里活完成的作品,可說是為吸血鬼的形象樹立了典範,由BelaLugosi所飾演的德古拉伯爵無論在造型及表達方式上都成為最膾炙人口的吸血鬼,披上黑斗篷,穿着燕尾禮服的他充滿了貴族氣質,眼睛裏閃爍着邪惡的光芒。到了波蘭斯基手裏的吸血鬼《天師捉妖》,卻因為導演力求打破多年來吸血鬼片漸入俗套慣性的用心,因而變得滑稽而無力,一貫的權威毀滅殆盡。大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FordCoppola在1993年亦曾拍出了自己版本的吸血鬼故事,《驚情四百年》的最大的突破是將德古拉的故事轉為一個穿梭四百年的前生今生愛情故事,由加里·奧爾德曼(GaryOldman)飾演的德古拉穿着優雅講究的衣服,揮灑自如的紳士風度,號稱是某個來自東方的王子,前往倫敦尋找他轉世為人的妻子,片中亦甚少見他露出邪惡的樣貌,雖然科波拉聲稱要拍一部最接近BramStoker原著的作品,但以不滅的愛情作為主線顯然已發展出另一套屬於他的價值觀。本片的演出陣容可謂強大,除了男女主角外,更有基努·里維斯、安東尼·霍普金斯、理查德·E·格蘭特等大明星出任配角。
本片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名震世界影壇的大導演。1939年,他出生於美國底特律一個意大利移民家庭,其父是位音樂指揮家兼作曲家。科波拉童年時就混跡於劇院後台,還經常偷看父親的演出。他從小就對電影十分着迷,17歲時,他進入了霍夫斯特拉學院戲劇系,在參加校內戲劇演出時,他幾乎什麼都能幹。大學畢業后,科波拉進入加州電影學院專攻電影,其間,他應聘參加了荷里活導演羅傑·考爾曼的攝製組,當了一名打雜工人。從加州電影學院畢業的科波拉起先充當的是編劇的角色。但一開始名不見經傳的他的作品往往被人忽視、貶低。直到1970年,他因《巴頓將軍》(《PATTON》)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獎時,他的才能才得到了社會的承認。此後,科波拉又滿懷熱情地擔任了導演的職務。他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把影片的立意與美國觀眾的需要、美國社會的注意力相結合。1972年,科波拉執導了影片《教父》《TheGodfather》他有意識地表現了美國黑手黨的活動與美國政界、司法界的關係,而且還從同情的視角去表現了這些黑社會人物的“人性”。他們並不是一般影片中常見的那種殺氣騰騰的惡霸歹徒,而是同樣重視家庭倫理的“嚴父”和“富有責任心”的“有志青年”。這種新的構思使美國觀眾有耳目一新之感,特別是影片宣傳的那種奮鬥精神與美國社會一貫提倡的“美國精神”十分契合,在觀眾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1974年,科波拉又執導了《對話》《TheConversation》一片。他十分巧妙地在影片中渲染了一種令人不安的氣氛,從某一側面反映出了美國公眾當時出現的對美國政治和社會的那種惶惶不安情緒。影片廣受好評,再次顯示了科波拉傑出的導演才華。同年,科波拉還導演了《教父》續集(《TheGodfatherPartⅡ》,該片又當之無愧地贏得了當年奧斯卡六項大獎。《教父》和《對話》使科波拉獲得了巨大的榮譽和商業成就,他更是躊躇滿志,希望超過荷里活歷史上那些威名赫赫的電影巨頭。經過數年的準備后,他決定獨資拍攝《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Now》1979了。在該片中,他試圖用哲學的觀點來敘述以戰爭為代表的暴力如何使人異化的問題。為了拍攝這部巨片,他不惜血本,共耗資三千六百萬美元。可是,命運不濟,此片推出后,評論界一片死寂,他們看不懂科波拉想要說明什麼,觀眾們對這部高成本新片也並沒有表現出科波拉曾經期待過的熱情。該年度的奧斯卡獎角逐中,該片也榜上無名,這對欠下重債的科波拉無疑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繼《現代啟示錄》之後,科波拉為挽回損失,接連拍攝了《OneFromHeart》1982、《TheOutsiders》(1983)、《RumbleFish》(1983)、《TheCottonClub》1984、《PeggySueGotMatted》1986、《GardensofStone》(1987)、《TheManandHisDream》1998以及《NewYorkStories》1989等諸多影片,但大多反映平平,近乎失敗。八十年代的科波拉因此而幾乎一蹶不振。但是,經歷大劫的科波拉還是挺過了難關。1990年,《教父》第三集(《TheGodfatherPartⅢ》)的推出重新為科波拉贏得了昔日的殊榮。而此後的《BarmStoke’sDracula》1992與《MaryShelley’sFrankenstein》1994亦同樣使科波拉再顯輝煌。最近,科波拉一改老路,拍攝了一部內蘊悲涼的喜劇片《傑克》(《JACK》1996)。對該片的執導使他回想起了自己幼時因患小兒麻痹症而被隔離的孤獨與恐懼感,這也使他在導演該片時更能融入自己的深切體會。影片以喜劇形式向人們闡述了珍惜光陰的生活理旨,受到了公眾的一致好評。1972年,導演的影片《教父》獲第四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1974年,又以《教父》續集獲得了第四十七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
英國演員加里·奧爾德曼(GaryOldman)是一位著名演技派明星,他習慣扮演帶有偏執傾向的人物,這使他在銀幕上經常以反面角色出現,這次他扮演的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吸血鬼德古拉。加里·奧爾德曼1958年出生在英國,1979進入羅斯·布魯福德藝術學院學習表演,並且同歐洲大多數電影人才一樣,1989年才進軍荷里活。1991年,加里扮演的角色引起了社會的注意,在電影《JFK》中他扮演了李哈維·奧斯瓦爾多。1992年他演了一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的《BramDraculla》中扮演CountDracula,他賦予角色易怒好色,這是這個角色以往扮演者所未達到的。加里·奧爾德曼沒有他的同胞們——休·格蘭特、丹尼爾·戴·劉易斯、傑里米·艾恩斯那麼幸運,但相對於以上三位來說,加里·奧爾德曼可以說是一位真正的演員,我們只能從銀幕上,從他所塑造的角色中來認識他,甚至可以說他藏身於角色身後,使得我們從來也沒有意識到他的存在。他使自己與角色與影片真正地融為一體,我們可以將他與羅伯特·德尼羅、艾爾·帕西諾這樣的演技派演員相提並論。在奧里佛·斯通導演的《刺殺甘迺迪》(《JFK》,1991)中加里·奧爾德曼飾演沉默寡言的替罪兇手,臉上漫無表情;在科波拉導演的《吸血鬼之驚情四百年》《Dracula》,1992中飾演深情瘋狂的吸血鬼德古拉,時而拜占庭王子的幽雅風度,時而蒼白乾枯的古吸血鬼裝束;在呂克·貝松導演的《殺手萊昂》《Léon》,1994中,加里·奧爾德曼飾演一個愛吃藥、神經質的壞警察,其表現出的聰明和果斷並不亞於讓·雷諾所扮演的殺手形象;不得不提的還有呂克·貝松導演的《第五元素》《TheFifthElement》1997中滑稽冷酷的超級壞蛋,漫畫式的形象和舉止甚至有點可笑;同時在1995年,加里·奧爾德曼在《紅字》《TheScarletLetter》1995中與黛米·摩爾演對手戲,飾演背負着重重罪孽的牧師等等。加里·奧爾德曼的其它代表作還有:《競爭者》(《TheContender》法國,美國2000)、《星際迷航》(《LostinSpaceLIS》,又名《太空號》、《迷失在天空》美國,英國1998)、《第五元素》(《TheFifthElement》法國,美國1997)、《空軍一號》(《AirForceOne》美國1997)、《切勿吞咽》(《NilbyMouth》英國,法國1997)、《紅字》(《TheScarletLetter》美國1995)、《職業殺手裏昂》(《leon》法國,美國1994)、《血在燒》(《RomeoIsBleeding》美國1993)、《致命浪漫》(《TreRomance》,又名《真實的羅曼斯》美國1993)、《驚情四百年》(《BramStoker’sDracula》美國1992)、《羅森克蘭茨和吉爾登斯特恩之死》(《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英國,美國1990)、《魔鬼警長地獄鎮》(《StateofGrace》加拿大美國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