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部分獎項今天公佈王蒙有戲
自1901年開始頒發的“諾貝爾”獎即將走過100年了,今天諾貝爾委員會將首先公佈醫學或生理學獎,和平獎、文學獎等其他獎項也在隨後幾天內揭曉。
今天公佈的醫學或生理學獎的最大熱門是成功繪製人類基因圖譜的西萊拉公司美籍科學家文特爾,不過他的成就引起的道德爭議對他獲獎相當不利。至於物理獎的得主則有多位熱門人物:以冷凍方法令原子進入另一狀態的美國人康奈爾、懷曼和凱特利,發現偏遙行星的美國人馬西和巴特勒,以及主要研究電腦硬盤科技的英國人帕金等,而協助發現新化學元素的德國科學家安布魯斯特是化學獎得主的大熱點。
對於每年爭議最多的文學獎的歸屬,也是莫衷一是。據瑞典文化圈透露,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可望由非歐洲裔作家出線獲獎,最有希望的是《大河灣》及《幽黯國度》的作者,印度裔特里尼達和多巴哥作家奈波爾。不過最令國人關心的可能是被美國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提名的我國作家王蒙。雖然日前王蒙稱自己並不知道此事,但有關人士稱,並不排除王蒙最後出線的可能。
由於諾貝爾獎金基金會投資有方,今年六項諾貝爾獎金的金額均增加到900萬瑞典克郎(摺合100萬美元),按瑞典幣值計算,各比1999年增加14%。到去年年底,基金會擁有股票25億克郎,全年增值,比前年22%的增幅高出不少。
中國科學家要拿到諾貝爾獎應具備哪些條件?對此,曾在1991年和1999年兩次赴瑞典參加頒獎活動,並由於其在“超導”領域的傑出貢獻而被提名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院士認為,諾貝爾獎所獎勵的是原始性創新科技,是對人類整個文明、社會進步都有重大作用的,而中國科學家要得獎就要具備“努力+機遇+合作精神”三個要素,其中“努力”不僅是指勤奮,還要選對方向,全身心投入,這樣才能創造出原始創新成果;“機遇”則包含着工作意義,意義不大或未被人們認識的也不可能得獎;“合作精神”就是我們常講的集體主義精神。
專家認為,我國在高能物理、生物科技等領域具備問鼎諾貝爾獎的實力。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華裔科學家丁肇中和中科院高能所、電工所以及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合作的探求宇宙暗物質試驗;高能所專家和意大利合作在深岩洞尋找暗物質的研究;中科院動物所從事的克隆大熊貓胚胎試驗等一旦完成,均具有獲獎水平。用趙忠賢院士的話說:“在10年到20年裏,只要認真貫徹**在《科學》雜誌上的關於基礎研究的論述精神,我相信一大批研究成果會脫穎而出,但是切忌急於求成,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