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梅花雖落,香猶在(2)
相貌真正酷似梅蘭芳的是他花費心血最多的女弟子杜近芳。杜近芳的一張飾演虞姬的劇照極像梅蘭芳,以至梅蘭芳自己都錯認了,還以為是自己年輕時的劇照呢。杜近芳拜師后,一度絲絲毫毫模仿梅蘭芳,生怕有一丁點兒的不像。梅蘭芳以齊白石的話“學我者生,像我者死”教育杜近芳,鼓勵她創新。帶着先生的教誨,杜近芳1956年第一次在國外演出《霸王別姬》就獲得空前成功,更贏得了“東方皇后”的美譽。梅蘭芳偏愛杜近芳,讓其他弟子不無“嫉妒”。言慧珠就曾笑言:“我們都是‘追’先生,而對近芳,則反過來,先生‘追’學生。”其實,言慧珠也為梅蘭芳所鍾愛。她在演出梅劇《洛神》后被人認為“沒有梅先生那樣的仙氣”,她便去求教梅蘭芳,讓先生傳授“仙氣”。梅蘭芳笑道:“仙氣哪能言說道明,它只是一種修養。”言慧珠心領神會,便按着先生的指點細細揣摩《洛神賦》,又到博物館去看《洛神圖》古畫,從文字和圖畫裏下功夫研究,逐漸找到了“仙氣”。梅蘭芳的一雙兒女梅葆、梅葆玖姐弟則繼承了乃父對藝術的精益求精以及愛戲如命的藝術熱情,葆是在重疾纏身、人生的盡頭還想着要重返戲台;葆玖則可謂藝術的長青樹,幾十年來一直活躍在戲台上,延續着梅派藝術的生命。梅蘭芳逝世迄今已經四十多年,可伴隨着對京劇這一國粹藝術的深深眷戀,人們對這位京劇史上的巔峰人物也總難以忘懷。尤其是“文革”結束以後這二十多年來,每當梅蘭芳的誕辰或忌日來臨,以京劇大餐為主要內容的各種紀念活動便會喧然開場。1981年,為紀念梅蘭芳逝世二十周年,京滬舉行了演出活動;1984年,北京舉行了梅蘭芳九十誕辰紀念會;梅蘭芳誕辰一百周年時,各種紀念活動更是目不暇接;在2004年梅蘭芳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到來之際,全國各地紀念活動也早已開始醞釀。梅蘭芳的紀念日及紀念梅蘭芳,已經成為京劇的盛典、戲迷的節日,也就是民族的節日。如同梅花暗香裊裊,梅蘭芳對後人的影響,遠超我們的想像——決不僅見於有組織的紀念活動,也決不限於蜂擁而至的熱鬧,在此之外其他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某些東西,有時倒更能說明其影響,其魅力,其意味。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映了一部描寫京劇藝人生活的名為《霸王別姬》的電影,導演是名導,男女主角也都是紅極一時的演員,該片曾獲第46屆康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可是在國內上映卻遭來許多指責,緣自影片中的一些情節,片中人物說的一些話,乃至男主角的名字與片名等等,都使人以為張國榮飾演的虞姬角色其實就是梅蘭芳。且不論人們指責的對不對,影片這樣拍好不好,單從編導以梅蘭芳為模特進行創作來看,也說明今天的人對梅蘭芳及其生活仍然有興趣,仍然想探究。南京的一位著名小學教師去世了,報上登出訃告,稱她是“講台上的梅蘭芳”。諸如此類,梅蘭芳就是在這些不是地方的地方,使人們在本與他沒什麼關聯的事情上面聯想到他,他對社會的影響之巨大、之深長,委實在於此。梅蘭芳在臨終時,是否回想起兩個月前的那一場演出?那是他在中關村為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演出《穆桂英挂帥》,那是他一生中的最後一場演出。只有短短兩個月,他便與喜愛他的觀眾陰陽兩隔。也許正因如此,他可能是笑着離世的,因為他終老在舞台上。有人說,梅蘭芳屬於歷史,他隨歷史遠去。但是,由於梅蘭芳與中國京劇,與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民族氣節民族美德,甚至與人類所具有的不斷創新變革的精神之間有着緊密不可分的聯繫,所以,他又屬於現實。梅蘭芳這個人屬於中國,而“梅蘭芳”這個名字卻屬於全世界。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