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大清之卒(12)

第四章:大清之卒(12)

李鴻章的身邊,曾經聚集了一批完全不亞於日本的西學人才。可是中國的西學人才,在19世紀末年決無可能涉足政治,決無可能影響決策,決無可能像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那樣,去研究制度,設計制度,改革制度。而恰恰是那個難以改變的制度,決定了中國的命運。繼甲午戰爭,中國又經歷戊戌政變、庚子事變。八國聯軍攻入京城,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逃往西安。清廷重新起用已經貶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收拾殘局,李鴻章在草簽比“馬關條約”更加苛酷的“辛丑條約”后,吐血而死。洋務運動的受挫,甲午戰爭的失敗,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簽定,使李鴻章一生蒙垢。在甲午戰爭后的一百多年裏,許多教科書中,李鴻章都是喪權辱國的罪人。在李鴻章最後的日子裏,有一位“留美幼童”,作為幕僚,始終陪伴在身邊。他就是那位瑞薩萊爾理工學院的學生,“定遠”艦的作戰參謀吳應科。吳應科在戰爭中表現英勇,被清廷授予“巴圖魯”(蒙語“英雄”)稱號,但他憤於政治的**,將得到的勳章和軍服上的軍階標誌束成一包,扔進了大海。吳應科和他的留美同學們已經不再是孩子,他們在苦難中成熟。他們目睹了洋務運動的落幕和李鴻章的離去。在停止呼吸之前,已被穿上殮衣、不能言語的李鴻章整整一天瞠視不瞑,臨終的一刻,老淚流過面頰。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留美幼童――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留美幼童――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大清之卒(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