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開除(2)?
喬冠華兩次被學校開除回家,父親很生氣,關照他不要出門,好好自學。
春節快到了,東喬庄外出上學的學生都回家度寒假。喬冠華秘密召集村裡一二十個學生聚會,成立
“奮鬥社”,號召大家在村子裏破除迷信,移風易俗。喬冠華為奮鬥社寫了題為《洋鬼子已在叩門》的宣言,語氣激昂,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號召鄉村的勞動大眾趕快覺醒。
他在宣言中,引用了晚清詩人陳玉澍的《戲題寺壁》的詩句:愚者藐不畏,焚香拜土偶。
高堂無甘旨,叢祠有餚酒。設遇塑像人,大言出吾手。爾拜木居士,先向吾稽首。
眾人聆此言,恍然應卻走!接着,喬冠華筆鋒一轉:事實難道不正是如此嗎?
人世間一切泥塑木雕的偶像,都是工匠製作的,向神佛磕頭,不過是向工匠磕頭罷了。
他還在宣言中嘲笑了人們給死人燒紙的陋習,中肯地指出:“東漢始有紙,紙乃蔡侯作,何以無紙時,不聞鬼窮餓?”在這篇宣言的最後,喬冠華飽含激情地大事疾呼:“同胞們,快覺醒吧!”奮鬥社的青年在喬冠華的鼓動下,決定採取兩項行動:一是砸土地廟,不讓村民們拜神求佛;二是出牆報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
他們選定在農曆除夕之夜行動。到了除夕這天夜晚,以喬冠華為首的奮鬥社社員們悄悄在半夜時分趕到街上,用事先書寫的反封建標語,將各家貼的大紅對聯覆蓋起來,同時又把宣傳文章貼在喬氏宗祠的大門和牆上。
當時喬冠華只有15歲,而他的侄子喬宗秀比他僅小一歲,當時也參與了這些活動。
數十年過去了,喬宗秀對此仍記憶猶新。他說,大年初一清早,東喬庄的慣例是由族長帶領,先去祠堂拜謁祖宗,可是萬沒想到家家戶戶開門一看,先看見的是一張張書寫革命口號的白紙,長者們氣急敗壞,婦女們驚惶失措。
大家覺得非常倒霉,生怕得罪了祖宗神明,將大禍臨頭。得知是喬冠華領頭乾的,紛紛要求嚴懲喬冠華等
“肇事者”。由於喬冠華與奮鬥社社員的堅持鬥爭,他們並未受到懲處,神明也並未因此降下什麼災難。
這次行動,轟動了東喬庄全村,還產生了一定的效果:從那以後雖然燒香叩頭、求神拜佛的風氣並未杜絕,但比從前卻還真是少了許多。
村中未外出讀書的青年也從中有所覺醒。不久之後,喬冠華又帶領二十多名青年學生展開新一輪行動。
他們先去村裏的土地廟,把廟裏供奉的土地爺神像、香爐、燭台砸了個稀巴爛,統統拋入河中。
他們不僅砸了本村的土地廟,還順勢而上,一路高歌奮進,直搗湖垛鎮(今建湖縣城),把沿途的十幾座土地廟全部砸光。
喬冠華提出
“不靠神明土地爺,全靠自己去奮鬥”的響亮口號。東喬庄的老人回憶起當年去湖垛鎮沿途中有個張王莊,本來就與東喬庄結下了宿怨。
喬冠華帶領一群青年砸了張王莊的土地廟后,該村莊糾集了一幫壯年,手持棍棒,準備在喬冠華他們歸途路經張王莊時攔截痛打。
幸而,當喬冠華等人回程時看到天色已晚,臨時改乘小船從水路回村,否則難免一場皮肉之苦……這些事情發生后,左鄰右村的鄉親們紛紛找喬冠華父親告狀,這使喬守恆很惱火,一氣之下決定不讓兒子再繼續上學,要他到鎮上的一家店鋪去當學徒。
喬冠華堅決不從,先是懇求父親,還是得不到寬恕,最後把自己反鎖在家裏的磨房內,絕食以示抗議。
只要父親不答應他繼續上學的要求,就不出來吃飯。喬冠華說,那次絕食半真半假,因為他侄子喬宗秀每天從磨房後面悄悄地送進乾糧和飲水,使他不至挨餓。
他的幾個哥哥、姐姐都來勸父親,沒有用。兩天後,父親聽不見聲響,便打開磨房門,發現喬冠華已經略顯憔悴,後來在叔叔喬守清的調停下,才使父親收回成命,同意送喬冠華至淮陰的淮安中學讀書。
淮安中學教學設施上乘,教師人才濟濟,在當地是不錯的中學。再加上喬冠華有位舅舅當時正在淮陰縣政府做事,他父親希望舅舅能夠對喬冠華嚴加管束。
喬冠華到了淮陰,自作主張跳級插班進入淮安中學高一年級。經過入學考試,分數及格了,他便開始讀高一。
在這所學校,喬冠華如魚得水,飽覽各種讀物,眼界又開闊不少。他第一次讀到外國名作家巴爾扎克、雨果、左拉、托爾斯泰、高爾基、泰戈爾等人的作品,迷上了郭沫若辦的刊物《創造日》,他還訂了幾期。
在淮安中學,喬冠華讀書用功,才華出眾,又被同學們推選為學生會宣傳部長。
舅舅不時來問問喬冠華,逢到過年過節,找他過去,吃頓飯。可是不久,喬冠華受到革命思潮的影響又鬧起學潮來。
當時淮安中學的校長叫王中慈,是個專制霸道的小官僚,在學校里對師生實行家長式統治,終於引起大家的不滿,於是學生們開始罷課示威,要求撤換校長。
喬冠華擔任了學生會的宣傳部長,這次學潮中的有關文字的東西都由他負責,他起草了反對校長專制的大字報、聲明、宣言。
結果,學校當局勾結縣政府教育局出面鎮壓,把領頭鬧事的喬冠華等十幾個學生開除了。
雖然他舅舅在縣衙門當個小官,也無法挽回。--這是喬冠華第三次被開除。
怎麼辦呢?喬冠華有點感到走投無路了。然而天無絕人之路,此時他忽然想起有個本家,叫喬東凡,在中南中學當校長。
於是,喬冠華便向舅舅討了點盤纏,去南京找喬東凡。這時是1929年初,中南中學教學質量很高,喬冠華自幼信心很強,去報考該校時,索性提出跳班插高三最後一個學期,這是平時辦不到的。
但他的功課好,考試成績優秀,當時有一位同族叔父喬躍漢是中南的教師,幫他同校長商量,經測試最後同意他試讀高三年級。
這樣,喬冠華認認真真讀完高三下半學期。在這半年之中,他沒有鬧事,他想,也不能再鬧了,再鬧就砸鍋了,高中不能畢業,也考不上大學了。
前後算起來,喬冠華初中、高中一共只讀了三年,最後仍以優異成績取得高中畢業文憑,其時,他才僅僅16歲。
在晚年回首青年時代的種種往事,喬冠華不禁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我在學校上學的時候功課都是數一數二的。當時,我有一個名稱,叫能說會道,誰都怕我。人家不敢和我爭論事情。真是可笑的青年時代,可愛的青年時代。”〖ZW(〗喬冠華:《口述自傳》,見《那隨風飄去的歲月》,第122頁,學林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ZW)〗一個人的成長是受到各種影響的,喬冠華在青年時代接受了進步思想的影響;同時通過參與進步活動,更鍛煉提高了他的膽識和能力。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