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的身世
順治的祖父,是統一滿族女真各部、在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建立“大金”(史稱后金)政權的努爾哈赤。其疆土東到東海,北到蒙古、嫩江,南到鴨綠江,都城建在赫圖阿拉城(今遼寧新賓)自己的出生地。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本來是明朝建州左衛都指揮,父親塔克世任指揮,也就是說,都是明朝政府管轄下滿族聚集區域的滿族官員,但他們在隨明朝軍隊平息建州右衛的反叛過程中卻被誤殺。努爾哈赤就是因為這個緣由起兵反抗明朝統治的。努爾哈赤去世后,他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即位,此時的后金已遷都盛京(今遼寧瀋陽)。皇太極在清天聰九年(明崇禎八年,1635)四月,將國號改為“清”,稱了皇帝。同時他征服朝鮮,統一漠南蒙古,並通過清崇德五年六年(明崇禎十三年、十四年,1640、1641年)的松山錦州之戰,徹底削弱了明軍的精銳力量,使進取中原成為指日可待的事情。皇太極在將自己的勢力推進到山海關的時候突然病逝了,帝位傳給了第九個兒子福臨。福臨在清崇德三年(明崇禎十二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生在盛京,母親是孝庄文皇后(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的女兒,姓博爾濟吉特氏)。他於清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1643年10月8日)在盛京繼帝位時,年齡尚不足六歲,由叔父濟爾哈朗和多爾袞輔政,年號則在第二年改稱“順治”。如此,就有了以後的“順治皇帝”這一稱謂。當順治在襁褓中長成,還不知自己未來帝座之上的命運的時候,明朝的崇禎皇帝,正在為烽火連天的李自成農民起義寢食難安。而順治登上大清國帝座不足一年,大明國的崇禎皇帝就在手刃了一家數口后,自己也在煤山(北京景山)自縊了。那是明崇禎十七年(1644),原因是李自成的大順軍攻進了明朝都城北京。明朝的皇帝死了,但軍隊還在。駐守在山海關、以防備清軍為責任的遼東總兵吳三桂,在得知愛妾陳圓圓被農民軍挾持以迫自己歸降后,選擇了放清軍進關,協同明軍剿滅農民軍的道路。但大清軍的鐵騎一經踏入中原的土地,在剿滅農民軍的同時,也就收服了本屬於明朝的政權和軍隊。順治元年(1644)九月,輔政的叔父多爾袞在前面拼殺,順治帝就在另一輔政的叔父濟爾哈朗的護送下,從瀋陽抵達北京,詔告天下,開始努力實現對這片土地的統治。中國歷史,進入了以滿族貴族為核心統治的清王朝。順治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一個皇帝。因為攝政王多爾袞的突然病逝,順治八年正月十二日(1651年2月1日),順治帝實現了提前親政,這一年,他才十四歲。鑒於多爾袞的擅權給自己造成的多年壓制和傷害,順治帝毅然決定從此親自處理一切政務。為了克服閱讀漢文奏章的困難,廣泛吸收中國歷代帝王的治國經驗,他在政務之餘,開始孜孜不倦地苦苦學習,涉獵十分廣泛。在領悟了文教治天下的道理后,開始學習用漢民族固有的生活方式和倫理道德不斷完善自己對國家的統治。同時,他深知帝王臨御天下,必須以國計民生為首務,所以推行招降彌亂、以撫助剿的軍事政策,推行屯田開荒、休養生息的經濟政策,並且注重整頓吏治,建立廉潔有效的政府機構。到順治十六年(1659)春天,除地處東南沿海一隅的鄭成功外,討平了全國大規模的抗清武裝力量,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從而實現了祖父和父親關於邁過山海關統治這片美麗富饒的國土的夢想。然而,對於這樣一位承襲着滿族勇猛頑強又容納了漢族文治民生思想、刻意求治又實現了權力統治的年輕皇帝,為什麼會有棄位出家的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