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轉道入東北
1945年8月15日,日軍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一結束,國民黨一面拚命搶奪勝利果實,一面撕毀停戰協定,不斷蠶食解放區。蔣介石的目光首先盯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丟掉的東北地區。眾所周知,日本投降前,國民黨在東北土地上沒有一兵一卒,只有**領導下的抗日聯軍。從1945年8月蘇軍進入東北到11月,那裏仍沒有國民黨軍隊。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打着“接收主權”的幌子,迅速任命杜聿民為東北保安司令,將東北3省劃為9省,另外還設立一個最高獨裁機構——東北行營(后改為東北行轅),任命其親信熊式輝為行營主任。1945年11月,杜聿民率國民黨精銳部隊在秦皇島登陸,並一直衝到錦州。隨後,他又分兵向西,進攻冀熱遼解放區各城鎮。再隨後,他又指揮國民黨精銳部隊連續進佔黑山、北鎮、義縣、阜新、北票、朝陽、遼原、平泉等地。國民黨的上述舉措,挑起了東北內戰。東北是戰略要地,戰略家**當然不會讓國民黨搶走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的這片熱土。為創建東北根據地,**中央先後派出包括4名中央政治委員、20名中央委員在內的兩萬多名幹部到東北地區工作。**原已被中央任命為山東軍區司令員。1945年8月25日,他帶着一行人乘坐一架美國運輸機到了太行山。他與隨行人員走到河南濮陽時,突然接到中央“萬萬火急”電報,令他和隨行人員轉道去東北。**與同行的肖勁光、鄧華、江華、李天佑等人當即改道北行。10月中旬,**一行到達山海關。10月20日,**又給**、肖勁光發電,要他們兩人馬上赴瀋陽,而且越快越好。**接到**電令后,帶着肖勁光火速乘車向瀋陽進發。1945年10月31日,**中央決定,進入東北的軍隊統一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並任命**為總司令,東北局書記彭真為第一政委,羅榮桓為第二政委,呂正操、李運昌、周保中、肖勁光為副司令,程子華為副政委,肖勁光為參謀長,伍修權為第二參謀長,陳正人為政治部主任。**中央原來曾考慮趁日本投降、國民黨軍隊還未進駐東北之機,將東北作為與國民黨決戰的大後勤基地。東北局根據**中央的指示,決定在山海關堵住進入東北的蔣軍,並由**去山海關前線指揮作戰。國民黨察覺了**中央的意圖,擔心東北落入**之手。蔣介石慌忙將原駐九龍的全部美式機械化部隊石覺的第十三軍和原駐越南的半美式機械化的趙公五的五十二軍共7萬人,海運到秦皇島登陸,由杜聿民指揮,向山海關進發。11月15日,國民黨集中5個師的兵力,向山海關東北人民自治軍的陣地發起全面攻擊。為阻止國民黨部隊北進,山海關駐軍在**還未來到的情況下,與蔣軍展開了激戰。當時,我一師未到,三師掉在敵人後面,從關內到的部隊又沒帶上武器,加上參戰的自治軍戰鬥力不強,指揮又未統一,我軍阻止蔣軍進入東北的計劃難以實現,被迫放棄了山海關。蔣軍奪取山海關后,趾高氣揚,一路猛打,很快佔領了綏中地區。不久,又佔領了興城、錦西、葫蘆島。11月19日,**到達遼西前線。他作了一些調查后,感到東北人民自治軍武器較差,官兵疲勞,又無根據地,加上通訊聯絡不暢,無法與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較量。他決定轉變策略,以後再打。根據這一情況,**致電**和中央軍委:目前我軍為避免被敵人各個擊破,應避免倉促應戰,準備放棄錦州以北二三百里,讓敵拉長分散后,再選弱點突擊。中央軍委考慮到東北的實際,同意了他的這一建議。隨後,**、羅榮桓根據中央的指示,帶領部隊大踏步地後退,並決定在退中求發展,在發展中變強。將**改派到東北,是黨中央極其英明的決策。他到東北去后,充分展示了他的軍事才幹,短短的幾年時間,他率領東北軍民,將蔣介石的大部分精銳之師消滅在東北境內,使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