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虹影

我看虹影

我“認識”虹影應該說有年頭了,我之所以在認識兩個字上面打了引號,是因為我們的相識是從通信和電話開始的,真正見面要晚了好幾年。在認識虹影之前,我只知道她是個詩人,重慶人。對詩人,我向來都是很敬畏的。而且,還是四川的女詩人,那就更加不得了。我知道四川那地方是喜歡出一些很有才氣的人的。我還認識另一位四川女詩人,翟永明,漂亮能幹不說,寫的詩,實在好。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她告訴我她大學是學導彈還是衛星什麼的,和寫詩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虹影的詩我也看過一些,也很不錯。後來,就接觸到她在台灣出版的小說《飢餓的女兒》。虹影把那書的國內版權給了我,我們出版社就接受出版了,臨到出版的時候,虹影提出來要改個名字《十八劫》,我說,這有點像武俠。但她還是堅持。書出了之後,我在上海見到了她的先生趙毅衡。趙先生是英國文學和中國現代文學方面的專家,在倫敦教書,人很文雅,據說他也是老上海,本來想很好交談的,但是,偏巧那天電話多得不得了,只好匆匆告別。虹影後來告訴我說,趙先生感覺我是一個忙得不可開交的人,其實並不是這樣。和虹影還沒有見面之前,先有一段“官司”鬧了起來。事情是虹影把給我們社出的那本書又給了四川文藝出版社,我們社認為這造成了違背合同,告了虹影。可是這件事情我作為當事人根本一點也不知曉,那些日子我在家生病,結果還是華盛頓一家上海話廣播電台的記者給我來了電話,告訴我說虹影在網上寫了文章。我請記者在電話里把文章給我念了一遍,虹影在文章里把我們這些人叫作“紹興路上的師爺”,我對這句話印象深刻。紹興路是我工作的上海文藝出版社所在的一條很小很幽雅的馬路。我在那條路上行走了二十多年,對這條小馬路可以說情有獨鍾,現在得了個“師爺”的尊稱,我感到這個女人厲害。後來,這件事情最後和解了。公平地說我並不覺得虹影在這當中有多大的錯,我作為當事人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如果,當時的工作能做得更細一點,更周到一點,事情絕對不至於是這麼個結果。見到虹影已經是很晚了。她到上海來,住在新錦江,給我電話,我去看她。門鈴響過,為我開門的虹影那天她穿了件好像是有點明清味道的絲綢大褂,臉邊上有一綹很細的頭髮掛下來,顯得既很隨意,同時也很人為。我是不大留神女人們的裝扮的,但是,那天虹影給我的印象現在一想起來,就是這樣。虹影也是第一次見我,對我是什麼印象我至今也沒有向她調查過。大概不大像上海人。我想這是肯定的。我們後來一起去台灣女人開的鹿港小鎮吃飯,到新天地去喝茶。上海已經變得什麼人都非得這樣“時尚”了,我也沒有辦法。虹影說話的時候喜歡大笑,她講的話我還是能聽得出很重的四川口音。我請了上海電視台為她做一個片子,來的製片人張勁超,妻子也正好在倫敦留學,所以感到大家很近,於是便一起約了去上海瑞金賓館裏的FACE酒吧,那地方完全是舊上海的味道,坐在那裏面虹影,我感到很像那麼回事。中國在海外的女作家當中,有兩個人是必須一提的,一個是在美國三藩市的嚴歌苓,一個就是在英國倫敦的虹影。我感覺,這兩位女作家是惟一在海外堅持參加中國當代文學主流創作的作家。兩個人都是我交往多年的好友。我為嚴歌苓編過兩部長篇,《人寰》和《扶桑》。虹影這幾年寫作量很驚人,我是很看重她們兩的。虹影雖說是詩人出身,但是,小說寫得決不亞於職業的小說家。事實上,她近年來一直在寫小說,而且為了寫小說,從倫敦回到北京,在北京的望京小區買了房子,趙先生當年和我說,她不安心在英國,這是一個把創作當作最大的事情來做的瘋狂的女人。也許是身居海外受海外文化影響的緣故,虹影寫作的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善於取材。憑着藝術家的敏銳,她能很快地決定自己將要寫什麼,甚至怎麼寫。她這幾年裏,寫的《英國情人》、《上海王》都是這樣獨闢蹊徑的創作。我看到一些海外作家或者乾脆是海外的藝術家對她的評價,都是很高的讚美,《英國情人》一書被英國獨立報選為2002年最佳十本書之一,今年此書在德國好評如潮,一直在暢銷榜上。外國人對藝術家普遍都比較寬容,不像我們國內,對藝術家稍微說點好聽的,立刻就會招來一片漫罵。要不就是反過來,只說好話,不說實話。虹影的眼睛和嘴角給我的印象最深,我感到那是一種看問題想事情很厲害的人才有的面部表情。也許是她童年所受經歷的影響,她不肯輕易放過自己認為沒有想清楚的問題。她喜歡去尋思事情的過去,或許在她的感覺里,她認為現在我們所看重的那些事情很快都會過去,變得一文不值,而她已經發現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她要在那裏慢慢尋找,慢慢思想,歷史和時間都無法掩蓋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的光芒,她喜歡在那裏逗留,因為,憑着一種類似職業的驅使,她堅信自己是對的。《綠袖子》這小說,虹影是在電子郵件里傳給我的,那天正好是周日,我到辦公室加班,一個人在辦公室里仔細地讀了這篇小說,我被故事當中的玉子以及那個比她還要小的男友的命運吸引了。看完小說,我在想,是什麼原因驅使作家去搜尋這樣一個老故事來寫呢?難道是作家找不到寫的東西了嗎?我還是在作品裏找到了答案。當偉大的關係到民族命運的戰爭到來的時候,歷史的洪流只會記住那些為戰爭浴血奮戰的人,個人的命運和情感很自然地會被無情地忽略,更不要說像玉子以及她的男友那樣混血的孩子,她們在民族抗爭的偉大運動中難以歸類,沒有人會去重視她們的內心。可是,當硝煙散盡,當一切都已經成為過去的時候,我們的作家又重新撥開歷史的迷帳,發現了這兩個弱小的人物,她驚訝地發現了他們之間所經歷的那場愛情悲劇一點也不遜色於已經載入史冊的偉大抗爭,她甚至傾聽到了兩個人物在早就湮滅的歷史中暗暗的哭泣,彷彿看到了當年兩個年輕人無奈的眼神。在這樣一場愛情的偉大悲劇面前,作家怎麼也保持不住她的沉默,她要把這兩個早已塵埃落定的人物再從歷史的故土裏挖掘出來,賦予他們生命和感情。或許這當中也寄託了作家自己的某些難以表達的情感。這怎麼可能是無病呻吟呢?遠在英倫三島住着的中國女作家虹影就是這樣一個時時惦記着自己祖國的人,惦記着自己的讀者的人。我們要感謝這位藝術家,她所做的,正是我們想要探詢的。(魏心宏)2004/5/17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虹影新作亂世愛情悲歌:綠袖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虹影新作亂世愛情悲歌:綠袖子
上一章下一章

我看虹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