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文姬歸漢
張角按照自己理解《論語》“有寡婦見鰥夫而欲嫁之”的意思,強迫所有寡婦改嫁,其中就有蔡邕的女兒蔡文姬。張角為了討好匈奴,將蔡文姬嫁給了匈奴左賢王。
蔡文姬嫁給左賢王后,覺得那裏的生活很不舒服。讓她不舒服的是,那裏的人居然對婦女非常尊重,講究LADYFIRST。她不禁想起製作《烈女傳》的曹大家來,她想,對女人怎麼能這麼尊重呢,這成何體統。但她沒有辦法,只有因地制宜,讓自己變得習慣起來。
生活上倒也沒什麼,不過是匈奴人把“板凳”叫成“條凳”、把“吃飯”說成“進餐”而已;而在內地的許多高雅遊戲,比如麻將,那裏是一概沒有,只流行五十四張的紙牌,拿在手裏輕飄飄的,很沒分量。最受不了的是那裏人吃肉都吃七分熟的,簡直是茹毛飲血嘛,蔡文姬忿忿地想。
左賢王手下奴僕如雲,廚師就有十幾個,蔡文姬手把手地教他們製作中華料理,廚師們直誇“夫人真能幹”。幾年下來,蔡文姬除了生了兩個孩子外,簡直無事可作。鬱悶的時候,只剩下小資地講講情調,思念思念故鄉了。故鄉思念久了,免不了要做一些歌來寄託一下,蔡文姬本來就是才女,寫點歌詞自是小菜一碟,她最著名的歌是《胡笳十八拍》:一拍拍到頭髮邊啊,頭髮細密又纏綿;二拍拍到眉毛邊,眉毛彎彎真好看;三拍拍到嘴唇邊,紅紅的嘴唇甜又軟;四拍拍到頸兒邊,頸兒滋潤圓又圓……十八拍到心口邊,心兒飛到家鄉好田園。
《胡笳十八拍》流傳甚廣,從匈奴流到了中原,人們嫌歌名叫起來太麻煩,就去掉了“胡笳”兩個字,直接叫成了《十八拍》。此歌流傳到後世,受到上到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的一致喜愛。據載,一千多年後,清朝康熙年間,一等鹿鼎公韋小寶還曾經將此曲交給一百多人的交響樂隊進行大規模的演出,一時傳為佳話。
《十八拍》在市井流傳了很多年後,流到了曹操的耳朵里。其時張角兄弟早已被蔡邕的雙胞胎書童賈演和賈源殺掉,曹操的丞相也已經做了很多年,他很喜歡蔡文姬的才華,便讓人將他取回漢朝,左賢王也不敢阻攔。
蔡文姬後來嫁給了董祀,平安地度過了後半生,也不必細表。
就蔡文姬因地制宜一事,後人有對云:金紫萬千誰治國,裙釵一二可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