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識香港風情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時,我讀大陸報刊的評論文章,一會兒稱香港是“東方明珠”,一會兒又稱其為中國的“百年國恥”。那麼到底是“明珠”還是“國恥”,我糊塗起來。
在香港機場排隊入境時,排在我前頭的一對中英夫婦被卡住了。原來持英國護照的丈夫被容許免簽證居留半年,而他身後持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的太太,則被告之只能留港七天。女官員盯着她返英的回程機票蹙緊眉頭說:“你離開香港的機票是十天以後的,但你若在香港停留超過七天,警察就會把你抓起來。”那位中國太太的臉色騰地緋紅起來,喘着氣質詢:“香港不是已經回歸中國了嗎?為何中國公民在自己的國土上卻限期停留七天,英國人反倒可以停留半年。為何歧視中國公民?”她說的是英語,頓時引起隊伍中一些人的議論和同情,大家都很意外中國公民入境香港反倒比西方人困難。
安頓下來即往銀行辦事,吃了閉門羹才知曉,香港的節假日堪稱世界之最,這個華洋雜處的都會,中西節日通通放假,聖誕、元旦、春節、復活節、清明節、中秋節一個不漏地全過。傍晚逛街前一位美國人告誡說,在香港鬧市你不得不左右躲閃着曲線行進,因為港人沒有給旁人讓路的習慣。末了美國壯漢咬牙切齒地說:“哪天你若在報紙上看到我上法庭的新聞,那準是我在香港街頭撲過去壓死了幾個愣頭愣腦、不知禮讓的港人。讓他們領教一下不講馬路教養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