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對待屈辱的考驗和挑戰

正確對待屈辱的考驗和挑戰

在進退、得失、榮辱、毀譽之間,無論古人今人都有許多能善處之的。單就屈辱這一面來說,也是有兩重性的,筆者在前面已作過簡略的分析。屈辱既有使人激憤、奮進、化辱為榮的積極因素,又包含使人沮喪、頹廢、悲涼,從而一蹶不振,不能自拔的絕境。因此,正確對待屈辱,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難題。同樣是蹉跎失路,“落魄不隅”,而氣常自若者有之。如白居易說:“無事日月長,不霸天地闊”。韓信青年時期,落魄鄉里,有人奚落、嘲弄他,致受胯下之辱,但他卻“得失何當寵辱驚”,終成“將略兵機命世雄”,榮膺漢代開國功臣之一。司馬遷是人們所熟知的。他遭受極大的屈辱,不僅因此下獄,而且受以腐刑。但司馬遷為了繼承父輩的史學事業,他忍辱負重,用20年的時間寫出了“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史學巨著《史記》。當代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在“文革”中處於“四人幫”嚴重迫害、損志辱身的困境,仍引吭高歌:“心底無私天地寬”,他的這種軒昂磊落,達人大觀的風度,又何其壯哉!當然,歷史上對屈辱、逆境不善處之的,也不乏其人。其中,帶典型的有唐代詩人孟郊。孟郊早年屢試不第,四十六歲才成進士。他對名落孫山,感慨萬千,傷心流淚。在《再下第》詩中說:“兩次長安陌,空將淚見花”,在一首贈別友人的詩中又說:“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在孟郊看來,天地雖寬,但到了幾乎無以容身的地步。項羽兵敗垓下,這無疑是這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一生中極大的屈辱。他承受不了這一屈辱而走上自殺的絕路。唐代詩人杜牧對此有一番頗有精闢的議論。杜牧認為:“勝負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兵家勝敗難於預料,即使失敗,含垢受辱,忍小就大,也是英雄本色,何苦悲觀絕望,自刎烏江?何況,江東子弟多英俊之才,如果重振鬥志,渡江以謀東山再起,是有可能轉敗為勝,死裏求生的。同樣,蘇軾在《論賈誼》一文中,也有類似杜牧的觀點。蘇軾認為:“賈誼王者之佐,惜乎不能自用其才”。其表現是:一、不善處“窮”,也就是不能正確對待逆境;二、受不了懷才受謗的屈辱,不能“忍小就大”;三、不能等待時機。“一不見用,焉知終不復用”?在一時不受重用的情況下,便憂憤而死,實在是“志大而量小”。項羽的失敗自刎是發人深思的。**在1964年1月7日的一次談話中,他提出:“項羽有三個錯誤,如鴻門宴不聽范曾的話,放跑了劉邦;(楚漢訂立的)鴻溝協定,他認真了,建都徐州那時叫彭城。”**對項羽敗走烏江時,以“與江東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天一人還”為由,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自殺而死,是不贊成的。對屈辱的人生逆境考驗和挑戰,**說“可以有兩種態度。一種態度是從此消極,很氣憤,不滿意;另一種態度是把它看作一種有益的教育,當作一種鍛煉”。1960年12月25日,**把在北京的親屬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共13個人,叫到自己的家裏,搞了一個聚餐會。**先講了一大段戰國時張儀和蘇秦兩個縱橫家交誼的故事。說張、蘇二人本為同學,蘇秦先在趙國做了相國,張儀卻在楚國混不下去,跑到趙國來投奔蘇秦。蘇秦怕他在趙國依靠自己,安居下來,不求上進,做不出大事,便有意冷淡他,使張儀決心要賭氣到別的地方去,蘇秦又暗中出錢並派人把他送到了秦國,還為他打通了陞官的各種門路。後來,張儀果然在秦國當了相國,一提起蘇秦還是咬牙切齒。這時,蘇秦派來幫助張儀的人對他講了實情。講完后,**把自己從這個故事中得出的體會告訴聚餐的人們:“你們看,蘇秦對張儀是好意還是惡意?……人就是要壓的,像榨油一樣,你不壓,是出不了油的。”**接着這個話題,說開自己的歷史:“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我就受過壓的,得過三次大的處分,‘被開除過黨籍’,撤掉過軍職,不讓我指揮軍隊,不讓我參加黨的領導工作。我就在一個房子裏,兩三年一個鬼也不上門。我也不找任何人,因為說我搞宗派主義,什麼鄧、毛、謝、古。其實我連鄧小平同志的面也沒有見過。後來說在武漢見過,但是我一點印象也沒有,可能見過沒有談過話吧!那時,給我戴的‘帽子’就多了,說什麼山上不出馬列主義,他們城裏才出馬列主義,可是他們也不調查研究,我也不是生來在山上的,我也是先在城市裏,後來才到山上來的。說實在的,我在山上搞了幾年,比他們多了點在山上的經驗。他們說我一貫右傾機會主義、狹隘經驗主義、槍杆子主義等等。那時我沒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擔架上,做什麼?我看書!他抬他的擔架,我看我的書。他們又批評我,說我憑着《三國演義》和《孫子兵法》指揮打仗。其實,《孫子兵法》當時我並沒有看過;《三國演義》我看過幾遍,但指揮作戰時,誰還記得什麼《三國演義》,統統忘了。我就反問他們:你們既然說我是按照《孫子兵法》指揮作戰的,想必你們一定是熟讀的了,那麼請問:《孫子兵法》一共有幾章?第一章開頭講的是什麼?他們啞口無言。原來他們也根本沒有看過!後來到陝北,我看了八本書,看了《孫子兵法》,克勞塞維茨的書(指《戰爭論》——引注)看了,日本人寫的軍事操典也看了,還看了蘇聯人寫的論戰略、幾種兵種配合作戰的書等等。那時看這些,是為寫論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是為了總結革命戰爭的經驗。“寫《實踐論》、《矛盾論》,是為了給抗大講課。他們請我講課,我也願意去當教員。去講課,可以總結革命的經驗。講一次課,整整要花一個星期的時間作準備,而且其中還要有兩個通宵不睡覺。準備一個星期,講上兩個鐘頭的課,就賣完了。課不能照書本子去講,那樣講,聽的人要打瞌睡。自己作準備,結合實際講,總結革命經驗,聽的人就有勁頭了。”在1962年1月的七千人大會上,**也講了一大段自己在中央蘇區挨整的經歷。得出的結論是:“可以鍛煉革命意志。”**用自己的經歷要說的道理,無論是“人沒有壓力不會進步”,還是“鍛煉革命意志”,意思實際上是一樣的,就是在挫折、屈辱、逆境面前,必須信念堅強,知難而不避難,逆境而進,把壞事變成好事。這個意思,或許**在女兒李訥大學畢業時送給她的四句話里表達得更詳細:“1.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2.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3.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4.在命運的迎頭痛擊下頭破血流但仍不回頭。”**送女兒的,無疑是自己的經驗,是對自己的經歷的反思,以及自己的現實心態。在屈辱面前信念堅強,逆境而進,進而不退,知難而不避難。這又是**在榮辱觀上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精神遺產,值得恢宏光大的。[1]《管子·牧民》。[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1頁。[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51頁。[4]《**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頁。[5]《**選集》東北書店1948年版,第872頁。[6]《**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7—68頁。[7)《**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8—89頁。[8]《鄧小平文選(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頁。[9]《**題詞墨跡選》,檔案出版社1984年版。[10]《**題詞墨跡選》,檔案出版社1984年版。[11]岳飛,南宋時抗金民族英雄,為主和派秦檜誣陷殺害;文天祥,南宋時的文學家、政治家。在抗金戰爭中,為叛徒引兵擊敗,被俘,堅貞不屈,慘遭殺害;曾靜,清研究程朱理學的學者,因策動反清被殺害;戴名世,清史學家,因着有《南山集》、《孑遺錄》造成文字獄,被殺;瞿秋白,中國**早期領導人,被國民黨殺害;方誌敏,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創始人之一,被國民黨殺害;鄧演達,國民黨左派,被蔣介石秘密處死;楊虎城,西北軍領導人之一和西安事變主要發動人之一,解放前夕,被國民黨秘密殺害;聞一多,著名詩人、教授,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因反對國民黨發動內戰,支持進步學生運動,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毛澤東的人生哲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毛澤東的人生哲學
上一章下一章

正確對待屈辱的考驗和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