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評論

作者評論

章太炎是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學術史上屈指可數的巨人之一,他的獨特的學術可當之無愧地稱作“章學”,是二十世紀中國國學的一塊瑰寶。他勇於直面二十世紀中國所面臨的各種時代課題,並使他的學術、思想深深植根於中國土壤之中。他努力用自己的思想、學術來解決一些時代課題。他從激烈動蕩的社會、狂怒的革命風暴、跌宕起伏的生活實踐中汲取營養,獲得動力。他廣泛接觸了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等生活實踐,並提出了各類問題,經由他自己鑽研、思考和探索,取得精神生產的巨大成果。章太炎的學術思想有強大的生命力的原因就在於此。中西文明、古今文明這兩種不同文明也在他內心深處產生了巨大的衝突,雖然他一輩子都在頑強地追求,企盼着尋找到中國所應走的適合於自身實際情況的道路,但他頭腦中所有的新與舊、革命與保守思想等都非常清楚地表現出來。他在思想上、學術上也表現出這種內在矛盾惶遽,使他在二十世紀中國學術和思想界的影響也朝着兩個不同方向發展。章太炎的一生,可以說,“一波三折”:改良——革命——反動——再革命。“戊戌變法”前後,他積極地投身到改良主義思潮中,參與康、梁發起的“戊戌變法”。他被聘擔任《時務報》的撰述,主筆於《時務報》,用自己的文章向封建殘餘勢力作不懈的鬥爭,因此被清政府通緝多次,多次流亡海外。在戊戌變法失敗以後和辛亥革命以前,章太炎是革命運動中的一員猛將。他猛烈地抨擊黑暗,想要粉碎舊世界的秩序,創造出一個新世界來,即便和鄒容一起被監禁、坐牢受迫害也仍絲毫不動搖。這一個時期的章太炎在學術上的成就也很大,革命活動並沒有影響他的學術研究工作,反而因為和康有為、梁啟超的《新民叢報》不斷論戰的關係,促使他去讀更多的書,對各種問題進行更深刻的鑽研。在辛亥革命前,他主筆《民報》,所寫的文章鋒芒銳利,所向披靡,令人神往,使其成為革命政論家。在《民報》被迫停刊,他專門從事講學工作以後,他有了更多的時間來研究學術,對許多學術問題的看法逐漸系統化起來。但章太炎在學術思想上也有其兩面性。他有許多成就值得我們批判地繼承;而他的一些不正確的看法,特別是一些充滿唯心主義和虛無主義思想的學術編著,是我們應當予以批判的。從武昌起義到護法戰爭的六年多當中,章太炎雖然因為頭腦里的思想在作怪,說過一些糊塗話,做過一些糊塗事,但是他從幫助袁世凱轉變到與袁世凱展開面對面的鬥爭,從反對孫中山轉變到再度與孫中山合作,因此我們還不能斷然地說他逆革命之道而行事。他像一個不會划船的人一樣,雖然不斷地在水中打圈圈,但是他的主觀願望是想要隨着潮流前進的。然而,在護法戰爭失敗后的短短几年當中,在對中國**的態度上WB又一次走向了反動。但當日本帝國主義進攻中國時,他又站在中華民族的利益上,為民族的解放事業奮鬥不止。章太炎的一生給我們提供了十分深刻的教育,使我們知道了一個來自舊社會的革命者想要緊緊地跟上時代的腳步是不容易的,必須繼續不斷地自我改造,跟自己頭腦中的舊思想殘餘作鬥爭才行,不然的話,幹革命也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舊思想的影響會把人推擁到革命的反面去,即使是一個曾經赫赫有名的革命家,也會轉化成為時代的絆腳石的。然而我們不能否認章太炎舊學的深厚,新學上的獨特思考和體會以及他立足於社會實踐去探索、思考、創新,從而體現出時代的精神,成為時代的鏡子,為推動社會的發展提供了真知灼見。章太炎站在社會巨變的浪潮前列,卓爾成為大家——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和社會活動家。章太炎在眾多的領域內作出了突出的開創性、奠基性的貢獻,對推動我們這個偉大而古老的民族適應於世界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建立近代民族國家、民族經濟、民族文化方面作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這裏借用魯迅的話概括章太炎的一生是最為公允的:“我以為先生的業績,留在革命史上的,實在比學術史上還要大。……考其生平,以大勳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的包藏禍心者,並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范。”見姜義華著《章太炎評傳》第351頁,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年第1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毛澤東矚目的現代名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毛澤東矚目的現代名流
上一章下一章

作者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