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中官職和差遣

關於文中官職和差遣

官階與品秩.

所謂“七品芝麻官”引起眾人的誤解,其實宋代七品並非小官,縣令不過從八品,武官五品已高(三衙最高長官的馬、步軍都指揮使不過正五品).元豐改制后,採用寄祿官階對應品秩,即某一品中再分數階.官員的資序、俸祿取決於官階,而不一定是官職.徽宗政和時,自從一品至從九品(正一品為三公、王等加官)文官階從“開府儀同三司”到“迪功郎”為三十七階,武官階從“太尉”到“下班祗應”為五十二階.

武官從九品到從八品稱“小使臣”(級別),正八品為“大使臣”,統稱“三班使臣”.從七品為“諸司副使”、“橫行副使”,正七品為“諸司正使”.正六品到正五品為“橫行正使”,橫行又稱橫班.正使的官階為“大夫”,副使、使臣為“郎”.官階高端的“太尉”、“節度使”、“團練使”等虛銜。

軍隊軍制

宋初舊制,軍隊編製為廂、軍、指揮(營)、都四級,而推行將兵法、結隊法后演變為軍、將、部、隊四級.兩者並不對應.禁軍改分系將、不系將.系將禁軍兩套編製並存,而不系將禁兵、廂兵(雜役)、弓手/土兵(公安)及部分鄉兵(民兵)沿襲舊編製.按舊制,都一級副長官以上稱“將校”,為軍官,以下的軍吏稱“節級”.

知府、通判

宋代行政區劃分路、州、縣三級.州一級為府、州、軍、監.府為大州要地.府之長官稱“知府”(京府稱尹),州之長官稱“知州”,為“權知某府/州軍州事”省稱,無固定官階對應(從五品“諸州刺史”為武官階,與之無關),通常五六品上下.高官請郡出任則稱“判”.知府、知州不可通稱。通判即“通判某府/州”,府、州長官之副貳,凡公文長官必與連署.約從七品到從八品上下,以小制大,實為監州.一州第二把手,地位不低,權勢甚大.軍、監則較小.

經略安撫

安撫司或經略司乃路級帥司,一路軍事為主,軍民兼管的機構.(安撫、轉運、提刑司路區劃均不同,政和二十四路指轉運司路.)長官為安撫使、經略使或經略安撫使,一般文官充任.凡加“經略”為用兵處,由一路治所首府長官兼任。

另外提一下,書里為了製造出矛盾和利益糾紛所以將經略、安撫和知府、知州分開了,這其實是錯的。

正確的是安撫使、經略使按例兼所置路之首府的知府或知州.涇原路經略使必兼知渭州,所以不可能出現書中渭州知州(“知府”)去拜見經略使的情景。

暫時就先解釋這麼多,後面的會跟着書的節奏慢慢解釋的。

感謝各位讀者大大。多謝支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之巔峰軍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宋之巔峰軍團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文中官職和差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