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獨闢蹊徑,柳暗花明 (1)

第2章 獨闢蹊徑,柳暗花明 (1)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浩渺無際的思維空間裏,如果能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視角觀察和思考問題,學會用熟悉的眼光看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事物,就能從“山重水複”的迷境中走出來,欣賞到“柳暗花明”的美景。

大西洋底的紀念物

很多年以前,美國穿越大西洋底的一根電報電纜因為破損需要更換,這則小消息平靜地傳播在人們中間。但是一位不起眼的珠寶店老闆卻沒有等閑視之,他幾乎十萬火急地毅然買下了這根報廢的電纜。

沒有人知道小老闆的意圖,“他一定是瘋了”,異樣的眼光驚詫地圍繞在他周圍。他呢?關起店門,將那根電纜洗凈,弄直,然後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金屬段,然後裝飾起來,作為紀念物出售——大西洋底的電纜紀念物,還有比這個更高價值的紀念品嗎?

這樣他輕鬆地發跡了,他買下一枚皇后鑽石。淡黃色的鑽石閃爍着稀世的華彩,人們不禁問:他自己珍藏還是抬出更高的價位轉手?其實那是后話。他不慌不忙地籌備了一個首飾展示會,其他人當然都是衝著皇后鑽石來的,可想而知,夢想一睹皇后鑽石風桌的參觀者會怎樣地蜂擁而至。這位珠寶店老闆蒂凡尼從此更是名揚世界。

創意點評:

思維空間如宇宙一樣浩渺無際,把思維發射到四面八方,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事物,去營造新的秩序,探索新的規律,用熟悉的眼光看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事物,你就能在尋常事物中發現驚喜之處,這也是每一個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思維素質。

農夫分雞

在古老的緬甸城裏,住着一個貧窮的農夫,他做夢都希望儘早富起來。有一天,他想到一個主意,決定去碰碰運氣。

他帶着一隻公雞去見國王,準備獻給國王做禮物。國王看到這份禮物一下子就笑了,但是他感謝農夫的一片真心,就接受了。然後他對農夫說:“一隻公雞對我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的禮物,不過謝謝你的心意。我家共有六個人,我、王后、兩個兒子與兩個女兒,你能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分配這隻公雞嗎?”

農夫說:“這好辦!”隨即他割下雞頭獻給國王:“陛下,您是一國之首,所以請收下雞頭這份厚禮。”接着,他又割下雞背上的肉,說:“這個應該獻給王后,王后的背擔負著全家的重任。”國王聽了很高興。農夫又接著說:“這兩隻雞腳,是留給二位王子的,他們將踏着您的足跡,登上統治者的寶座。至於這兩隻雞翅膀,給兩個公主一人一隻,待她們出嫁時,將隨同她們的丈夫遠走高飛。”農夫說完,將其餘的雞肉拿在乎里:“陛下,這些是屬於我的,您是體恤百姓的國王,理應用最好的食品米招待我這個客人。”

國王覺得農夫說得很有道理,就賞給農夫很多財寶。

有個貪心的人知道農夫致富的經歷后,也想學農夫那樣做。於是,他帶了五隻公雞來見國王。國王一看就知道他的用意何在,便很客氣地對他說:“我很願意接受你的禮物,但我家有六個人,你要能公平合理地分配的話,我一定重賞你。”貪心人一下子被難住了,他真後悔為什麼不帶六隻雞來呢!國王讓人把農夫找來,讓他見識見識。

農夫說:“尊敬的陛下,一隻公雞獻給陛下和王后,一隻公雞獻給兩位王子,一隻公雞獻給兩位公主,其餘的兩—只公雞給我,因為我是國王陛下的貴客。這是惟一的分配方法。因為陛下、王后與一隻公雞相加等於;兩位王子與一隻公雞相加等於三;兩位公主與一隻公雞相加等於三;而我與剩下的兩隻公雞相加也等於三。”

國王對農夫的回答很滿意,就按照農夫的方式把雞分配了,又賞給他很多錢。而那個貪心人則灰溜溜地走了。

創意點評:

把一隻雞分給六個人和把五隻雞分給六個人,在我們看來都是一件很難辦的事情,可是聰明的農夫卻從不同的角度想到了不同的分配方法。我們應該學習聰明的農夫,遇事多想幾個辦法,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個問題。

學習中有很多這樣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比如給你一個圓形、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請你試着把這幾個圖形組合成來,來表示生活中的日用品,看一看,一共有多少種組合方式?分別可以表示哪些生活用品(可以任意改變三種圖形的大小)?

標價出售

還有一家旅館的經理,對於旅館內的一些物品,經常被住宿的旅客順手牽羊的事情感到頭痛,可是卻一直拿不出很有效的對策來。

他囑咐屬下在客人到櫃枱結賬時,要迅速派人去房內查看是否有什麼東西不見了。結果客人都在櫃枱等待,直到房務部人員查清楚了之後才能結賬,不但結賬太慢,而且覺得面子掛不住,下一次再也不住這個飯店了。

旅館經理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召集了各部門主管,想想有什麼更好的法子,能制止旅客順手牽羊。

幾個主管圍坐在一起苦思苦想了一番。一位年輕主管忽然說:“既然旅客喜歡,為什麼不讓他們帶走呢?”

旅館經理一聽瞪大了眼睛,這是哪門子的餿主意?

年輕主管急忙揮揮手表示還有下文,他說:“既然顧客喜歡,我們就在每件東西上標價。說不定啊!還可以有額外收入呢!”

大家眼睛都亮了起來,興奮地按計劃來進行。

有些旅客喜歡順手牽羊,並非蓄意偷竊,而是因為很喜歡房內的物品,下意識覺得既然付了這麼貴的房租,為什麼不能取回家做紀念品,而且又沒明白規定哪些不能拿,於是,就故意裝糊塗拿走一些小東西。

針對這一點,這家旅館給每樣東西都標上了標價,說明客人如果喜歡,可以向櫃枱登記購買。在這家旅館之內,忽然多出了好多東西,像牆上的畫、手工藝品、有當地特色的小擺飾、漂亮的桌布,甚至柔軟的枕頭、床罩、椅子等用品都有標價。如此一來,旅館裏裡外外都佈置得美輪美奐,使客人們的印象好極了。

這家旅館的生意竟然越來越好了!

創意點評:

物品丟失本是件壞事,但在解決過程中卻能化不利為有利,不但避免了損失,還提升了旅館的知名度,生意變得更紅火,換一個角度想問題,換一個角度解決問題就能走出頹勢,反輸為贏。

諸葛亮出師

諸葛亮少年時,曾和徐庶、龐統等人同拜水鏡先生為師。三年拜師期滿,這天早上,先生把大家召集起來說:“從現在起到午時三刻,誰能想出好主意,得到我的許可,走出水鏡庄,誰就算學成出師了。”

弟子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有的弟子說:“庄外失火了!我得出去救火。”先生微笑着搖搖頭。

有的弟子謊稱:“家有急事,要速歸。”先生毫不理睬。

龐統說:“先生,如果你能讓我出去,我一定能想出辦法請先生允許我到庄外走走。”先生也不為之所動。

眼看午時三刻就要到了。諸葛亮腦子一轉,計上心來。只見他怒氣沖沖地奔到堂前,指着先生的鼻子破口大罵:“你這先生太刁鑽,盡出歪題害我們,我不當你的弟子了!還我三年的學費!快還我三年的學費!”

這幾句話把先生氣得臉色發青,渾身顫抖,厲聲喝道:“快把這個小畜生給我趕出去!”

諸葛亮卻執意不走,徐庶、龐統好說歹說把他拉了出去。

但是一出水鏡庄,諸葛亮哈哈大笑,撿起一根柴棒,跑回庄內,跪在水鏡先生面前說:“剛才為了考試,不得已冒犯恩師,弟子甘願受罰!”說著,送上柴棒請罪。

先生這才恍然大悟,立即轉怒為喜,拉起諸葛亮高興地說:“為師教了這麼多徒弟,只有你真正出師了。”

創意點評:

這個故事作為諸葛亮足智多謀的例子傳為佳話。諸葛亮假戲真作,意在言外。諸葛亮之計妙就妙在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古代講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頂撞老師在當時無膽無識的人是做不出來的。而在萬鑽考題面前要求退學是合乎情理的,出庄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當運用常規方法無法達到目的的時候不妨劍走偏鋒,行極端之事,做極端之人。

求職捷徑

英國是一個高福利和高薪制國家,只要能找到工作,一般都能拿到理想的工薪,但要找工作卻不是一件易事。有一位22歲的年輕人,是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大學畢業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儘管他有一張大學新聞專業的文憑,但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上,經常被碰得頭破血流。

為了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這位年輕人從英國的北方一直到首都倫敦,幾乎跑遍了全國。一天,他走進《泰晤士報》編輯部。

他鼓足勇氣非常有禮貌地問道:“請問,你們需要編輯嗎?”

對方看了看這位貌不出眾的年輕人,不冷不熱地說:“不要。”

他接着又問:“需要記者嗎?”

對方回答:“也不要。”

年輕人沒有氣餒:“排字工、校對呢?”

對方已經不耐煩了,冷冷地說:“你不用再白費口舌了,我們這兒現在不缺人手。”

年輕人微微一笑,從包里掏出一塊製作精美的告示牌交給對方,說:“那你們肯定需要這塊告示牌。”

對方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漂亮的鋼筆字體:“名額已滿,暫不招聘。”

這大大出乎招聘人的意料,負責招聘的主管被年輕人真誠而又聰慧的求職行為所打動,破例對他進行了全面考核。結果,他幸運地被報社錄用了,並被安排到與他的才華相應的對外宣傳部門工作。

事實證明,負責招聘的主管沒有看錯人。

20年後,年輕人已經成了中年人,同時也成了《泰晤士報》的總編。這個人就是生蒙,一位資深且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報業人士。

創意點評:

生蒙在求職中善於變換思路,善於從絕處求生的創新思維,贏得了讓人們發現才華的機遇,最終由待業青年成了英國王牌大報社的頂尖人物。無論從事何種活動都要求我們擺脫思維定勢,運用創新的思維,想出不落窠臼的創意以應對新的情況,解決新的問題。當然,這也需要我們付出極大的努力。當我們的創新活動遇到障礙,陷入困境難以繼續時就應該反思一下:頭腦是不是被某種思維定勢所束縛,有沒有解決問題的其他方式。

老人的“談判”

一個剛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在一個小城買了套房子住了下來,想在那兒寧靜地打發自己的晚年,寫寫回憶錄。

剛開始的幾個星期,一切都很好,安靜的環境對老人的精神和寫作很有益。但有一天,3個半大不小的男孩兒放學后開始來這裏玩,他們把幾隻破垃圾桶踢來踢去,玩得不亦樂乎。

老人受不了這些噪音,於是出去跟他們談判。“你們玩得真開心,”老人說,“我很喜歡看你們踢桶玩,如果你們每天來玩,我給你們三人每天每人一塊錢。”3個男孩兒很高興,更加起勁地表演起他們的足下功夫。過了3天,老人憂愁地說:“通貨膨脹使我的收入減了一半,從明天起,我只能給你們5毛錢。”

男孩們很不開心,但還是答應了這個條件。每天下午放學后,繼續進行“表演”。一個星期後,老人愁眉苦臉地對他們說:“最近沒有收到養老金匯款,對不起,每天只能給兩毛了。”

“兩毛錢?”一個男孩兒臉色發青,“我們才不會為了區區兩毛錢浪費寶貴時間為你表演呢,不幹了。”

從此以後,老人又過上了安靜的日子。

創意點評:

聰明的老人,化被動為主動,以迂迴的方式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當樂趣變為贏利的方式,孩子們自然開始斤斤計較,乖乖走開,如果老人強行驅趕那些孩子,不僅顯得粗魯而且也很難達到目的。其實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當你直進遇到障礙難以前行時,不妨繞開障礙,以迂迴的方式達到目的。

死坦克拖回活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烏克蘭方面軍在與德軍的一次戰鬥中,蘇軍的一輛坦克單獨沖入了敵軍陣地,不料陷入了一個深水坑裏,發動機也突然熄了火,再也無法行動了。當時,裏面的坦克手除了手槍就再也沒有任何能使用的武器了。就在這個時候,德國兵一窩蜂地衝上來,拚命地敲打着坦克的鐵甲,大聲喊着:“你們跑不了啦,趕快出來投降吧!”

“俄國人絕不當德國法西斯的俘虜!”坦克里發出一個堅定的聲音。德國人氣壞了,他們找來柴草和汽油,準備把坦克里的蘇軍士兵活活燒死。“限你們一分鐘,如果再不投降,就把你們全都烤熟了。”德國士兵吼叫道。

就在這時,坦克里傳出“噹噹當”的幾聲槍響和幾聲慘叫。接着,任憑德國人再怎麼樣叫喊也沒有迴音了。“他們一定是自殺了。”德國兵說著,有的爬上了坦克,想要打開坦克的倉門看個究竟。可是,倉門是從裏邊反扣死的,德國士兵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怎麼也打不開。

“乾脆,把他們拖回去再說。”一個德國軍官命令道。可這是一輛超重型坦克,一輛德軍坦克根本拉不動,於是他們又調來一輛坦克,終於將這輛超重型坦克從泥潭中拉了出來,要拖回自己的陣地。

可是,德國人做夢也沒有想到,當他們如此“熱心”又費力地將深陷在水坑裏的蘇聯坦克拉出來以後,那輛坦克卻突然發動起來。當年蘇軍坦克的馬力比德軍的大得多,巨大的力量使德軍坦克無法與之抗衡。結果,蘇聯坦克反將這兩輛德軍坦克拉回了自己的陣地。

創意點評:

坦克陷入泥潭,動彈不得,成了死坦克。但坦克中的人是活的,索性將陷入絕境的人和物一塊推到更險惡的境地,造成人死物廢的假象,麻痹敵人,俟機而為。後來藉助敵人的力量,不但“救活”了坦克,而且還拖回敵人的兩輛坦克,創造出了軍事史上的奇迹。這個事件有其偶然性,但反映的“事至極處易再生”的規律性,卻是必然的結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開啟青少年智慧的150個創意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開啟青少年智慧的150個創意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獨闢蹊徑,柳暗花明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