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明爭暗鬥
高子熹腳步匆匆,臉色鐵青地朝乾清宮走去。深冬里,呼出的氣都可瞧得清楚,可他的額頭上卻冒着豆大的汗珠。候在乾清宮大殿外的劉福貢一臉驚懼的神色,殿外所有伺候的太監宮女個個都怕得大氣不敢喘一口,好似死神就站在面前,一個不小心就被勾去陰曹地府。
高子熹氣喘吁吁地對劉福貢客氣地抱拳一恭,小心翼翼地問道:“公公可知皇上找老夫所為何事?”這大半夜,他才在被窩裏捂暖身子,皇帝一道口諭宣他入宮,這一路上他擔驚受怕得身上直冒熱汗。
劉福貢慌張地看着高子熹,一邊急匆匆地領他進殿一邊小聲地說道:“高丞相莫要多問,進去了便曉得了。”劉福貢待高子熹進了殿便輕輕地把門掩上,只聽裏頭傳來高子熹微微顫抖的聲音:“微臣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將奏摺讓伺候的小太監拿給高子熹看,臉上沒有過多的表情,但是那股內斂的怒氣如一座大山壓迫得高子熹斂聲屏息。皇帝慍怒地說道:“十日前宋原起兵侵犯清州界,今夜又傳來八百里快報,漢末亦兵犯清州西界。這萬分緊急的消息你們竟未聞知,朕養你們這群廢物有何用?”
高子熹嚇得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畢竟在朝為官多年,亦是歷過世事的老臣,他沉聲說道:“臣等罪該萬死。”皇帝不耐煩地揮了揮,示意高丞相起來說話。高子熹慢慢起身弓着腰,臉色肅穆地說道:“宋兵駐紮在青州界以北后並未有任何動作,想來是忌憚我朝勢力。漢兵昨日方到西界,也是車馬疲憊。宋兵和漢兵竟同時起兵,似乎是兩兵已然約好的事。”
皇帝冷眼看着高子熹,眉目緊緊皺着,沉默片刻后說:“宋原糧草足兵力弱,漢末糧不足精兵強,若是宋漢兩軍聯合進攻可謂是珠聯璧合。高丞相,依你之見如何應對?”高子熹思緒轉得飛快,卻又不敢貿然應答,只小心翼翼地說:“臣認為,兵戈相見不是上策,不如求和?”
皇帝冷冷地倪了一眼高子熹,冷哼一聲擲地有聲地說道:“還未戰便求和,這就是高丞相的高見?孫子兵法曰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我清州糧草足精兵良將多,界州之地地勢易守難攻,此可以戰且可以勝,怎麼就要求和了?”
高子熹額頭上的冷汗又冒出來,他猶豫片刻后說道:“皇上英明,只是皇上體恤民情減免賦稅多年,國庫實在頗有些吃緊。且,朝中幾位得力將軍前些日子派去了南界和東界鎮守,若是再派餘下幾位將軍去北界和西界頗有不妥。”
皇帝目光一凝,高子熹這話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良久后,皇帝不動聲色地說:“此事甚重,愛卿且去同兵部和戶部商榷商榷,朝上朕要一個結果。”
高子熹走出乾清宮的時候,天色暗沉得辨不清方向,一陣寒風吹來,他才覺得骨頭直打顫。他前腳剛踏出乾清宮,還未走幾步路,只聽傳來一道不輕不重的聲音,這聲音覺得頗是耳熟,“高丞相慢走。”
高子熹舉起燈籠,依稀看到了項璟那泰然不驚的神色,他一驚退後了兩步站住問道:“璟王爺?”項璟低低笑了一聲,聲音里含着儒雅的氣息,他接口說道:“正是本王,高丞相這麼晚入宮可是和皇上在商榷宋原和漢末起兵的事?”
高子熹愣怔,此事目前除了皇上和他,再無第三人知道了。他驚疑地看着項璟,冷聲質問道:“雖說王爺已然獲得赦免回都,可聖旨還未宣讀,照理王爺此刻還在閔州才是。旁的也不說,此事王爺從哪裏得知的?”
項璟儒雅地笑出聲來,朗聲說道:“高丞相就不要管本王該在不在閔州這事了,也別管本王到底又是如何知曉你和皇上商議的事了。本王只問丞相一句話,皇上起兵抵禦的心可是明顯不明顯?”
高子熹眉目緊緊皺着,他猶豫着不知道該不該說。項璟見高子熹滿懷戒備的心,上前靠近一步故作輕鬆地說道:“本王也知道此事頗為難高丞相了,丞相登上如今這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地位可謂是不易,絕然不願意被一毛頭小子李循至扳了下去吧。本王擔保,若是丞相配合,這丞相之位,高丞相可高枕無憂。”
高子熹心裏一蹴,錯愣地盯着項璟看,他的致命處竟然被項璟抓得準確無誤。皇上絕然不會甘心求和,他起兵抵禦的決心熾烈。李循至之所以越發得到皇上信任就是因為他亦是一心主戰,又因立下一番戰功,眼見就要同他並肩而立了。想到這裏,高子熹臉上露出動容的神色問:“王爺可是有幾分勝算?”
項璟嘴角一挑,他壓低聲音有理有據地說道:“十分。丞相去了兵部和戶部只說皇上是有心起兵抵禦,朝上丞相還需向皇上力薦本王為此次統帥。”高子熹臉上顯出為難的神色,遲疑地說道:“推薦王爺這事頗是費勁。王爺你也知道,皇上對王爺似乎有介懷。”
項璟收了笑,不動聲色地看着高子熹,而後沉聲一字一句說道:“正因如此,丞相才需更加盡心了。”停頓片刻后,嘴角再次一挑,又悄無聲息地靠近一小步低聲說道:“本王這裏有一封丞相和宋王哈努茲的密函往來,丞相可要驗驗真假?”說罷,從袖中掏出一封書信在高子熹面前緩緩晃過,而後又藏入袖子中,不輕不重地說道:“丞相可以再考慮考慮,也不用一時急得回複本王。”
高子熹臉色大驚,他眼看着項璟把那封動則就會要了他全家性命的密函收入袖中卻無能為力。良久后,高子熹才回過神來,深深地看了一眼項璟,說:“王爺靜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