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地達到目的
每一年,諾貝爾基金會都會發佈五個獎項,每個獎項獎勵100萬美元,諾貝爾基金會每年總共需要支付的獎金高達500萬美元。如此巨額的獎金始終吸引着人們的關注,也令人不禁發問:諾貝爾基金會究竟有多少基金,能夠承受如此巨額的支出?其實,這不僅要歸功於諾貝爾本人的巨額捐贈,更要歸功於諾貝爾基金會投資有方。
1986年,諾貝爾基金會成立,諾貝爾本人捐贈了980萬美元,由於該基金會以支付諾貝爾獎獎金為目的,因此不允許出現任何管理上的差錯。基金會在成立之初就明文規定了其投資範圍—銀行存款或公債等安全且收益固定的投資,而風險投資則被排除在外,特別是股票或房地產投資,這完全杜絕了價格跌漲的極高風險。
這種安全第一、注重保本的投資原則避免了基金損失的情況發生,但犧牲利率的穩健做法也帶來了嚴重的後果。隨着獎金的逐年發放,以及基金會的運作開銷,50多年過去后,諾貝爾基金會的資產只剩下三分之一左右,到了1953年,全部資產只剩餘300多萬美元。
形勢已經迫在眉睫,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認為不應該再這樣下去,必須立即調整做法,改變不利局面。他們找到了麥肯錫公司,向其尋求幫助。
麥肯錫公司迅速派出了一個團隊,着手解決這一問題。團隊在進行了充分的前期調查和研究后,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驅動點—安全重本的投資方式只會讓諾貝爾基金會的基金繼續大量持續流失,要想積累財富,就必須改變投資方式,提高收益率,只有如此才能走出危機。
麥肯錫團隊以這個關鍵驅動點為突破口,制訂了具體詳細的解決方案,將其交給了諾貝爾基金會。諾貝爾基金會聽取了麥肯錫團隊的建議,於1953年進行了大規模改革,修訂了原有的管理規則,將基金投向股票和房地產市場。這一舉措挽救了諾貝爾基金會的命運。此後幾年內,獎金的發放和基金會的運作都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到1993年,諾貝爾基金會不僅扭虧為盈,總資產甚至增長到了2.7億多美元。
可以說,是麥肯錫團隊改變了諾貝爾基金會的命運,其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把握問題的關鍵驅動點,高效率地達到目的。
麥肯錫團隊運用這樣的方法為無數企業解決了各種商業問題,在此過程中,麥肯錫人也積累了經驗,鍛煉了實踐能力,得以更快更准地找到問題的關鍵驅動點,增強了麥肯錫的實力。
“計算平方率”的內容被每一位工程師所熟知,它指的是,對於系統中的每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是問題中每一個增加的方程,其要求解決的系統的計算量的增加至少要比方程數的平方要快。說得簡單一些就是,當問題的複雜性提高了一倍時,解決這一問題的耗時就要達到四倍,除非你可以簡化其過程。這就好比太陽系中的幾百萬個物體之間都存在着重力影響,但天文學家在分析星體運動時,首先會忽略其中的大部分物體。
麥肯錫團隊就是掌握了這一真理,從關鍵處解決問題,分清事情的主次,才能做到高效率、有條理地完成工作,並且取得最佳效果。
通用電氣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曾經在自傳中提到了“戰略取捨”的工作方法,其內容就是我們所說的尋找關鍵驅動點。
通用電氣公司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多元化服務性公司,傑克·韋爾奇一直以來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擺脫大規模商業公司的通病,保證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像新興小公司那樣充滿活力。
韋爾奇對企業的戰略性資產進行了評估,進而採取了一系列“戰略取捨”。擔任總裁的前兩年,韋爾奇出售了包括中央空調業務、家用電器業務等71項業務和生產線,其中包含了通用公司的幾項起家業務,這一舉措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質疑,例如,很多人認為出售半導體業務是對日本競爭對手的屈服,是一種懦弱的行為。但恰恰由於去除了非戰略性資產,使得通用公司能夠專註於戰略性資產,通過兼并、合資、入股等形式促成了118項交易。
傑克·韋爾奇將自己的成功經驗總結為三點,其中就包括了“戰略取捨”的標準—專註關鍵驅動點。在他看來,戰略評價的關鍵在於,以取捨為基礎,找出行業關鍵價值驅動點和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並且將其量化為切實可行的關鍵效益指標。
反之,倘若無法找到關鍵驅動點,就會導致嚴重的後果。例如,蘋果電腦作為個人電腦的鼻祖,由於沒有看清電腦行業的發展趨勢,忽略了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堅持拒絕兼容,從而錯失了個人電腦行業的領軍地位,最終只能安於專業電腦領域。IBM是大型機領域的龍頭企業,然而由於沒有把握住PC領域的商機,逐漸受到諸多新興企業的趕超,甚至差點淪為“美國史上的遺憾”。
由此可見,抓住了關鍵驅動點,就相當於推開了提高企業效益的大門。你需要做的不僅是勤奮地工作,更應該聰明地工作。很多時候,你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進行大量分析和研究,那麼,要想成功,你就必須藉助自己和團隊敏銳的商業觀察力,以及全面細緻的思維能力,迅速找出關鍵驅動點,高效地完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