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清王朝里的怪現象

07. 清王朝里的怪現象

小毛孩幹掉大勇士

清朝是以異族入主中原,更希望自己的統治能長治久安,別走蒙元的老路。

為此,清朝在官制的設置上採取了更加集權的措施。清初,中央設內閣六部,議政王大臣會議。

太祖皇帝努爾哈赤攻打寧遠的時候,被明將袁崇煥用紅衣大炮擊傷,半年後突然死去。駕崩時,並沒有留下遺詔由誰來即位,後來是八貝勒皇太極承襲了汗位。他承襲汗位之後,是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共議國政。上朝時,宮殿放寶座的台階上擺四把椅子,四大貝勒坐下來共議國政。後來代善主動說,我不行,你來。代善是太祖第二子,長子褚英早死,代善就變成了長子。他德尊望重,年高德劭,後來封和碩禮親王。清朝開國有八個鐵帽子王,代善一家就出了仨,一個是他自己,禮親王;第二個是他兒子岳托,克勤郡王;還有一個孫子是順承郡王。他功勞和輩分都最大,他對皇太極一謙讓,阿敏和莽古爾泰就也從台階上下去了,變成皇太極獨尊。

但這種八旗旗主共議國政的遺風尚在,最終威脅到了中央集權和皇權。議政王大臣會議作出的決議,“雖至尊無如之何”。皇上也沒轍。到了聖祖康熙爺時,情況有了變化。康熙皇帝是一代雄主,沖齡踐祚,就是小屁孩當皇上。祚指皇統,今天北京朝陽門外東嶽廟對面的神路街,牌坊上還是四個大字——永延帝祚。康熙是世祖順治第三子,那個時候,清朝還沒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康熙的大哥叫福全,二哥叫常寧,他叫玄燁,這肯定不是漢名,從他的兒子開始才起漢名,排行輩分,都叫胤×。雍正皇帝叫胤禎,他一登基,其他兄弟就不能胤了,都改成了允×。而太祖、太宗、世祖、聖祖都是滿族名字音譯過來的。玄燁為什麼能登基呢?因為他出過痘,按現在的話講就是得過天花,所以聖祖皇帝是個麻子,臉上有得天花出痘的痕迹。他那兩個哥哥沒出過天花,當時出天花是非常危險的,弄不好就over了。那倆小孩兒沒出過天花,當了皇帝,萬一出痘over了怎麼辦,清朝多一個殤帝。所以乾脆讓出過痘的玄燁做皇帝。

康熙即位的時候只有八歲,雖然有他的祖母孝庄文皇后輔佐,但實際上大權是在四個輔政大臣手裏,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和鰲拜①。索尼年事已高,沒多久就掛了;遏必隆是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愛管事的人;最張揚的就是鰲拜;蘇克薩哈跟鰲拜對抗,勢不兩立,最後鰲拜把蘇克薩哈弄死了。鰲拜大權獨攬,欺君罔上,跟皇上擼胳膊挽袖子,唾沫星子能噴到皇上臉上去。他要殺直隸巡撫,皇上不下旨,他自己寫聖旨,搶過皇上的御璽用,目無君上。康熙皇帝看不下去了,16歲時就把鰲拜給做掉了。他弄了一幫宗室子弟,整天玩兒摔跤,等鰲拜上朝的時候,靠這幫小孩將鰲拜摔倒。鰲拜是百戰名將,膂力過人。當年明朝末年,流民造反,盤踞四川的張獻忠就是被鰲拜射死的。張獻忠50萬眾,清軍是7000鐵騎,趁夜截營,鰲拜抬手一箭,正中張獻忠面門,當時完蛋。鰲拜自此號稱“滿洲第一勇士”,但猛虎架不住一群狼,被一幫小孩制伏了。除鰲拜之後,16歲的聖祖皇帝親政。

南書房裏不讀書

聖祖親政后,面臨著極大的內憂外患。首先就是三藩問題。三藩原來都是明朝的遼東守將,歸降大清。明朝有一個著名的大臣叫袁崇煥,原來是遼東的督師,因為守衛皮島的大將毛文龍不聽袁督師調遣,所以袁督師就把毛文龍殺了。皮島在今天的朝鮮,毛文龍駐守皮島,扼守鴨綠江口,對后金是一個威脅。袁崇煥一殺毛文龍,毛文龍的三個部下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就歸降了清朝。現在很多人認為袁崇煥不該殺毛文龍,認為這是袁崇煥的失策。清朝封這三人為王,合稱叫三順王,因為他們的王號都帶有一個“順”字。三順王教會了清軍怎麼使用大炮,原來清朝跟明朝打仗,如果是野戰,明軍肯定完蛋,步兵打不過騎兵。袁崇煥總結出來一個經驗,別跟清朝人野戰,憑城用炮。騎兵爬不了城牆,戰馬害怕炮轟。三順王教會了清軍用炮以後,清軍再攻城就容易多了。清軍入關之後,耿仲明受封靖南王、孔有德受封定南王、尚之信受封平南王。

定南王孔有德在跟南明作戰時戰死,他是被張獻忠的義子、永曆帝封的晉王李定國殺掉的。李定國一直忠心耿耿扶保明朝,失敗后殘部退入緬甸也不肯投降。定南王被殺掉之後,只有一個叫孔四貞的女兒留了下來。孝庄文皇后覺得孔四貞孤苦無依,就把她收為義女,封為和碩公主。這位公主死後,不能埋進東陵,因為東陵裏面的公主都是滿洲公主,人家是正牌的,你是山寨的,所以她就葬在了北京公主墳。也有人說,公主墳埋的是嘉慶皇帝的兩個閨女。我感覺孔四貞的可能性比較大,要真是嘉慶皇帝的閨女,肯定埋在東陵里,不可能埋那兒。

這樣一來,三順王還剩倆。後來吳三桂降清,清軍順利入關,定鼎中原。一直到清朝中後期了,后妃填的《九九消寒詩圖》,最後一句還是“三桂領兵南下去,我國大清坐金鑾”。說明吳三桂引軍入關的功勞,清朝還是承認的。所以吳三桂受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平南王尚之信鎮守廣東,靖南王耿仲明鎮守福建。後來靖南王位往下傳了兩代,耿仲明、耿繼茂、耿精忠。尚之信傳給他的兒子尚可喜。吳三桂高壽,七八十了,一直做平西王。這三個人分別鎮守雲南、廣東、福建,那些地方山高水險,八旗兵不耐暑熱,駐紮都駐紮不了,所以實際上就是三個割據的獨立王國,對中央集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當時朝廷一年的收入4000萬兩白銀,花在三藩身上的大概就有2000萬兩。三藩自置僚屬、自備兵馬,不聽中央調遣。康熙皇帝決定削藩,把這三藩給撤了。這一撤,三藩反了,吳三桂打出旗號——反清復明。還真有人信,但明朝不就是你親手滅的嗎?末代皇帝都被你絞死了,你還反清復明?當時,連朝鮮都準備起兵響應。朝鮮在明朝滅亡之後念念不忘大明抗倭援朝,對朝鮮有再造之恩。朝鮮君臣整天叫嚷着北伐,要練十萬雄師,練了N年,這十萬雄師也沒練出來。再一琢磨,清朝再弱,打朝鮮還是跟玩兒似的,就打算觀望一下。過了兩年,吳三桂定國號大周,自己當皇上了,這下反清復明的謊話被戳穿了。康熙皇帝從容坐鎮,八年平定了三藩之亂。雲南、廣東、福建由中央直轄了。

為了加強皇權,康熙帝設立了南書房。南書房本來是康熙帝與翰林院詞臣們研討學問、吟詩作畫的地方。在翰林等官員中,“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入值,稱“南書房行走”。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賦詩撰文,寫字作畫,有時還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詔令。由於南書房“非崇班貴檁、上所親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嚴密控制的一個核心機要機構,隨時承旨出詔行令,使得南書房“權勢日崇”。這是康熙帝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同時將外朝內閣的某些職能移歸內廷,實施高度集權的重要步驟。康熙帝親政以後,逐步形成以南書房為核心的權力中心。

清朝為官要能跪

世宗雍正皇帝時,設立了軍機處。軍國大事,皇帝裁決;軍機大臣,跪受筆錄。

明清兩朝,大臣上朝都得跪着。今天皇上單獨召見你六個鐘頭,你就得在地上跪六個鐘頭。如果是老臣,皇帝體恤,賜氈墊,你跪墊子上。年輕人就得跪地上,那你膝蓋得好使。大臣上朝之前,護肘護膝都裹好了,得在家練跪功,你跪一會兒暈了可不成。劉墉他爹劉統勛就是跪死的,也有說是上朝死在路上的。劉墉當老師愛遲到、早退,也不認真教書,不批改作業。皇上挺生氣的,看在你爹的面子上讓你教皇子,你怎麼這麼不敬業?

軍機大臣“跪受筆錄”,就是跪在地上把皇帝命令記下來,以奉旨、上諭的形式廷寄出去。不像電影裏演的那樣,那種“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聖旨,一年發不了幾回。那得是大事,譬如立皇后、跟外國宣戰、選進士這些事,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一般就是“奉旨”或者“上諭”如何如何,軍機處起草。

紫禁城是前朝後寢,以乾清門廣場做分界線。前朝是太和、中和、保和、文華、武英五組宮殿建築群,比較疏闊。太和殿前廣場三萬多平方米,可以舉行大型活動,這是辦公的地方。乾清門廣場後邊就是寢宮區,中路也是三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邊是御花園,兩側是東西六宮。清朝從雍正皇帝開始,住在養心殿,皇帝平時也在養心殿辦公。

乾清門廣場東為景運門,西為隆宗門,都是五間三開門。景運門內北側排房為文武大臣奏事待漏之所,也叫九卿房,南面朝北的房間是宗室王公的內朝房。隆宗門內北側排房為侍衛值房及軍機處,南面朝北的房間是軍機章京辦公的地方。門對門五十米,一排小平房。晚上內宮一落鎖,宮裏只有五個男人:皇上、兩個太醫、兩個軍機章京。軍機章京就在軍機處值班,處理夜裏來的緊急軍務。除了這五個男人,連成年皇子都不許進內宮,只能住在王府。如果沒有封王的話,就住在北五所。

軍機處里講究多

軍機處有一個規定,不奉聖旨,擅入者斬。即使你是親王,不奉聖旨擅入,也要斬。

清末的時候,湖廣總督張之洞奉詔進京,商議官制改革。他走到軍機處,到台階底下,說什麼都不肯再往前多邁一步。張之洞那麼大的份兒,他都不敢邁一步,因為他不是軍機大臣,不能進軍機處。慶親王奕劻是軍機大臣,就對張之洞說幹嗎呢你,腿抽筋了?快來呀來呀,哦對,突然想起來了,他們天天走習慣了,沒覺得進軍機處有什麼不合適。張之洞真懂規矩,因為世宗皇帝遺訓,沒命令敢進來宰了你。

軍機大臣平時早上三點多鐘起來,就得到這兒值班。皇上一般七點鐘起床,清朝的皇帝一個個都精力旺盛,像康熙爺、乾隆爺整宿整宿不睡覺,觀書達旦,一晚上一晚上看書。而且清朝的皇帝都勤政,那真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放在以往的王朝都是不世出的聖主,隨便拿出一個皇帝來(同治帝差點兒),即使把光緒皇帝擱到明朝,都是有道明君。可惜他趕上的時候不好,甲午戰爭。但你要對比着看,要是明朝那些皇帝趕上鴉片戰爭,咱就印度了,徹底變殖民地了。

清朝的軍機處都快設到寢宮裏邊了。寢宮裏邊住的是皇上、皇上家人以及伺候皇上家人的人。這麼說來,這軍機大臣的地位,其實跟宮女、太監真差不多。軍機大臣位當前朝宰相,但實際上和皇上大秘書差不多。皇上並不是每天都上朝,但每天一定要見軍機,皇帝一說叫起兒,就是叫軍機。要是六部九卿都來,那就叫大起兒。軍機處設置,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時撤銷。軍機處一直到1911年才裁撤。

軍機處這麼重要的一個機構,在清朝,它卻不是法定機構,《大清會典》裏都不見記載。這絕對是一個臨時機構。清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因西北用兵軍情緊急,設立軍機房,三年後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在軍機處任職者無定員,多時有六七人,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充任,稱之為“軍機大臣”,又稱“大軍機”。其僚屬稱“軍機章京”,通稱“小軍機”,掌管寫諭旨、記載檔案、查核奏議等事。乾隆時,定軍機章京滿漢兩班各8人,后增至四班32人。軍機處職掌每日覲見皇帝,商承處理軍國事務。

軍機處的設置,使中國專制主義皇權達到了頂峰。電視劇裏面一演和珅與紀曉嵐的那些事兒,紀曉嵐見皇上稱臣,和珅稱奴才。旗人稱奴才,漢人稱臣。能稱奴才的,那證明是皇上家裏人,這是愛稱,稱臣是皇上跟你見外。中國古代的君臣關係發展到了清朝變成了主奴關係。乾隆爺的時候,想要漢人也稱奴才。漢人比較重面子,漢官就是不幹,反彈得比較大。乾隆爺恨恨作罷,下了一道聖旨,意思是說,你們雖然稱臣,但跟奴才是一樣的,你們別給臉不要,說你咳嗽還真喘上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這個歷史挺靠譜1:袁騰飛講中國史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這個歷史挺靠譜1:袁騰飛講中國史上
上一章下一章

07. 清王朝里的怪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