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不搞分封搞郡縣
除了政治、經濟方面的動作,秦始皇接下來乾的事兒就有點兒缺德:焚書坑儒。
秦始皇在統一了國家之後,讓大傢伙商量商量,議一議,我大秦採取什麼統治方式?丞相王綰就站出來了,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荊就是楚,那地方太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王綰主張搞分封,分封秦始皇的諸子。你把你的兒子分到那些地方做王,因為那地兒太遠,所以封你兒子去治。
“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大臣們都認為高啊!結果李斯這老哥不幹了,他怒了。李斯當時是廷尉,是司法部長,還不是丞相。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就是說,你分封同姓?文王、武王當時海內71國,姬姓諸侯53國,全是同姓啊!結果怎麼樣?照打啊!你跟你叔叔的孩子很親,等到了你的孩子跟他的孩子都長大的時候,關係就疏遠了,再下一代就更遠了,再下一代就根本不認識了。
李斯接着曰:“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拍皇上馬屁),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議,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就是說您的兒子和您的功臣們,用公家的賦稅賞他就完了,別讓他掌權,別封什麼同姓諸侯。所以自秦以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封而不建,皇上封你為齊王,但你不可能在齊國建立自己的統治。你可以享受齊地的賦稅,但行政、民政、軍事這些東西不歸你管,你的工作就是多掙點兒米。總之,李斯曰了半天,意思是明確反對分封,主張搞郡縣。
秦始皇就接茬兒,曰:“天下共苦戰鬥不休(打了半天架了),以有侯王(就是因為有這些侯王)。賴宗廟(靠祖宗保佑),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就是說,我好不容易把六國都滅了,一統天下,馬上又去封疆立國,不是吃飽了撐的?自己培養敵人嘛,所以秦始皇同意李斯的觀點,咱不搞分封,搞郡縣制。
焚書坑儒為哪般?
後來公元前213年的一次宮廷派對上,博士淳于越(這個博士跟今天的博士不一樣,是一種官職,當時負責教授五經)可能喝高了,他跟秦始皇講,你不搞分封,搞郡縣是什麼意思呢?是使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你擁有天下,你的兒子親戚都是平頭百姓)。“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萬一有那種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的臣子怎麼辦?你的子弟沒有兵,他怎麼救你,他怎麼幫你打田常、六卿,他怎麼幫你干這個?
淳于越說這話,當然是為了皇上,本來是好事,屬於學術爭論。但他多說了一句話:“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就是說‘辦事兒不學古代’你能幹好?沒聽說過。淳于越是典型法先王的儒家,一句話把法家的李斯惹火了。李斯說,你什麼意思?我乾的事兒就是古代沒有。郡縣制古代哪兒有,你惡毒攻擊郡縣制度,你不跟中央保持一致,你不是反革命嗎?所以李斯建議,這些儒生,談論詩書,以古非今,罪大惡極,乾脆把他們的書都給燒了,除了秦國的歷史書和自然科學的書不燒,剩下的全燒。據說,當時孔子的後代把經書藏在孔府的夾壁牆裏才保存了下來,要不然就也燒了。這個叫火劫。
讀書人視書為生命,把書一燒,他們就在背後議論秦始皇,秦始皇聽說后就挖個坑把他們都埋了。說我閑話的460多人,全活埋。這個叫土劫,差水木金就能湊個五行劫。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文化浩劫。秦朝這件事兒辦得不怎麼樣,屬於文化專制。
秦朝為何如此短命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嚴禁私學,愚民政策,這是中國古代統治者的一個策略。所謂上智下愚,就是智慧掌握在統治者手裏,下面的老百姓最好傻傻乎乎木獃獃,方便統治,因為愚昧是產生專制的唯一土壤。這種以法家思想治國、嚴刑峻法、輕罪重刑的干法,最後把老百姓逼急了,就造反,引發了秦末農民起義。
究其原因首先是徭役繁重,一年得征700萬人的徭役。秦朝總人口上文提過,2100萬,刨去一半女的,就1000萬男的,700萬徭役就是除了老頭和小孩都干這個了。除了徭役,還有兵役,用來打匈奴、南越。當時的秦朝老百姓,丁男被甲,丁女轉輸,男的披掛打仗,或者勞役,女的送東西、運輸。也就是說,基本上這個國家的青壯年全都去干這買賣了,田地里剩下的就是坐公交車被讓座的老弱病殘孕。
這不算完,還有沉重的賦稅等着你呢。你說我服勞役去了,我們家該交的稅交不交?不交,你試試,一文不能少!否則大刑伺候你,割耳朵、挖眼睛、削鼻子、剁腳,全是肉刑。肉刑太討厭了,隨便挑一項都能被整成殘疾人。刑罰嚴重到這種程度,完全是破壞勞動力。另外還有土地兼并,農民又沒有吃的,又沒有地種,有地的也沒力氣種,這還不造反難道造飛機?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安徽大澤鄉發動農民起義,然後以“伐無道,誅暴秦”為口號,建立張楚政權。他們失敗之後,劉邦、項羽繼續起義。公元前207年,劉邦至咸陽,秦亡。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秦朝這麼強大,結果十五年時間,二世而亡。賈誼《過秦論》裏總結說:“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所以漢朝一建立,就吸取這個教訓,怎麼才能夠長治久安,得重視老百姓的力量,開始減輕老百姓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