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生活節奏
萊文和他的同事們急於用數字解密這些令人困惑的因素,於是在全球範圍內造訪了31個國家和地區,通過三個指標去衡量各地人們的生活節奏。
他測量了隨機挑選的行人走過一條60英尺長的行人路時的平均速度,到各個郵局暗中計算工作人員為只購買一張郵票的顧客服務時所需的時間,在隨機選出的15家市區銀行記錄時鐘的準確度。
這項研究工作非常系統化。在測量步行速度時,調查人員要確保路面是平坦的、沒有任何障礙物,而且不會太過擁擠。孩子、身體明顯有殘疾和邊走邊瀏覽櫥窗的人都未被納入分析範疇。在計算郵局服務時間時,實驗者會遞給工作人員一張用當地語言寫好的紙片,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跨文化溝通可能遇到的障礙。分析結果顯示這三種衡量方式是彼此相關的,這意味着它們的確可以當作一個城市生活節奏的衡量指標。
萊文把這三個指標合併為一個簡單的速度衡量指標。結果顯示,在全球範圍內,瑞士人的生活節奏是最快的(瑞士銀行的時鐘只有19秒的偏差),愛爾蘭人和德國人的生活節奏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在生活節奏最快的9個國家和地區中,竟然有8個都來自西歐(日本排在第四名,是快節奏生活榜單上唯一的例外)。英格蘭排在第五名,但英格蘭人的步行速度在整個榜單上名列第四。唯一一個沒有進入前十名的西歐國家是法國(緊跟中國香港之後排在第十一位),萊文將其未能入圍前十的原因歸結為當時的法國正在經歷一個有史以來最為炎熱的夏季。生活節奏最慢的三個國家分別是巴西、印度尼西亞和墨西哥。排在倒數前八名的國家和地區全部都來自於非洲、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如果僅就美國而言,生活節奏最快的城市是波士頓(以微弱的優勢打敗紐約位居榜首),排在最末尾的城市是洛杉磯。這項實驗再一次收集了紐約人比較粗魯的證據,實驗者只在兩個城市遭到了郵局工作人員的無禮對待,紐約就是其中之一(另一個是布達佩斯)。
萊文發現了一些證據,這些證據表明在生活節奏較慢的城市裏,人們會更樂於助人。正如米爾格蘭姆的“感覺超負荷”理論所預測的那樣,匆匆忙忙的時候越多,人們就越沒有時間去注意那些與其主要目標無關的因素。
住在生活節奏較快的社會裏會有很多缺點,這隻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20世紀80年代末期,萊文和他的研究團隊造訪了36個美國城市,比較了城市的生活節奏和市民因冠心病死亡的比率。他們的推測其實很簡單。如果住在生活節奏比較快的城市裏,人們就更可能擁有A型人格。這種類型的人有一些明顯的特質,這些特質非常強調緊迫感、競爭以及在最短的時間內匆匆忙忙地完成更多的事情。A型人格的人說話都比較快,經常會搶着幫別人把話說完。在進餐的時候他們總是第一個吃完,而且看錶的次數遠遠多於其他人。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生活方式會給人體造成巨大的壓力。萊文的研究結果顯示,快節奏的生活會導致城市裏出現更多的煙民,而且冠心病的發病率也會大大增加。進一步的分析顯示,每一個城市裏人們的步行速度和戴手錶的人數是非常準確的問題指標。那麼,這些因素之間為什麼會有不健康的關聯呢?或許是A型人格的人被吸引到了生活節奏較快的城市。也可能是城市中快節奏的生活讓更多的人變成了A型人格。也有可能這兩種情況是並存的。無論如何,有一點已經非常明確了——快節奏的生活不僅會讓人們變得不那麼樂於助人,而且還對身心健康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