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那門親事破壞這門親事
班納特先生在很久以前,就希望將每年的收入留一部分,讓孩子們以後衣食無憂;如果太太比他命長,也不至於太拮据。現在,他的希望變得更加迫切了。要是早這樣,這次的事情就用不着麗迪雅的舅舅為她花錢了,也不用她舅舅去說服全英國最惡劣的青年和她結婚。
這件事對誰都沒有好處,如今卻讓舅舅獨自拿錢出來,這實在讓班納特先生過意不去。他決心一定要打聽出嘉丁納先生究竟花了多少,以便儘快償還這個人情。
當年老夫婦在婚約上規定,班納特太太和子女們一共享有五千英鎊遺產。至於子女們如何分配,得按父母在遺囑上的規定。於是,班納特先生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嘉丁納先生的建議。在回信中,他感謝嘉丁納先生的一片好意,說他對各項條件都表示贊同。這次的事情安排得這麼好,簡直是沒有什麼麻煩,實在是出乎意料。
還值得高興的就是,這件事情根本不用自己費力。班納特先生開頭也是一時衝動,才親自去找女兒,如今氣已經消了,自然又變得懶散起來。他的信很快寄出去了。在信里,他請嘉丁納先生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訴他,可是對麗迪雅,連問候都沒有一聲。
這個好消息立刻在家裏傳開,很快就傳到了鄰居的耳朵里。鄰居們對此很是世故超然,那些惡毒的老太婆,原先是祝願麗迪雅找一個好夫君,現在看到她嫁給這樣一個人,都認為她的下場肯定會很悲慘。
班納特太太已經兩個星期沒下樓了,今天這麼快樂,又走了出來,她並沒有覺得羞恥。早在吉英十六歲的時候,她的心愿就是嫁女兒,現在她終於即將如願了。她現在說話完全不離婚嫁。用人在的時候,她丈夫就讓她一直講,用人一離開,他就馬上打斷她,不客氣地說:“你給他們租房子,在哪兒租,租多少都行。但是,附近有一所房子,永遠不許他們踏進來。他們不要想着我會在浪博恩招待他們。”接着,兩人便會爭吵不休。
伊麗莎白很後悔讓達西先生知道這件事情,因為現在她的妹妹既然可以名正言順地結婚了,那麼開頭那段私奔的醜事,她當然不希望外人知道。她並不擔心達西先生會說出去,她相信沒有第二個人是比他更能保守秘密的了。伊麗莎白倒不怕對自己不利,他們之間本來就隔着一條鴻溝。即使麗迪雅結婚了,達西先生也不會和這一家結親,因為這家人本來就有缺陷,現在再加上一個為他所不齒的至親,那就更不必說了。
這也不怪達西先生的退縮。在德比郡的時候,伊麗莎白就發現他對自己有好感,可是經過這件事後,達西先生當然會改變了。伊麗莎白覺得很丟臉,很傷心。後悔卻不知應該後悔什麼;對他的身份地位既不想攀附卻又記恨。她常常想:四個月前,她還高傲地拒絕了他,現在卻又盼望着他再來求婚,要是讓他知道了,該多麼得意啊!雖然他很寬容,但只要是人,就總會得意的。
伊麗莎白髮現,無論是在個性上還是才能上,達西先生都是最適合自己的男人。即使他的脾氣和自己的完全不一樣,但是他們在一起,對彼此都有好處:女的活潑大方,可以使男的柔和優雅;男的精明幹練,也會給女的帶來益處。可是,這麼好的婚姻是不可能實現了,千千萬萬希望獲得真正幸福婚姻的有情人,也失去了一個榜樣。正是她家即將完成的婚事,毀了他們的幸福。她難以想像韋翰先生和麗迪雅是否能夠獨立地生活下去,相反,她倒是能夠想像,這種只有情慾而無道德的婚姻,是很難獲得幸福的。
嘉丁納先生又寫了封信來,先是對班納特先生信上那些感謝的話應酬了幾句,接着祝願他們所有人過得順利,最後要求班納特先生別再這麼客氣,不要再提。寫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要告訴他們韋翰先生已經決定脫離民兵團了。信上是這麼寫的:
我真希望他婚事一定下來就這麼辦。無論是對他自己,還是對麗迪雅,離開民兵團的確非常正確,我想您也是這麼認為的吧。他想要參加正規軍,他的朋友也願意幫他,北方的某個軍團也同意讓他當旗手。希望他們到一個生疏的地方,能夠收斂一點兒。我已經把我們的安排寫信告訴了弗斯托上校,並請他告訴那些債主,馬上就償還那些欠債。我已經委託哈斯東在一個星期內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好,到那時,如果您不願意在浪博恩招待他們,他們就會直接去軍隊。麗迪雅還是希望能夠在離開前見見你們,她現在很好,還讓我代她向你們請安。
嘉丁納
所有人都看得出來,韋翰先生最好是離開這裏。只有班納特太太不太樂意,她還希望能夠和麗迪雅好好地過一陣子呢。到現在,她還是想讓他們搬回來住,再說,麗迪雅剛和民兵團的人混熟,現在就離開就太可惜了。
她說:“她那麼喜歡弗斯托太太,就這麼走了,太可惜了。還有那麼多讓她喜歡的小夥子,那些正規軍的軍官就不一定能夠讓她喜歡了。”
她女兒要求(事實上是她自己的要求)能夠在去北方前,回家一次,不過一開頭就被父親拒絕了。幸好吉英和伊麗莎白顧全她們的妹妹,希望他們能夠獲得父母的祝福,於是再三地請求父親,讓妹妹在結婚後回浪博恩一次。她們的請求合理懇切,終於說動了父親。母親一下子得意了起來,趁着麗迪雅還沒去北方前,到處炫耀。於是,班納特先生回信,同意讓他們在婚後來浪博恩一趟。可是伊麗莎白突然想到,韋翰先生會同意這麼做嗎?如果按自己的意願,不到萬不得已,她不希望和韋翰先生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