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他的想像,瞬間hold住老闆
前段時間,我將讀者反饋的意見整理了一下,發現有很多讀者問了同一個問題:感覺自己工作努力,卻不被老闆關注。
我的下屬也開始管理人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件越級彙報的事情,一名新來的業務員找到我,向我彙報了她工作兩個月以來的感受,以及我的下屬對她的忽視。
小女孩說得很誠懇,我雖然不喜歡這種越級彙報,可是正趕上我和下屬一起吃飯,順便就和他聊了一會兒,問他為什麼對新來的這個女孩不看好。下屬很坦然地說:"她的確是個很努力的女孩,但是在工作上,她頭腦簡單,缺乏想法,做的工作雖然很多,但都是比較簡單且重複的內容。我不重視她,是有一定原因的,她除了努力一點之外,沒什麼地方是特別優秀的。"我這位下屬精明能幹,條理清楚。正是用人之時,他相當於我的左膀右臂。聽完他彙報的情況,我毫不猶豫地站在了下屬的一邊,畢竟"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位有苦勞、沒功勞的小女孩,只能讓她逐漸適應,慢慢成長。
每一個職場人都要注意維護自己的形象,努力不等於業績,如果讓公司高層得到"頭腦簡單,缺乏想法"的印象,那麼情況就麻煩了。老闆不是老師,他沒有時間做員工的輔導員,他只能讓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去做與之相匹配的事情,久而久之,越不被重視的員工,得到的欣賞和關注就越少,越適合做簡單工作的人,越會長期接受此類工作。
如果想避免不被重視,要利用和領導在一起的時機,聰明地表達自己。
正因如此,很多人削尖了腦袋搏出位,恨不能趁一個時機,就與老闆稱兄道弟。
這種行為本身,沒有道德上的對錯,職場中,老闆的關注的確是一種資源。員工得到老闆的關注和滿意,才有長遠的發展。
怎麼做到這一點呢?
抓住每一個和老闆近距離接觸的機會,靠話術瞬間hold住你的老闆。要爭取做到你說出來的話,超越了老闆原來的期望值。
我以前的一位老領導,非常平易近人,在我們幾個年輕的小夥子面前也不擺架子。有一次,我們陪他出差。閑聊的時候,他主動提起了他近期的煩心事。原來,老領導的兒子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他的兒子自由戀愛,找了個女朋友,女方家庭條件很貧困,令老領導不滿意。於是,他就問我們"現在的年輕人都想找什麼樣兒的妻子"。
第一個談想法的是小林,他毫不猶豫地說:"找老婆,當然要聽父母的意見了,哪能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老領導聽后,笑而不語。
第二個談想法的是小耿,他很正直,也很大膽地說:"我覺得結婚這件事,也不能完全讓父母做主,畢竟是自己的一生幸福,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們這個年代的人都叛逆,領導您只要多和孩子溝通,一定能達成共識的。"老領導也笑了一下,沒有說話。
第三個談想法的是我,我說:"大部分情況下,現在年輕人找女朋友看三個方面,第一看價值觀是否相同,如果能對一件事情看法一致,將來生活沒有很大摩擦;第二看性格,有人喜歡性格互補,有人喜歡性格相近;第三看對方是否有打拚的能力,大部分人不在乎對方家裏已經有多少錢,而更在乎是否有-經濟頭腦-,這對於兩個人未來的打拚是十分必要的。"聽完我說的話,老領導一聲沒吭,顯然,他已經進入了思考階段。
此次出差,我們慢慢感受到老領導對我的關注多了,問我想法和徵求意見的次數也多了。
能力來源於總結和反思,很多年後,我再去回想當年的對話時,感慨自己當時的幸運。
老領導身為領導,聽多了恭維話,小林的迎合對於老領導沒有價值。領導都50歲了,經歷了風風雨雨,過的橋比我們幾個年輕人走的路都多。小耿講的"大道理",對於老領導而言更是小兒科。道理上的說辭,是老領導早已不屑一顧的伎倆。
其實,他就想知道我們這些年輕人在想什麼。恰好,我的回答讓他知道了部分當代年輕人在擇偶方面選擇的一些理由,也讓他覺得看似不靠譜的年輕人,其實也有自己內心的判斷。當然,最有利於我的是他感覺我對一個問題的思考比較全面,想問題全面才能提供多樣性的回答。
找准脈,對症下藥,瞬間hold住老闆,只要你懂得老闆要什麼,就一點也不難。
再給大家舉一個職場的例子:你的領導提出了一個想法,讓大家討論,比如要在某城市大量地投放某個產品的廣告,刺激購買,開會討論是否具有可行性。
設想第一個回答,可能有人會說:"大量投放廣告,資金投入太高,有運營風險。"設想第二個回答,可能有人會說:"廣告對人們的刺激巨大,值得嘗試。"再設想第三個回答,可能有人會說:"投放廣告關鍵是要看產品以往是否在大眾中形成一定的認知。"第一個和第二個回答,我們明顯感覺力道不足,第三個回答超越了前兩個回答一大步。
什麼原因呢?
因為它攻入了領導的內心,領導要求大家對一個想法進行討論,就是希望大家從不同的角度提供觀點。俗話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他想要的就是從各個角度收集信息。
第一個和第二個回答錯在角度選取不獨特,而且代替領導作了決策。
第三個回答角度獨特,並且具備了一定思考的深度,沒有把話說"死",領導肯定還想接着往下聽。
接下來,理想的回答方式是舉出實例,例如這麼說:"國內××品牌為了進軍歐洲市場,在歐洲某城市投放了N條廣告,但是整整一個月,銷售額沒有明顯增長。因為歐洲人從來沒有聽過這個牌子,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關心這個產品對自己有什麼用,這樣,再多的活動砸下來,他們也不買。"再接下來,可以提出針對本公司產品的方法和建議。
……
這樣的回答會讓你在平靜的氛圍中出盡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