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離別總傷情

第九章 離別總傷情

旋即,李想的腦海里飛速地飛來了三個字。

“水簾洞!”

“水簾洞!”

“水簾洞!”

“對!水簾洞。”

“父親...父親,水簾洞是什麼地方?”

“我不是你父親。”

“那你是誰?”

“我都說了,我是路過的?”

“那我是誰?”

石猴突然停下了腳步,不再往前面走。

李想問:“你怎麼不走了?”

石猴道:“去哪裏?”

李想道:“去找水簾洞呀!”

石猴道:“水簾洞?那是什麼地方?”

石猴,顯得有點傷心,他看了看李想,並沒有再靠近他。而是選擇了轉身默默的離去。

“你要去哪裏?”

“這與你有何干?”

說完這話,石猴繼續往前走。

“你要去哪裏?”

“我說過了,這跟你沒有關係!”

“外面太危險了,你不能亂走!”

石猴道:“你是我的父親嗎?”

李想搖了搖頭。

“你是我的娘親嗎?”

李想又搖了搖頭。

石猴笑了一聲,默默的往前面繼續走去,一邊走一邊道:“既然不是,你又何必管我!”

李想上前去勸慰石猴,石猴突然發怒了,就要開始撕咬李想,動物本性暴露無遺。石猴張牙舞爪,向李想撲來。

一人一猴,蹦蹦跳跳,追追趕趕,到了一瀑布面前,前方的路戛然而止。

“好漂亮的瀑布!”

旁邊一隻四仰八叉睡覺的老猴子道:“光知道漂亮有什麼用?也只能是看看。”

老猴子旁邊的幾隻小猴子,蹦蹦跳跳圍繞着他,抓耳撓腮,道:“老爺爺老爺爺,那瀑布真的好漂亮呀!”

老猴道:“聽說這瀑布裏面是另一番乾坤,只是恐怕此生無緣得見呀!”

說著無意,聽者有心,石猴道:“另一番乾坤?何以見得?”

“恐怕吾等猴輩,此生也難以解開這個謎了!”

李想自言自語道:“莫非這裏面就是水簾洞?”

正當大家都在發獃時,石猴瞑目蹲身,將身一躍,徑跳入瀑布泉中,消失不見。

四仰八叉曬太陽的老猴,突然就從地上爬了起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猴眼。

“這一定是假的,若是真的,我這個大王的位置給他坐!”

眾多小猴紛紛圍上來,搖着老猴子道:“爺爺爺爺,他真的進去了,這不是假的。”

老石猴還是不敢相信,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發現那石猴真的進去了。過了一炷香的功夫,石猴又以同樣的方式出來了。出來以後的石猴,滿面紅光,笑呵呵的,嘴巴都合不攏。

“這瀑布裏面果然另有乾坤!”

“這地方,你們誰也別跟我搶!”

老石猴此刻顯得尷尬無比,他沒有想到這個其貌不揚的石猴,居然有這樣的本事,真的就敢跳進去。

老猴道:“年輕猴,你果然不簡單,看來我沒有看錯你。”

老猴突然話鋒一轉,道:“其實我早就注意到你了,我一直覺得你非同凡響,今日不過是用激將之法,一切都還是在我的預料之中呀!”

老猴說的話,讓李想非常的想笑,李想沒有想到在猴界套路也這麼的深。石猴畢竟還很稚嫩,聽老猴這麼的一誇獎,有些洋洋得意起來。

老猴拍了拍石猴的肩膀,道:“年輕猴!等我百年之後,這個老大的位置就該你來做了。”

一隻小猴子突然蹦了起來,道:“爺爺爺爺,你不是說過誰能進入到這瀑布之內,你就把老大的位置給他做嗎?”

老猴臉色一沉,道:“就你多嘴,不該說的不要說。”

英雄歸來,大家紛紛圍在石猴的旁邊,完全的把他們的舊老大給忘記了。

“裏面究竟怎麼樣呀?”

“好不好玩呀?”

“我們也好想進去看一看,只是我們膽子小,不敢進去!”

“不用害怕,你們都跟在我後面,我怎麼做,你們就怎麼做,保管你們沒有什麼事情。”

在石猴的帶領下,眾大小猴子都紛紛照做,一一都安全無虞進入到洞裏。

進入到洞裏,李想發現那裏邊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這是一座鐵板橋,橋下之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一切記載,與書中無差別。

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迴滿地奇葩。

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餚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誇。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相個人家。

“快看!快看!看這裏有一塊石碣!”

只見那當中有一石碣,上面是行楷大字:鐫着“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李想道:“我們不如就叫此地水簾洞吧!”

眾猴皆是大喜,紛紛稱讚道:“水簾洞,好名字,好名字!”

小猴子們不聽話的東摸摸西看看,眼前的一切都讓他們非常的新奇。結果他們發現,裏面的東西還不少。有石窩、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

這老天爺白送的,不要白不要,整天在外面風餐露宿,現在有了這個居所,也能少受不少氣。

“颳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

“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大猴小猴們都快樂瘋了,一個個你爭我搶,一個奪過來,那個就搶過去。猴子的頑劣李想已經見到了,這和鬧學堂的孩子們看起來沒有什麼區別,看來在玩鬧這一方面,猴子和人相比,人更遜一籌。

有些人總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猴子也是一樣的,正當老猴子樂呵呵的準備坐到中間的那個石凳上面時,一隻小猴子道:“爺爺已經交代過了,誰能進得來去這地方,就把大王之位讓給他。”

老猴子面容極其尷尬,道:“不錯,我確實說過這話。”

李想道:“此時恐怕不妥吧,我們都是初來乍到,豈能反客為主呀?”

老猴子道:“不,猴而無信,又和其他動物有什麼區別?這樣的事情我不能做。”

說完這話,老猴子把石猴請到了那中間的石凳上面,道:“從今天開始,你就是我們的大王,我們都聽你的!”

石猴一時有些手足無措,看着李想,想要從他那裏得到一點幫助。

李想點了點頭道:“咱不能不領情呀!既然大家都推崇你,我看你就答應了吧!”

石猴點了點頭,有些勉為其難,坐上了那石椅上面。眾猴子紛紛開始跪拜,高呼:“大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老猴從地上起來以後,走上前去,細細端詳石,道:“不知大王是哪裏人士?怎麼會到我們這裏來?”

石猴道:“這個你得問我的父親。”

此時輪到李想尷尬了,他沒有想到,石猴抓着他不放,非要認他為父親。

雖然老猴子一臉的疑惑,但還是很客氣的笑了笑,道:“大王長得非同尋常,氣宇軒昂,我看不如就叫美猴王吧!”

天下誰人不愛美,被稱之為美猴王是非常高興的事情,石猴一拍大腿,從石凳上彈了起來,道:“好稱呼,從今往後我就叫美猴王!”

“我叫美猴王!”

“你害怕過死亡嗎?”

李想曾問過自己這句話,但內心卻一直拒絕回答,因為他自己也不知如何回答。

與這些猴子們在一起的日子很快樂,但畢竟猴子的壽命非常的短,雖說能夠長命百歲,但人的一年與猴的一年是不一樣的。

據說彭祖活了800歲,但那個時候把七天當作一年,因為紀年方式不同,所以不能作為比較。

歷朝歷代,上至皇親貴族,下至平民百姓,修仙問道的隱士,深藏不露的高人,都終究難逃死亡的命運。猴子當然也不一樣。

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猴子也是一樣的。一天,美猴王正在尋歡作樂,何其的優哉游哉,何等的快樂。

李想見美猴王不是很快樂,於是便:“你這是怎麼了?剛剛還好好的。”

“煩,心裏煩。”

“雖說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而我卻有一點點煩惱,卻也說不出為何煩!”

一隻猴子道:“大王呀!你就知足吧,想想我們以前風餐露宿,居無定所,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

“站着太累,坐着腰酸,躺久了又覺得身麻,我看大王是這日子過得太舒服了。”

美猴王道:“我雖在歡喜之時,卻有一點兒遠慮,故此煩惱!”

“我等日日歡會,在此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約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

一個小猴子道:“我想大王一定有他煩的道理,那是我等猜得透的。”

美猴王道:“小猴子說的不錯,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

美猴王的這一番話,說的眾多猴子啞口無言,不知如何作答,更有甚者,一個個掩面悲啼,俱以無常為慮。美猴王的這一番話,道出了生命的無常,說明了他已經有了道緣。

正在這個時候,一隻通背猿猴跳了出來,道:“稟報大王,我想說兩句:“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

古人把動物分為五類,即羽蟲(禽類,鳳凰為羽蟲之長)、毛蟲(獸類,麒麟為毛蟲之長)、甲蟲(后多稱介蟲,指有甲殼的蟲類及水族(如貝類、螃蟹、龜等,靈龜為甲蟲之長))、鱗蟲(魚類及蜥蜴、蛇等具鱗的動物,還包括有翅的昆蟲,龍為鱗蟲之長)、蠃蟲(也作倮蟲,倮通裸,即無毛覆蓋的意思,指人類及蛙、蚯蚓等,人為蠃蟲之長),合稱“五蟲”。

於是美猴王趕緊接着問,道:“他娘的,是哪三等人?”

通背猿猴道:“佛、仙、與神聖!這三等能夠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

美猴王的眼睛都放亮,於是接着追問,:“他們現在都住在哪裏?”

通背猿猴道:“或許是閻浮世界之中,又或許是古洞仙山之內,總之想要見到他們並不容易。”

聽完通背猿猴的話,美猴王已經有了下山的打算,不為別的,只為一條:為求長生!

美猴王走的那一刻,也正是李想要離開的那一刻,尋求長生之路遙遙無期,而長路漫漫,李想並不打算陪伴,所有的結局在小說已經註明,從此刻開始,美猴王將開啟他的開掛人生。

“你真的決定要走了嗎?”

石猴道:“是的,我已經決定!”

“此去路途遙遠,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到你?”

在春風盎然的季節里,美猴王踏上了他的旅行,翻過這座花果山,外面有更廣闊的世界。就像李想,也渴望更廣闊的世界。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美猴王收拾好了行囊,帶着他年少的夢準備上路了。

第二天在花果山,李想和美猴王分別...一提到離別,難免讓人傷感,難免讓人流下傷心的眼淚。美猴王啟程的那一刻,也正是李想啟程的開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歷史去旅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穿越歷史去旅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離別總傷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