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走出山谷
隨着教主修鍊的結束,山谷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吱的一聲,茅草屋的門被打開,教主神清氣爽的走了出來,看着山谷茂盛的植物,教主不得不感嘆‘道’的造物之神奇。如今教主已是太乙金仙修為,已有一定的自保之力,教主決定去洪荒遊歷一番,閉門造車成就終究有限。
教主在遊歷洪荒之前,將山谷的天然大陣恢復如初,並加以改進,使大陣非超過自己修為的修士不能強行打開,陣中還設有一考驗禁制,因為教主在茅屋中留下可以修鍊到太乙金仙境界的武道傳承。教主最後看了一眼山谷,隨後一道禁制打出,山谷徹底隱匿起來,留待有緣之人。雖是教主隨意為之,沒想到卻為教主尋覓一佳徒,這是后話,暫且不表。
教主離開山谷的第一目標是去不周山祭拜盤古大神,順便了解一下洪荒現在是什麼時期。教主此去不周山並未駕雲飛遁,而是懷着朝聖之心步行而去。
這一路行來,教主看到無數天才地寶,起初教主並未收取,心道洪荒真是遍地是寶啊,這要放到後世肯定引來無數修士採集,也就是現在洪荒靈物太多,大家都是隨用隨采,真是浪費啊。突然間教主停下了腳步。
“現在不算什麼,以後可是重金難求啊,就算自己不用,以後自己開山立派,給徒子徒孫用也是好啊。”教主默默的道。
說罷教主在山脈中尋得極品玉髓,然後練出無數大小不一的玉盒和玉瓶,留着裝天地靈物用。在接下來的路程中無論什麼靈草和靈物一律挖走封存在玉瓶或玉盒中,然後存入自己的芥子空間中,至於靈礦則直接收入芥子空間中。如此僅過一年時間,教主挖寶挖到想吐的境界,最後教主學乖了,遇見自己沒有的靈草,就挖出一定的棵數封存起來,靈物和靈礦也是如此。至於如果碰到先天之物,那肯定毫不猶豫全部帶走。這樣之後,教主的速度加快不少。
在洪荒之中,時間是最不值錢的,五百年時光一帶而過。教主依然在朝聖的路上。這五百年的時間,教主經過自己的推斷結合自己後世道教的記載,現在應該是凶獸橫行的時期,這些凶獸應該是混沌魔神死後不甘的意志所化,以破壞洪荒為目的,以期能夠破碎洪荒重返混沌,以報身死之仇。好在現在凶獸應該在各自的領地壯大自己,並未開始破壞洪荒,否則教主在山谷修鍊之時肯定會慘遭橫禍。
這五百年間,教主經歷了無數的戰鬥。有些是不小心碰上凶獸被迫迎戰,但大多時候是教主發現凶獸主動出擊。雖然多次差點隕落在凶獸手中,但教主依然我行我素。因教主所修武道是戰鬥之道,只有經歷大戰才能更快提升自己的戰鬥力,磨鍊自己的肉身和元神力量,強化自己的武道之心,加強自己對武道的領悟。雖然這五百年間,教主依然是太乙金仙巔峰修為,但教主的戰鬥力確是比百年前強了數倍不止,可喜的是教主擊殺凶獸后還獲得了些許功德,這讓教主更加瘋狂的戰鬥。
再來說教主的收穫,教主收穫各種靈草靈物靈礦不計其數,最大的收穫是獲得了傳說中的九天息壤,這是教主在一隻土屬性太乙金仙巔峰的王級血脈的凶獸的老巢找到的,那一戰教主與凶獸整整戰鬥十年,打得是昏天暗地,如果這凶獸附近但凡有其他凶獸,教主必死無疑,那一戰過後教主直接昏迷數天才清醒過來,現在想想都后怕不以。這是教主獲得的唯一的先天之物的寶貝,日後還有一場大功德的收穫,教主自是高興萬分。
這日,教主無意間陷入到一片山脈中的迷陣,並且迷陣等級很高,教主估計這迷陣至少非大羅金仙級強者不能強行破除。剛開始教主只想着怎麼出去,到後來教主深深的被這迷陣吸引,陷入到對陣道的領悟中。教主這一沉迷就是一百年。百年的時間,教主完全了解這陣法的構造,自己的陣法水平得到了長足的提升。
清醒過來的教主,微微一笑,僅輕輕的邁出數步,便進入迷陣之中。原來迷陣所遮掩的地方是一個山洞,山洞不大,直徑一丈,深約十丈,洞壁佈滿夜明石,使山洞光亮無比。在山洞深處有一七尺見方的石台,石台之上有一塔形法寶漂浮其上。教主欣喜之下,快步走向寶塔,但寶物有靈,寶塔居然向洞外遁去。教主見狀,焉能讓寶物飛走,伸手直接將寶塔抓在手心,寶塔掙脫幾下發現逃跑無望便安靜下來。寶物再強,在沒有主人操控下緊是本能反抗,並不能發揮自身的力量。
看着手中的寶物,教主欣喜不已,當下教主就盤膝而坐,專心煉化寶物。當教主破開寶塔第一層禁制后,寶塔的信息瞭然於胸。此塔名為山河日月塔,為上品先天靈寶,內蘊三十六層禁制(下品先天靈寶:一至十二道禁制;中品先天靈寶:十三至二十四層禁制;上品先天靈寶二十五至三十六層禁制;頂級先天靈寶:三十七至四十八層禁制;先天至寶:四十九層禁制。);塔有九層,塔身刻畫洪荒山河日月圖;塔內自成一片天地,以第九層困陣最為強大,其他幾層逐層減弱;擅長防禦,可收人困人。
轉眼百年時間匆匆而過,教主已然破開山河日月塔三十層禁制,教主對道的領悟更加深刻,每件先天靈寶都是對一條道的闡述,不同的是先天靈寶寶等級越高對道的闡述越完整。教主將芥子空間中的九天息壤取出部分放入山河日月塔中,然後將所有靈草從芥子空間中取出栽植在山河日月塔中的九天息壤上。然後教主將山河日月塔收進元神中溫養起來,山河日月塔的其他禁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煉化的,當務之急是先去不周山。不過去不周山之前教主在山洞中留下自己武道傳承,以報天道賜予這大機緣之恩。一啄一飲間皆有定論,教主此舉順應天道,修鍊一途自有好處。
教主離開迷陣之後,繼續向不周山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