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唯利之徒,必以利誘之
“一年最少三百萬貫文!?”
胡戈最後一句話在堂上眾人的腦海中回蕩,大家均在思索這種方法的可行性,畢竟一年三百萬貫文的前景無疑是極其誘人的,若果真如胡戈所說在全國將土窯鋪開,只怕這僅僅只是個“起步價”而已,到時候這絲毫不起眼的土窯收益便能夠抵上全國一年的財政收入(不含糧食布帛,單指銅錢),而且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這錢竟然不用向百姓徵稅!
眾人心中甚熱但又感到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這時便聽胡戈的頂頭上司段綸問道:“歸唐,這小小一個磚窯,真能有這麼大的收益?”
“回尚書大人,正是如此,我大唐家資殷實者多不勝數,對這磚石的需求量甚大,細算起來,一窯二十萬塊磚只不過剛夠數家大戶所需,所以下官估計,區區三百座土窯,很可能滿足不了我大唐一年所需的磚料!”
聽胡戈這般說,房玄齡沉吟道:“歸唐,你剛才一席話,讓老夫感慨頗多啊,只是有一個問題,不知道你考慮過沒有,聽你所言,這土窯優勢巨大,其他磚窯莫敢與其爭風啊,只怕土窯推廣之時,便是其他磚窯窮途末路之日,到時候開一窯,便會關十窯,長此以往,積怨日深,天下人只會說朝廷與民爭利啊!”
他是老成謀國之人,已經從胡戈的話中聽出了這土窯對國家確實有很大益處,但經過一番沉思,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想到了土窯推廣之後的弊端。~~~~不過眼前這個年輕人的才氣和手段給他的觸動很大,當下便起了惜才的心思,在言語中點撥着胡戈。
見房玄齡現在已經認可了土窯的有利之處,只是擔心觸犯舊有人等的既得利益,胡戈心中暗暗感激着老管家在村中對自己的那一番告誡,在來的路上他已經想好了對策,聽房玄齡這般說,便應道:“回房大人,這個下官亦有定計!”
“噢!?請講!”
這土窯確實有利國家,但是怎麼安撫與磚窯有關眾豪門的情緒,自己一時還沒有妥善的方法,這利益糾葛歷來是矛盾之根源,一個處理不好便會釀成禍害,卻不想胡戈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這讓房玄齡很是吃驚,便想聽聽這個看上去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到底有什麼好計策。~~~~
只聽胡戈回道:“在哪個州開土窯,便在哪個州收購舊有磚窯,一律按平價收購,收回一律封存或者銷毀,原有磚窯工匠,也由朝廷全部雇傭!”
一聽完胡戈這話,段綸便暗暗搖頭,心想這胡戈還是年輕啊,你要買,人家就會賣嗎?何況還是平價收購,現在開磚窯的有簡單人嗎?背後可都是世家大族在撐着腰,這等靠強力屈人的計策對付老百姓還有勝算,對付這幫豪強,只怕陛下都要掂量三分,何況你一個無根的庶民,當下心起憂慮,這胡戈是自己屬下,到時候可別沾了火星,便在心裏組織語言出言阻攔,卻又想自己的話不能說得太過強硬了,畢竟此人背後的關係也不淺。
“好一個平價收購,你要不這麼說,我還以為你已技窮,別藏着掖着了,把你的后着講出來吧!”李世民突然笑道。
胡戈站起對李世民行了一禮,道:“陛下聖明,微臣是這般想的,我朝廷燒窯,但不必參與買賣!朝廷可以在每州選定一些特定的商家,把銷售大權交予他們,當然,這些特定的商家首先一條就是要擁護朝廷政策,對於那些肯平價把磚窯賣給朝廷的商家,我們優先考慮,給予他們十年的經營權,十年後再重新選擇,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便是這些曾經參與磚窯生意的商家,必然有他們自己的運輸、出售渠道,我們可以只管生產,不管買賣,磚一出窯便直接賣與他們,其他的事情便不必朝廷操心了,這樣就節約了人力和運輸的成本,不過把磚石交給他們銷售,並不是讓他們隨意定價,我們還是要有一個限制的,比如只能在朝廷的售出價格上面最多加三文出售!這樣最貴的紅磚市場價也不過八文錢,還是很有優勢的!”
“呵呵,這樣一來,朝廷也不必派官員趕赴各州主持買賣了,省了我吏部的許多事情啊!”杜如晦開着玩笑,在他的主持下,京城才裁減了冗官,自古以來當官都是一輩子的事情,像本朝這般中途裁減官員歸鄉之事還是很少見的。若是朝廷出面售賣磚石,可以預見將又會憑空增添大量官員,杜如晦身兼吏部尚書,對這類事情還是比較注意的。
這邊房玄齡也在微微點頭,他一聽胡戈這方法,便在心中大讚,唯利之徒,以勢逼之,再以利誘之,這年輕人居然有這麼老辣的手段,看來自己還是小看了他啊,暗嘆杜克明看人的眼光還是毒啊,笑道:“段大人手下有如此良才,真叫老夫羨慕!”
“哪裏,哪裏,工部的人才,還不是尚書省的人才?何分彼此,我等都是房大人的下屬,同是為聖上盡忠啊!”段綸笑着回道,心想,幸虧自己沉得住氣,不然在皇帝和二位執宰面前可就丟分了。想了一下,又對胡戈發問道:“歸唐,既然銷售可以下放,那麼生產能不能也下放,讓朝廷坐收紅利呢?”
聽段綸的意思,好像是想像建造筒車一樣把圖紙交給豪強,胡戈忙道:“尚書大人,此窯必須要掌握在朝廷手上,理由有二!”
“其一,土窯可以就近吸納百姓、流民從業,陛下,三位大人,我們看到的這種磚頭都是百姓用手工捏制出來的,雖然一座土窯只需三位磚匠,但這捏土造磚坯之事,還需要百姓參與,一窯磚頭的成本大多耗在這製作磚坯上,二十萬塊磚坯,按微臣在終南縣的給付成本,需要花費一百貫文,若有一百名百姓參與制磚,那麼二十天下來,平均他們一人可得一貫錢,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這不是一個小數目,若我大唐每州開一磚窯,便有三萬人二十天可以掙得一貫銅錢,三萬人掙錢,便是三萬個家庭受益,若任私人開窯,必定會削減製作磚坯的工錢,將其壓低到讓百姓處於飢不飢、飽不飽的境地,百姓付出心力與得到的報酬難以對等,一旦心生悲憤,朝廷到時候管是不管?若管,又該如何管,若不管,久而久之,民心盡散啊!”
“其二,制磚取土有講究,微臣在終南縣燒磚,分別取得是河泥和死地之土,若土窯建成,必定可以帶動建窯之地的河道疏浚,同時取死地之土燒磚,也是治理死地的一種良法,以這兩種土為原料,雖然麻煩,但不擾良田,若任私人取土燒磚,定會就近取土,須知天下之土,以裸露處最肥,適合耕種,若任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挖掘,只怕將來,子孫萬代無地可種矣!”
“另外微臣還想補充一點,便是這燒窯的燃料,微臣手上這種黑石,在千年前就曾有古人使用,據臣屬下主事所言,現今這種黑石在北方並不少見,若朝廷能夠派出人手,四處勘探這種礦石,再加以開採,不但可以減少燒磚的成本,還可以使我關中樹木免遭砍伐啊!”
聽完胡戈這段話,最讓李世民心動的還是第一條,吸納百姓制磚,並從中獲取報酬,若普天之下人人小康,那麼李氏的江山便如鐵打一般,當下被胡戈描述的前景打動,微笑道:“眾位愛卿,還有什麼意見?”
房玄齡一直靜靜的聽着胡戈的發言,不再似剛才那般吃驚,不過在座諸人中他的年紀最大,而他的官位也在杜如晦和段綸之上,所以大家自然而然都看向他,想聽聽他是什麼意見。
房玄齡清了一下嗓子,雖然心中已經認可了胡戈的方案,但還是依着多年的老習慣,說道:“克明,你的意思呢?”
“和你一般!”杜如晦呵呵笑道,這兩人是多年的搭檔,一個眼神就可以知曉對方的態度,雖然房玄齡並未表態,但杜如晦已經知道他的心思。
胡戈見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這般議事,心道原來傳說中的“房謀杜斷”竟然是這般模樣,雖然房玄齡一直比杜如晦的官位略高,但他看起來對自己這位老搭檔的意見相當重視,當朝宰輔之間關係能夠這般融洽,實不多見。
“歸唐,你這土窯什麼時候能夠鋪開?”杜如晦又問胡戈道。
“現下就可,下官去終南縣時,帶了將作監的三百磚匠,這半個多月下來,都可以獨擋一面了,三人即可撐起一座土窯!”
杜如晦“嗯”了一聲,看看段綸,後者忙點頭表示無異,便對李世民道:“陛下,我看不如明天起在京畿試行,我們看看成效,沒有問題的話,再在全國鋪開,另外,我建議參與的工匠全部另外造冊登記,並且在新建成土窯旁派駐當地府兵護衛!”
“准!此事就着二位愛卿辦理,工部、少府協理!”李世民當場拍了板。